阀顶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46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阀顶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顶部,带有头部件,所述头部件由杆中心地贯穿,杆围绕其纵轴线能够转动地支承在头部件中且通过所述杆使得控制盘相对于贴靠在所述控制盘处的入口盘能够旋转。



背景技术:

借助于阀顶部来控制介质从配件中流出。为了该目的,阀顶部借助于其头部件旋拧到配件的壳体中。转动手柄或者杠杆插到其杆上。对于已知的阀顶部(参见DE 32 07 895 C2)相应地设置两个盘用于控制流量。所述盘由陶瓷的材料制成。所述两个盘中的一个–控制盘–借助于与杆处于连接的卡头能够转动地布置在阀顶部中。另一个盘–入口盘–是固定的阀座盘、也称作固定盘。在控制盘转动时这些盘互相滑动。在面向所述配件的阀座的侧面上布置有密封部,其贴靠在入口盘处。密封部突出阀顶部的端面。其用于不仅相对于入口盘密封而且也相对于配件的阀密封。

阀顶部常常也实施为多向阀。在此,相应地通过阀体开启多个、尤其两个进口中的仅仅一个,从而选择性地例如“仅冷水”或者“仅热水”能够取出。此外设置了限定的位置“完全关闭”。为了减少放出的水量、尤其还在放出热水的情况下值得期望的是,阀体在对其操作之后自动地返回运动到位置“完全关闭”中。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形成本发明。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如下的阀顶部,其在操作阀体以便从至少一个进口取出流体之后自动地移动到位置“完全关闭”中。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阀顶部来解决。

利用本发明实现一种阀顶部,其在操作阀体以便从至少一个进口取出流体之后自动地移动到位置“完全关闭”中。通过控制套筒和引导套筒的共同作用实现控制盘自动地返回运动到封闭的阀位置(初始位置)中。布置两个布置在杆上的套筒实现简单地更换各个功能。在此,一方面能够在有缺陷的情况下简单地更换套筒。此外,其它功能的实施也通过应用其它类型的控制套筒和引导套筒实现。优选地,引导套筒抗扭地保持在头部件中。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控制套筒具有不圆的、尤其多边形的或者也是多角形的轴向的通过部,布置在杆处的不圆的、尤其多边形的或者还是多角形的区段穿过所述通过部。在此,控制套筒优选地通过弹簧元件、优选地螺旋弹簧抵着引导套筒预紧。由此实现在头部件的控制套筒与控制轮廓之间的连续的接触。弹簧元件例如也能够以弹性体元件的形式构造。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套筒具有径向环绕的止挡面,弹簧元件贴靠在其处。由此对于弹簧元件实现取决于头部件设计的容纳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头部部件在其背对入口盘的端部处通过具有用于杆的通过部的盖封闭,所述盖具有止挡面用于弹簧元件贴靠。由此实现简化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在盖处模制有与通过部对准的空心柱形的区段。由此改善杆在头部件中的引导。此外得到用于容纳弹簧元件的增大的贴靠面。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控制套筒具有至少一个斜的引导棱边,所述引导棱边如下地贴靠在控制轮廓的引导斜部处,使得在控制套筒沿着限定的方向转动时实现控制套筒克服弹簧元件的预紧轴向移位。由此在杆和以此控制套筒转动时实现弹簧的回位力的提高,其紧接着该操作在松开杆之后引起控制套筒的和因此杆的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完全关闭”中。“斜的引导棱边”在此要理解为具有定位面的棱边,所述棱边在其延伸中具有斜度,其中,所述斜度不必线性地进行。概念“引导棱边”接下来设置成与概念“引导斜部”相同。不同的概念被选择仅仅用于更好地配属于引导套筒或配属于控制套筒。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控制套筒具有至少两个沿着相反的方向上升的斜的引导棱边,其如下地贴靠到引导套筒的引导轮廓的两个沿着相反的方向上升的引导斜部处,使得在控制套筒沿着任意的方向旋转时引起控制套筒克服弹簧元件的预紧轴向地移位。由此引起阀体从两个开口位置(例如“仅冷水”或“仅热水”)自动地复位到位置“完全关闭”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所述引导套筒的引导轮廓相邻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斜部具有平坦的滑动面。由此,在杆朝着引导斜部的方向转动时实现紧接着自动地复位到位置“完全关闭”中,其中,杆朝着相反的方向(在该方向中控制套筒沿着所述引导套筒的平坦的滑动面滑动)的转动没有实现自动地复位。由此,例如在取出热水时实现阀体自动地复位到位置“完全关闭”中且在取出冷水时实现调整连续的、持久的放出量。优选地,所述平坦的滑动面在一侧面处通过止挡部限制,所述止挡部与布置在控制套筒处的止挡部共同作用。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引导套筒的引导轮廓的所述至少一个引导斜部通入到切口中,布置在斜的引导棱边的其面向头部件的端部处的凸耳在控制盘的原始位置中接合到所述切口中。由此实现控制套筒和因此还有杆机械地锁止在位置“完全关闭”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在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且接下来详细地说明:

图1以部分剖面显示了阀顶部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显示了图1中的阀顶部的头部件的图示

a)以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b)以俯视图,

c)以横截面A–A,

图3显示了图1中的阀顶部的杆的图示

a)以侧视图;

b)以剖面A–A;

c)以从下方的视图;

图4显示了图1中的阀顶部的控制套筒的图示

a)以空间的图示,

b)以俯视图,

c)以侧视图,

d)以纵剖面A–A;

图5显示了图1中的阀顶部的引导套筒的图示

a)以空间的图示,

b)以俯视图,

c)以侧视图,

d)以纵剖面A–A;

图6以纵剖面显示了图1中的阀顶部的盖的图示;

图7以部分剖面显示了阀顶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8显示了图7中的阀顶部的控制套筒的图示

a)以空间的图示,

b)以俯视图,

c)以侧视图,

d)以转动了90°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图7中的阀顶部的引导套筒的图示

a)以空间的图示,

b)以侧视图,以及

c)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作为实施例的阀顶部具有头部件1,所述头部件由在其中径向引导的杆2中心地贯穿。控制盘形状配合地与所述杆2连接且在头部件1中径向引导。在控制盘3的背对杆2的侧面处,在头部件1中设置有入口盘,唇形密封部9连接到所述入口盘处,所述唇形密封部与未示出的配件的阀座发生贴靠。在头部件1内部引导套筒5抗扭地布置在控制盘3上方,控制套筒6连接到所述引导套筒处,所述控制套筒通过螺旋弹簧7抵着引导套筒5预紧。

头部件1由对称的空心体组成,所述对称的空心体的两个端面敞开。头部件1在其背对杆2的侧面上具有套筒形的部件14。在套筒形的部件14中设置有穿过窗11,所述穿过窗由纵向接片12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布置有两个通过纵向接片12限制的窗11。在引入头部件1到配件中之后,头部件1的凸盘13放在配件的壳体上。在套筒形的部件14中,在内部在端部侧引入凸出部(Hinterdrehung)15用于容纳唇形密封部9。在所述窗11的上方,径向朝内凸出的环绕的接片16模制到头部件1的内壁部处,带有基本上六边形的轮廓的凹槽17连接到所述接片处。所述凹槽17的轮廓通过引入六个分别以60度彼此错开地布置的角到头部件1的内壁部中来实现。头部件1在其与唇形密封部9相对而置的端部处通过盖8封闭。

杆2基本上实心地实施。所述杆在其背对水进口的端面侧面处在外部实施为外多边形21且设有带有用于紧固转动手柄的内螺纹的盲孔22。紧接着,在外部在杆2处设置有柱体面23,六边形区段24连接到所述柱体面处。六边形区段24过渡到柱形的区段25中,在其处环绕地模制有朝外凸出的接片251。接片251利用在端部侧模制到杆2处的盘26限制用于容纳O形环91的环形凹槽252。O形环91使杆2抵着头部件1密封。由此,在盖8与O形环91之间在头部件1内部形成油脂腔。在端部侧,盘26设有用于容纳控制盘3的卡头轮廓(Mitnehmerkontur)27。

在柱体面23与外多边形21之间,用于容纳锁环92的环槽28被引入到杆2中。锁环92用于轴向地固定杆2在头部件1中。在此,盖8通过锁环92固定在头部件1处。

控制盘3基本上构造为圆形的盘,从其中取走圆切口31。圆切口31在所述实施例中具有大约90度的角度。控制盘3在其面向杆2的侧面上具有与杆2的卡头轮廓27相对应的外轮廓,由此控制盘3和杆2形状配合地互相连接。

入口盘4同样地基本上构造为圆形的盘。所述入口盘在其周缘上具有两个相对而置的未示出的凸耳,所述入口盘利用所述凸耳镶嵌到凹口18中,凹口为此设置在头部件1的套筒形的部件14中。入口盘4以此抗扭地布置在头部件1中。入口盘4具有两个彼此正相对布置的穿过开口41。

唇形密封部9置入到头部件1的凸出部15中且通过引入的支撑环93固定。在装配的状态中,唇形密封部9的唇密封地抵靠入口盘4处以及抵靠配件的未示出的阀座处。

引导套筒5基本上由六边形盘51组成,其在中心设有圆形的通过部52。在六边形盘51上布置有空心柱形的模制部53,其设有引导轮廓54。引导轮廓54对置地相应地具有两个沿着相反的方向上升的引导斜部541,引导斜部通入到切口542中。

控制套筒6基本上空心柱形地构造。所述控制套筒具有基本上六边形的轴向的通过部61,其与杆2的六边形区段24相对应。在外环绕地,控制套筒6具有凸缘62。在凸缘62上方控制轮廓63引入到控制套筒6中,控制轮廓63相应地具有两个在沿着相反的方向上升的斜的引导棱边64,其中,两个引导棱边64分别在其面向引导套筒5的顶处形成凸耳65,其与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的切口542相对应。引导棱边64如下地构造,使得其与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的引导斜部541如下地共同作用,使得控制套筒6在相对于抗扭地布置在头部件1中的引导套筒5相对转动时利用其引导棱边64沿着引导轮廓54的引导斜部541滑动且实现沿着杆2轴向的移位。

盖8基本上空心柱形地构造。在所述盖的面向杆2的端部处模制有环绕的凸缘81,其用于贴靠螺旋弹簧7。在外部,凸缘81环绕地设有用于容纳滑动环94的凹口82。盖8的通过部83不仅用于引导杆2而且也用于引导螺旋弹簧7。

控制套筒6在位置“完全关闭”中利用其引导棱边64贴靠在抗扭地布置在头部件1中的引导套筒5的引导斜部541处。在此,六边形的通过部61由杆2的六边形区段24穿过。螺旋弹簧7贴靠在控制套筒6的凸缘62上且在控制套筒6与盖8的凸缘81之间预紧,所述盖通过锁环92在杆2处轴向地保持。通过控制套筒的最大的行程同时形成杆2的转动止挡。在此,或者控制套筒5止挡到盖8处或者然而弹簧7行进到阻塞程度(Blockmaß)上,由此同样地防止杆2继续转动。由此,通过盖8的或者说盖8的伸入到头部件1中的空心柱形的部分的高度能够调整杆2的最大的转动角度以及由此通过控制盘3和入口盘4形成的阀体的开口位置。同样地适用于弹簧7在杆2的转动角度限制的情况下关于阻塞程度的尺寸设计。阻塞程度是完全压在一起的弹簧元件7的程度。

在根据图7的实施例中,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如下地构造,使得所述引导套筒相对而置地相应地具有引导斜部541,相应地平坦的滑动面543连接到所述引导斜部处。在引导斜部541与滑动面543之间分别布置有切口542。所述平坦的滑动面543相应地通过止挡部544限制,所述止挡部布置在相应另一个引导斜部541的端部处(参见图9)。

套筒6很大程度相对于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对称地构造。相对而置地相应布置有引导棱边64,恢复原状的平坦的棱边66连接到所述引导棱边处。在此,在引导棱边64的面向引导套筒5的相应的顶处相应地构造有凸耳65,其与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的切口542相对应(参见图8)。止挡棱边67连接到凸耳65处,所述止挡棱边基本上正交于平坦的棱边66取向且其与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的止挡部544相对应。

之前提及的实施例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阀顶部的作用方式能够通过简单地替换引导套筒5和控制套筒6改变且匹配相应的要求。当然还可考虑引导套筒5的和控制套筒6的不同于此处提及的、示范性地说明的设计方案。此外,通过阀顶部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实现紧凑的结构方式。

此外,通过一方面盖8的深度和另一方面控制套筒6的和引导套筒5的设计进行一定的组合,甚至可行的是,实现如下的阀顶部,在其中仅两个“稳定的”状态、即“阀完全打开”以及“阀完全关闭”能够占据,也就是说中间位置不能够占据。在此,引导套筒5和控制套筒6相应于图4和5地构造,其中,杆2的最大的转动角度如下大地调整,使得控制套筒6的凸耳65越过引导套筒5的引导轮廓54的最高的点滑动,而后稳定的状态出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