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553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塑料柱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塑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柱体。



背景技术:

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且当外力解除后,在常温下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塑料可包括热塑性塑料以及热固性塑料,因其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耐冲击性能、绝缘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各大行业,市场需求极大。

随着塑料的广泛应用,其使用方式也越丰富,如在部分行业中需要在塑料中内嵌金属、纤维、橡胶等来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又例如,一种硬质塑料柱体,其顶部设有顶板,侧壁上内嵌金属圈,顶板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用于安装相应的部件,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上述塑料柱体在制作工程中,由于塑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过程,在冷却时塑料会出现收缩现象,但是由于金属圈的作用,限制了位于金属圈之外的塑料的形变,进而导致位于金属圈内外两部分的塑料出现收缩率不一致的问题,顶板上出现向中心凹陷的情况,严重影响设置在顶板上的安装部上部件的定位精度。或者塑料柱体内设有玻璃纤维等纤维,在长期使用时会吸收水分使得顶板发生形变,也严重影响设置在顶板上的安装部上部件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降低顶板收缩率不一致程度的塑料柱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柱体,包括第一侧壁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顶部的顶板,顶板的顶面包括安装面,安装面上向背离第一侧壁方向延伸有第一凸起,安装面的部分边沿与顶板的顶面边沿重合,顶板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二凸起的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塑料柱体,通过在顶板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固定连接,在塑料柱体在生产的冷却工艺中,第二凸起由于内部抗变形应力的存在,同时第二凸起的高度小于第一凸起的高度,使得顶板上的形变程度降低,收缩率由10-20‰降低至5‰以下,也减缓顶板上薄壁与第一凸起之间收缩率的变化,最终实现顶板上第一凸起位置形变程度降低,保证了第一凸起上部件的定位精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塑料柱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塑料柱体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塑料柱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塑料柱体,包括第一侧壁1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1顶部的顶板3,顶板3的顶面包括安装面,安装面上向背离第一侧壁1方向延伸有第一凸起4,安装面的部分边沿与顶板3的顶面边沿重合,顶板3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5,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凸起4的高度大于第二凸起5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塑料柱体,第一侧壁1的高度不限制,可进行延长或者缩短,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来设定高度。顶板3的顶面上包括安装面,安装面的部分边沿与顶板3的顶面边沿重合,顶板3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5,即顶板3的顶面边沿去掉与安装面重合的边沿的部分,以及安装面的边沿去掉与顶板3顶面边沿重合的边沿的部分上向上延伸有第二凸起5。通过在顶板3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5,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之间固定连接,在塑料柱体在生产的冷却工艺中,第二凸起5由于内部抗变形应力的存在,同时第二凸起5的高度小于第一凸起4的高度,使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之间形成阶梯结构,缓解第二凸起5与顶板3之间的高度落差,起到一个过渡与隔离的作用,使得顶板3上的形变程度降低,收缩率由10-20‰降低至5‰以下,也减缓顶板3上薄壁与第一凸起4之间收缩率的变化,最终实现顶板3上第一凸起4位置形变程度降低,保证了第一凸起4部上部件的定位精确。

优选地,第一凸起4包括第二侧壁43,第二侧壁43位于安装面的边沿上未与顶板3的顶面边沿重合上,第二侧壁43与第二凸起5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上设有的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相对应的部分上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凸起4包括第二侧壁43,第二侧壁43位于安装面的边沿上未与顶板3的顶面边沿重合上,且与第二凸起5相对应固定连接。由于第二侧壁43与第二凸起5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二凸起5内部抗变形应力使得第二侧壁43所在的第一凸起4能够起到隔离的效果,降低第一凸起4形变的程度。

优选地,第一凸起4包括沿安装面的边沿方向环形设置的第二侧壁43,第二侧壁43与第二凸起5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包括沿安装面的边沿方向环形设置的第二侧壁43,即第一凸起4“占满”整个安装面,实现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可环绕顶板3的整个边沿成为一体,增加了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以及耐形变能力。

优选地,塑料柱体为圆柱体或者椭圆柱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圆柱体或者椭圆柱体具有对称性,便于生产,也可增加塑料柱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采用圆柱体或者椭圆柱体,其顶板3即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利于增加抗收缩的应力,降低了塑料柱体的收缩率。

优选地,第一侧壁1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金属圈2紧固插接于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第一侧壁1的背离顶板3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外侧面与金属圈2之间。

在第一侧壁1上固定设置有金属圈2,不仅可增加塑料柱体的结构整体强度,同时还可以利于塑料柱体能够与外部连接。金属圈2可内嵌于第一侧壁1内,也可套设于第一侧壁1的周向外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金属圈2紧固插接于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即金属圈2可内嵌于第一侧壁1内,金属圈2的底部延伸出外侧面的底部。金属圈2的底部基本与内侧壁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能够保证内侧面所在的第一侧壁1部分对金属圈2具有极好的支撑作用。第一侧壁1的背离顶板3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外侧面与金属圈2之间,利于外部部件插接于外侧面与金属圈2之间的环形凹槽内,同时也可实现旋转,利于调节第二凸起5的位置,使得两者不易从径向脱离。

优选地,顶板3的周向外侧面突出于金属圈2的周向外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的周向外侧面突出于金属圈2的周向外侧面,可使得金属圈2的直径小于顶板3周向外侧面的直径。第二凸起5位于顶板3边沿的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对应金属圈2部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金属圈2内嵌于第一侧壁1,由于内嵌的深度可延伸至顶板3中或者靠近顶板3。在冷却过程中,金属圈2的收缩率几乎不变,使得金属圈2两侧的塑料柱体部分出现收缩率不一致的问题,进而导致顶板3上形变。第二凸起5能够增加位于金属圈2两侧的塑料柱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与第二凸起5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抗收缩的能力。

优选地,外侧面向外突出顶板3沿周向的外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的周向外侧面突出于金属圈2的周向外侧面,即顶板3周向外侧面与第一侧壁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阶梯结构,利于增加第一侧壁1的厚度且不缩小第一侧壁1内部的空间。

优选地,第一凸起4、顶板3与第二凸起5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顶板3与第二凸起5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可减少塑料柱体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增加塑料柱体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整体抗形变能力。

优选地,第二凸起5为环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5为环形结构,在实现降低底板整体形变程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产成本。

优选地,第一凸起4沿轴向设有通孔41和盲孔42,盲孔42内设有内螺纹,通孔41贯穿第一凸起4与顶板3。

在本实施例中,盲孔42内可紧固有螺套,螺套内部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外部螺接,实现连接作用。通孔41可用于外检部件穿过塑料柱体,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塑料柱体,通过在顶板3的顶面边沿与安装面的边沿之间未重合的边沿上设有第二凸起5,第一凸起4与第二凸起5之间固定连接,在塑料柱体在生产的冷却工艺中,第二凸起5由于内部抗变形应力的存在,同时第二凸起5的高度小于第一凸起4的高度,使得顶板3上的形变程度降低,收缩率由10-20‰降低至5‰以下,也减缓顶板3上薄壁与第一凸起4之间收缩率的变化,最终实现顶板3上第一凸起4位置形变程度降低,保证了第一凸起4部上部件的定位精确,从而解决了塑料柱体由于金属圈2的存在和/或玻璃纤维等纤维的存在导致的顶板3形变的问题。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如涉及以下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