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75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传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多工位、多工序的自动机械生产线中,经常需要工作台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目前一般用不完全齿轮和齿条啮合实现,将不完全齿轮的连续旋转转化为齿条的直线间歇进给,其优点是设计灵活、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很容易实现一个周期中的多次动、停时间不等的间歇运动。但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在进入啮合和退出啮合时速度有突变,引起刚性冲击,只适用于低速、轻载的场合。而空间凸轮机构,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传递扭矩大等显著优点,适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目前空间凸轮机构主要应用于圆周运动的间歇旋转,如果将空间凸轮机构运用于生产线的直线间歇进给,将完美替代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扩大空间凸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主要由输入轴、圆柱凸轮体、直动板和多个滚子组成。

所述的圆柱凸轮体是在圆柱体上环绕叠加了一道或多道凸脊,凸脊的两侧面轮廓为工作面,圆柱凸轮体固连在输入轴上。所述的多个滚子排列成一排固连在直动板上,直动板可以固连在生产线中需要直线进给的装置。所有滚子的轴线相互平行,相邻滚子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有滚子的轴线都与圆柱凸轮的轴线垂直相交,即所有滚子轴线位于圆柱凸轮体的径向对称面内;直动板的进给方向平行于凸轮轴线,垂直于滚子轴线。滚子依次和圆柱凸轮体的凸脊廓面啮合,将圆柱凸轮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滚子和直动板的直线间歇进给。滚子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圆台形或圆弧形,圆柱形滚子可以用滚针轴承或凸轮从动轴承代替。

所述的圆柱凸轮体上的凸脊分为停歇段和驱动段。圆柱凸轮体上的停歇段凸脊的轮廓为一道圆环面,此段凸脊与滚子啮合时,凸脊的两个侧面轮廓夹在两个相邻滚子中间,圆柱凸轮体旋转,滚子和直动板静止不动,处于停歇期。圆柱凸轮体上的驱动段凸脊由多道螺旋凸脊组成,可以左旋,也可以右旋,螺旋凸脊依次推动多个滚子,使滚子直线进给。

所述的圆柱凸轮体可以采用单头或多头形式,设圆柱凸轮的头数为,取值一般为1-4。头数为的圆柱凸轮体上的驱动段凸脊由道螺旋凸脊组成。以圆柱凸轮体的轴线为z轴,直动板和滚子的进给方向平行于z轴,圆柱凸轮体的轴向对称面为xoy坐标面,且x轴经过停歇段凸脊与驱动段凸脊的交点,设定相邻滚子之间的距离为,为凸轮的转角,为滚子直线进给选定的运动规律,设为螺旋凸脊的旋向系数,左旋时,右旋时,;某个滚子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该滚子轴线上有一点,且点到圆柱凸轮体轴线的距离为,则滚子轴线在凸轮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轨迹曲面的参数方程为:,,。不同滚子具有不同的初始坐标,由此可以求出多个滚子轴线的轨迹曲面方程,并通过等距曲面算法得出道螺旋凸脊的各个侧廓面的参数方程。

所述的道螺旋凸脊会依次推动多个滚子,使与滚子固连的直动板平动进给,所述的直动板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进给距离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圆柱凸轮实现了从动板的直线间歇进给,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速重载的直线间歇进给机构,通过设计圆柱凸轮廓面形状,进给距离等于滚子间距的倍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的A-A剖视图。

图3为圆柱凸轮凸脊处于停歇期时的滚子与凸脊啮合示意图。

图4为圆柱凸轮凸脊处于驱动段的某时刻与滚子啮合示意图。

图5为圆柱凸轮凸脊处于驱动段的某时刻与滚子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参看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直线间歇进给的凸轮机构主要由输入轴1、圆柱凸轮体2、直动板3和多个滚子4组成。

参看图1和图2,所述的圆柱凸轮体2是在圆柱体上环绕叠加了两道凸脊,即圆柱凸轮的头数为双头,圆柱凸轮体2通过键连接固连在输入轴1上。所述的多个滚子4排列成一排通过螺钉连接固连在直动板3上,直动板3固连在生产线中需要直线进给的装置上。所有滚子4的轴线相互平行,相邻滚子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有滚子的轴线都与圆柱凸轮的轴线垂直相交,即所有滚子轴线位于圆柱凸轮体的径向对称面内;直动板3的进给方向与圆柱凸轮体2的轴线平行,与滚子4的轴线垂直。滚子形状为圆柱形,用滚针轴承或凸轮从动轴承代替。圆柱凸轮体2凸脊的两侧面轮廓为工作面,滚子4依次与凸脊侧廓面啮合,推动滚子和直动板3间歇进给。

所述的圆柱凸轮体2上的凸脊分为停歇段和驱动段。参看图3,滚子4与圆柱凸轮体2的停歇段凸脊12啮合,停歇段凸脊12为一道圆环体,此时滚子Ⅰ5和滚子Ⅱ6跨夹在凸脊的两侧廓面上,圆柱凸轮转动,但滚子不移动,直动板3静止不动,处于停歇期。圆柱凸轮2继续旋转,滚子会与圆柱凸轮体2的驱动段凸脊啮合,驱动段凸脊分为三道螺旋凸脊:螺旋凸脊9、螺旋凸脊10和螺旋凸脊11,旋向为左旋。首先螺旋凸脊9的下廓面推动滚子Ⅰ5,使滚子5和直动板3向下直线进给,然后滚子Ⅰ5逐渐退出啮合,而滚子Ⅱ6进入啮合,并被螺旋凸脊10的下廓面推动,直动板3继续向下直线进给。

参看图4,圆柱凸轮继续旋转,在某一时刻,滚子Ⅲ7与螺旋凸脊11的下廓面啮合,而滚子Ⅱ6逐渐退出啮合,此时螺旋凸脊11的下廓面推动滚子Ⅲ7,使直动板3继续向下直线进给。参看图5,圆柱凸轮继续旋转,在某一时刻,滚子Ⅳ8与螺旋凸脊11的上廓面啮合,直到滚子Ⅲ7和滚子Ⅳ8分别与圆柱凸轮的停歇段凸脊12啮合,直动板3停止进给,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参看图1和图2,以圆柱凸轮体的轴线为z轴,直动板和滚子的进给方向平行于z轴,圆柱凸轮体的轴向对称面为xoy坐标面,x轴经过停歇段凸脊与驱动段凸脊的交点,设定相邻滚子之间的距离为,为凸轮的转角,为滚子直线进给的运动规律,滚子Ⅰ5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滚子Ⅱ6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滚子Ⅲ7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设滚子轴线上有一点,且点到z轴的距离为,则滚子Ⅰ5的轴线在凸轮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轨迹曲面的参数方程为:,,,然后通过曲面算法得到螺旋凸脊9下轮廓面的参数方程。用同样的方法,滚子Ⅱ6的轴线在凸轮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轨迹曲面的参数方程为:,,,进一步可以得到螺旋凸脊9上轮廓面和螺旋凸脊10的下轮廓面的参数方程。滚子Ⅲ7的轴线在凸轮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轨迹曲面的参数方程为:,,,进一步可以得到螺旋凸脊10的上轮廓面的参数方程。参看图5,圆柱凸轮驱动段凸脊与滚子结束啮合后,滚子Ⅰ5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滚子Ⅱ6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滚子Ⅲ7的初始位置在z轴上的坐标为。这样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直动板向下进给距离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