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211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钢板弹簧,特别是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节能化、舒适化、轻量化、安全化的快速发展,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因具有重量轻,材料利用率高,片间无摩擦或摩擦小,振动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日益受到车辆悬架专家、生产企业及车辆制造企业的高度关注,并且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为了满足加工工艺、应力强度、刚度及吊耳厚度的设计要求,会将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加工为抛物线型、斜线型、根部加强型、端部加强型、两端加强型等不同结构形式,此外,由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第1片弹簧的受力较为复杂,不仅承受垂向载荷,同时还承受扭转载荷和纵向载荷,因此,实际所设计的第1片弹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大于其他各片弹簧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即大都采用端部非等构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以满足第1片弹簧受力复杂的要求。然而,由于两端加强型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结构类型较为复杂,对其进行分析计算非常困难,据所查资料可知,目前国内外一直未曾给出可靠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随着车辆行驶速度及其对平顺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为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设计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满足车辆行业快速发展、车辆行驶平顺性及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设计要求,提高产品设计水平、质量和性能,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的设计要求;同时,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对称结构可看作为变截面悬臂梁,即将对称中心线看作为一半弹簧的根部固定端,将弹簧端部受力点看作为弹簧端点。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对称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弹簧1,根部垫片2,端部垫片3;弹簧1各片的一半长度为LM,是由根部平直段、根部斜线段、抛物线段、端部斜线段和端部平直段五段构成;根部斜线段对变截面根部起加强作用,端部斜线段对变截面端部起加强作用;各片弹簧根部平直段的厚度为h2M,各片弹簧根部斜线段的端部厚度h2Mp,各片弹簧安装间距的一半长度为l3,弹簧1各片根部斜线段的长度为Δl2,各片弹簧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LM-l3,各片弹簧抛物线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LM-l3-Δl2,各片弹簧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h2Mp/h2M,各片弹簧抛物线段的端部厚度为h1Mpi,即各片弹簧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i=h1Mpi/h2Mp,i=1,2,…,N,N为弹簧片数,各片弹簧抛物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i=l2Mβi2;弹簧1各片端部斜线段的长度为Δl1,各片弹簧的端部是不同的,即第1片弹簧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大于其他各片的厚度和长度,各片弹簧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分别为h1Mi和l1Mi=l1Mpi-Δl1;各片弹簧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i=h1Mi/h1Mpi。弹簧1各片的根部平直段之间设有根部垫片2,弹簧1各片的端部平直段之间设有端部垫片3,端部垫片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以降低弹簧工作所产生的摩擦噪声。在各片弹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最大许用安全应力及限位块自由长度给定情况下,对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进行设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设计步骤:(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端点变形系数Gx-F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安装间距的一半l3,根部斜线段长度Δl2,端部斜线段长度Δl1,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抛物线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第1片弹簧的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1,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1,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1,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1,弹性模量E,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首片弹簧在端点处的变形系数Gx-F1进行计算,即Gx-F1=4[(LM-L3/2)3-l2M3]Eb-8l2Mp3/2(l1Mp13/2-l2Mp3/2)EbγM3+6Δl2(2l2Ml2MpγM3-4l2Ml2MpγM2lnγM)EbγM2(γM-1)3+6Δl2(4l2Mp2γM-l2Mp2+3l2M2γM2-4l2M2γM3+l2M2γM4-3l2Mp2γM2-2l2Ml2MpγM+2l2M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6Δl1(4l1M12μM1-l1M12-3l1M12μM12+3l1Mp12μM12-4l1Mp12μM13+l1Mp12μM14+2l1M12μM12ln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6Δl1(2l1M1l1Mp1μM13-4l1M1l1Mp1μM12lnμM1+2l1Mp12μM12lnμM1-2l1M1l1Mp1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4l1M13EbγM3β13μM13+12Δl2l2Mp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2)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根部厚度h2M,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Gx-F1,确定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即KM1=h2M3Gx-F1;]]>(3)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安装间距的一半l3,根部厚度h2M,及最大许用安全应力[σ],确定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即Fmax=bh2M2[σ]6(LM-L3/2);]]>(4)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限位挠度hxw的设计:I步骤:根据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M1,及步骤(3)中所确定的Fmax,对最大载荷下的钢板弹簧的端部变形fm进行计算,即fm=FmaxKM1;]]>II步骤:根据限位块的自由长度Lxw,及I步骤中计算得到的fm,确定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即hxw=fm-43Lxw.]]>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由于两端加强型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结构类型较为复杂,对其进行分析计算非常困难,据所查资料可知,目前国内外一直未曾给出可靠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可根据各片弹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最大许用安全应力及限位块自由长度,对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进行设计。通过样机加载变形试验测试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得到准确可靠的限位挠度设计值,为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设计及CAD软件开发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同时,利用该方法,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和试验测试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流程图;图2是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某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各片弹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60mm,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11mm,根部斜线段的端部厚度h2Mp=10.20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55mm,根部斜线段的长度Δl2=30mm,端部斜线段的长度Δl1=30mm,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LM-l3=520mm,抛物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LM-l3-Δl2=490mm,弹性模量E=200GPa,各片弹簧的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h2Mp/h2M=0.93;第1片弹簧的抛物线段的端部厚度h1Mp1=6mm,即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1=h1Mp1/h2M=0.55,抛物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1=l2Mβ12=148.23mm,端部平直段的厚度h1M1=7mm,即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1=h1M1/h1Mp1=1.17,端部平直段的长度l1M1=l1Mp1-Δl1=118.23mm,限位块的自由长度Lxw=15mm。该弹簧的最大许用安全应力[σ]=900MPa,对该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进行设计。本发明实例所提供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端点变形系数Gx-F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60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55mm,根部斜线段长度Δl2=30mm,端部斜线段长度Δl1=30mm,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520mm,抛物线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490mm,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0.93,第1片弹簧的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1=0.55,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1=1.17,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1=148.23mm,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1=118.23mm,弹性模量E=200GPa,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首片弹簧在端点处的变形系数Gx-F1进行计算,即Gx-F1=4[(LM-L3/2)3-l2M3]Eb-8l2Mp3/2(l1Mp13/2-l2Mp3/2)EbγM3+6Δl2(2l2Ml2MpγM3-4l2Ml2MpγM2lnγM)EbγM2(γM-1)3+6Δl2(4l2Mp2γM-l2Mp2+3l2M2γM2-4l2M2γM3+l2M2γM4-3l2Mp2γM2-2l2Ml2MpγM+2l2M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6Δl1(4l1M12γM1-l1M12-3l1M12μM12+3l1Mp12μM12-4l1Mp12μM13+l1Mp12μM14+2l1M12μM12ln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6Δl1(2l1M1l1Mp1μM13-4l1M1l1Mp1μM12lnμM1+2l1Mp12μM12lnμM1-2l1M1l1Mp1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4l1M13EbγM3β13μM13+]]>12Δl2l2Mp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103.44mm4/N;]]>(2)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根部厚度h2M=11mm,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Gx-F1=103.44mm4/N,确定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即KM1=h2M3Gx-F1=12.87N/mm;]]>(3)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60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55mm,根部厚度h2M=11mm,及最大许用安全应力[σ]=900MPa,确定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即Fmax=bh2M2[σ]6(LM-L3/2)=1989N;]]>(4)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限位挠度hxw的设计:I步骤:根据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M1=12.87N/mm,及步骤(3)中所确定的Fmax=1989N,对最大载荷下的钢板弹簧的端部变形fm进行计算,即fm=FmaxKM1=154.55mm;]]>II步骤:根据限位块的自由长度Lxw=15mm,及I步骤中计算得到的fm=154.55mm,确定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即hxw=fm-43Lxw=134.55mm.]]>通过样机试验测试可知,弹簧的限位挠度设计值是可靠的,可满足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限位挠度的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发明所提供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参数设计值是准确可靠的。实施例二:某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各片弹簧的一半长度LM=600mm,宽度b=60mm,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12mm,根部斜线段的端部厚度h2Mp=11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60mm,根部斜线段的长度Δl2=30mm,端部斜线段的长度Δl1=30mm,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LM-l3=540mm,抛物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LM-l3-Δl2=510mm,弹性模量E=200GPa,各片弹簧的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h2Mp/h2M=0.92;第1片弹簧的抛物线段的端部厚度h1Mp1=7mm,即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1=h1Mp1/h2M=0.58,抛物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1=l2Mβ12=171.56mm,端部平直段的厚度h1M1=8mm,即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1=h1M1/h1Mp1=1.14,端部平直段的长度l1M1=l1Mp1-Δl1=141.56mm,限位块的自由长度Lxw=12mm。该弹簧的最大许用安全应力[σ]=900MPa,对该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进行设计。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对该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进行设计,具体步骤如下:(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端点变形系数Gx-F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600mm,宽度b=60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60mm,根部斜线段长度Δl2=30mm,端部斜线段长度Δl1=30mm,根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540mm,抛物线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2Mp=510mm,根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γM=0.92,第1片弹簧的抛物线段的厚度比β1=0.58,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厚度比μM1=1.14,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根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p1=171.56mm,第1片弹簧的端部斜线段的端部到弹簧端点的距离l1M1=141.56mm,弹性模量E=200GPa,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首片弹簧在端点处的变形系数Gx-F1进行计算,即Gx-F1=4[(LM-L3/2)3-l2M3]Eb-8l2Mp3/2(l1Mp13/2-l2Mp3/2)EbγM3+6Δl2(2l2Ml2MpγM3-4l2Ml2MpγM2lnγM)EbγM2(γM-1)3+6Δl2(4l2Mp2γM-l2Mp2+3l2M2γM2-4l2M2γM3+l2M2γM4-3l2Mp2γM2-2l2Ml2MpγM+2l2M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6Δl1(4l1M12μM1-l1M12-3l1M12μM12+3l1Mp12μM12-4l1Mp12μM13+l1Mp12μM14+2l1M12μM12ln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6Δl1(2l1M1l1Mp1μM13-4l1M1l1Mp1μM12lnμM1+2l1Mp12μM12lnμM1-2l1M1l1Mp1μM1)EbγM3β13μM12(μM1-1)3+4l1M13EbγM3β13μM13+12Δl2l2Mp2γM2lnγMEbγM2β13(γM-1)3=118.26mm4/N;]]>(2)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根部厚度h2M=12mm,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Gx-F1=118.26mm4/N,确定首片弹簧在夹紧状态下的一半刚度KM1,即KM1=h2M3Gx-F1=14.61N/mm;]]>(3)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的计算:根据少片两端加强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一半长度LM=600mm,宽度b=60mm,安装间距的一半l3=60mm,根部厚度h2M=12mm,及最大许用安全应力[σ]=900MPa,确定基于最大许用安全应力的首片弹簧所受的一半最大载荷Fmax,即Fmax=bh2M2[σ]6(LM-L3/2)=2273.70N;]]>(4)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限位挠度hxw的设计:I步骤:根据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KM1=14.61N/mm,及步骤(3)中所确定的Fmax=2273.70N,对最大载荷下的钢板弹簧的端部变形fm进行计算,即fm=FmaxKM1=155.63mm;]]>II步骤:根据限位块的自由长度Lxw=12mm,及I步骤中计算得到的fm=155.63mm,确定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的限位挠度,即hxw=fm-43Lxw=139.63mm.]]>通过样机试验测试可知,弹簧的限位挠度设计值是可靠的,可满足端部非等构的少片两端加强型钢板弹簧限位挠度的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发明所提供的端部非等构少片两端加强型板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参数设计值是准确可靠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