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914发布日期:2019-01-02 21:3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视安装领域,具体为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几乎遍布家家户户,而电视机一般分为摆放式和壁挂式,摆放式的电视机需要用到电视柜,而对于一些小户型或者空间有限的房间来说,摆放式的电视机比较占用空间,而壁挂式的电视机相对来说占用面积较小,适合小户型或者空间有限的房间,但是传统的壁挂式电视机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安装固定好后一般都是不可调节倾角的,而对于用户来说,会选择坐着和躺着看电视,而坐着和躺着由于姿势不一样,因此,看电视的角度也会不一样,而传统的壁挂式电视机由于不可调节倾角,从而会大大影响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墙壁中的固定框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右端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右端面用于安装电视机,所述调整板上下对称轴处通过枢转杆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右端开口处,所述固定框架的左端壁架朝向所述调整板的端面上位于中心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调整马达,所述调整马达中安装有平行于所述枢转杆的旋转杆,且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中,所述转杆上位于所述调整马达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收放筒,所述旋转杆上还固定安装有对称的两个第二收放筒,两个第二收放筒位于所述调整马达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收放筒之间,所述调整板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上凸出臂,所述调整板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下凸出臂,所述两个上凸出臂与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收放筒之间安装有上调节作用线,所述两个下凸出臂与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放筒之间安装有下调节作用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上凸出臂位于两个第一收放筒正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下凸出臂位于两个第二收放筒正下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一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下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二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调节作用线和下调节作用线均为柔性钢丝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第一收放筒和两个第二收放筒的绕线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枢转杆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发明装置中,由于上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一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下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二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因此在调整马达带动旋转杆顺时针转动时,两个第一收放筒将上调节作用线卷收,而两个第二收放筒将下调节作用线卷放,又由于两个第一收放筒和两个第二收放筒的绕线直径相等,因此,下调节作用线的卷放长度和上调节作用线卷收长度相等,从而调整板可在上调节作用线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而且转过一定角度后,上调节作用线和下调节作用线始终保持张紧状态,故可使调整板在转过一定角度后仍然保持稳定;而当调整马达带动旋转杆反向转动时,两个第一收放筒将上调节作用线卷放,而两个第二收放筒将下调节作用线卷收,从而可带动调整板顺时转动;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电视机的角度,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箭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壁挂式电视机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墙壁中的固定框架2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2右端的调整板4,所述调整板4的右端面用于安装电视机12,所述调整板4上下对称轴处通过枢转杆5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2右端开口处,所述固定框架2的左端壁朝向所述调整板4的端面上位于中心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调整马达11,所述调整马达11中安装有平行于所述枢转杆5的旋转杆13,且所述旋转杆1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2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中,所述转杆13上位于所述调整马达11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收放筒1,所述旋转杆13上还固定安装有对称的两个第二收放筒10,两个第二收放筒10位于所述调整马达11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收放筒1之间,所述调整板4上端对称安装有两个上凸出臂8,所述调整板4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下凸出臂80,所述两个上凸出臂8与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收放筒1之间安装有上调节作用线7,所述两个下凸出臂80与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放筒10之间安装有下调节作用线70。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两个上凸出臂8位于两个第一收放筒1正上方。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两个下凸出臂80位于两个第二收放筒10正下方。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上调节作用线7在两个第一收放筒1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下调节作用线70在两个第二收放筒10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上调节作用线7和下调节作用线70均为柔性钢丝绳。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两个第一收放筒1和两个第二收放筒10的绕线直径相等。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旋转杆13与所述枢转杆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由于上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一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与所述下调节作用线在两个第二收放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因此在调整马达带动旋转杆顺时针转动时,两个第一收放筒将上调节作用线卷收,而两个第二收放筒将下调节作用线卷放,又由于两个第一收放筒和两个第二收放筒的绕线直径相等,因此,下调节作用线的卷放长度和上调节作用线卷收长度相等,从而调整板可在上调节作用线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而且转过一定角度后,上调节作用线和下调节作用线始终保持张紧状态,故可使调整板在转过一定角度后仍然保持稳定;而当调整马达带动旋转杆反向转动时,两个第一收放筒将上调节作用线卷放,而两个第二收放筒将下调节作用线卷收,从而可带动调整板顺时转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