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缆道上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052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水文缆道上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油器,特别涉及一种水文缆道上油器。



背景技术:

水文缆道是目前水文测站进行测流、取沙的一项重要测验设施,主要由承载索(主索)、牵引索(循环索、起重索)、支架、绞车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安全可靠、省力、操作简便的特点;无动力测船是通过主缆与吊船索、滑轮及水流冲力完成测船运行,实现断面流量测验、泥沙测验的设备。黄河上游大部分水文站都有重铅鱼流速仪水文缆道和无动力水文测船,是开展水文测报的主要测报设施之一。按照《水文缆道规范》的要求每年汛前必须上油保养,传统的上油方式是将工作人员固定在吊櫈上,通过滑轮靠人力一只手平行移动,另一只手进行除污、上油,如遇绳索有毛刺就会伤及工人皮肤;另外,主缆保养起来费时、费力,上油过程历时长,且上油不均匀,地面保护协助人员多,高空人工操作安全防范难,因此安全隐患也多。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为改变落后的上油方式,我们自主研制了缆道上油设备,并在多站开展了试验工作。

黄河上游水文站缆道跨度基本上在300m以下,主缆(钢丝绳)直径多在18.5~21.5mm之间,根据缆道跨度和直径,计算所需油量,可设计上油器缸体长450mm、直径150mm,另设置上油盒、压力活塞、运行装置等组件。本产品试制完成后在黄委会小川、安宁渡水文站应用成功,达到了简便、安全、高效,上油均匀的目标,也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各类缆道上油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设备,提高了缆道的安全系数,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文缆道上油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水文缆道上油器,包括钢筒外壳、活塞、上油盒和滑轮,所述钢筒外壳内部设有活塞并且数量为2个,所述活塞两侧均连接有活塞杆且以螺栓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以及固定设置在端盖一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簧连杆,所述拉簧连杆两端之间均设有压力拉簧,所述钢筒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油盒以及上油盒两侧均设有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油盒一侧活动连接有锁杆以及上油盒底部固定设有关卡,所述上油盒两侧开有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与钢筒外壳通过滑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滑轮与滑轮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筒外壳顶部固定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钢筒外壳长450mm、直径1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水文缆道上油器使用方便,上油过程简便、高效、提升了安全系数,缩短了上油时间、减轻了水文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传统主缆上油人工除污、涂油,绳索毛刺伤击工人主缆,保养费时、费力,涂油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文缆道上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文缆道上油器的俯视图。

图中:1、端盖;2、拉簧连杆;3、连接杆;4、钢筒外壳;5、拉环;6、活塞;7、活塞杆;8、滑轮;9、上油盒;10、关卡;11、锁杆;12、滑轮支架;13、压力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水文缆道上油器,包括钢筒外壳4、活塞6、上油盒9和滑轮8,所述钢筒外壳4内部设有活塞6并且数量为2个,所述活塞6两侧均连接有活塞杆7且以螺栓连接,所述活塞杆7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1以及固定设置在端盖1一侧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簧连杆2,所述拉簧连杆2两端之间均设有压力拉簧13,所述钢筒外壳4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油盒9以及上油盒9两侧均设有滑轮8。

本实用新型水文缆道上油器,通过打开钢筒外壳4一侧端盖1抽出一侧活塞6,钢筒外壳4内加入的黄油量根据主缆长度计算,推进活塞6、恢复端盖1连接,把上油器通过滑轮8、上油盒9悬挂主缆一侧,连接压力拉簧13推动活塞6将油桶内黄油挤进上油盒9,再通过不同牵引方式或推进方式使主缆滑轮8组件行走在主缆上,带动上油盒9及上油器行走,上油盒9设有与主缆孔经相应间隙的前后孔,前孔通过牵引力或推力除污,后孔通过滑轮8行走与活塞6压力拉簧13联动使上油盒9与主缆间隙均匀涂油,即完成上油工作。该上油器比同类产品质量轻便、装卸便利,适合黄河上游测区不同直径缆道的上油操作,上油过程简便、高效、提升了高空作业操作安全系数,缩短了上油时间、减轻了水文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跨缆道上油提供了一套可靠的设备。

其中,所述上油盒9一侧活动连接有锁杆11以及上油盒9底部固定设有关卡10,所述上油盒9两侧开有孔。

其中,所述滑轮8与钢筒外壳4通过滑轮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滑轮8与滑轮支架12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钢筒外壳4顶部固定设有拉环5。

其中,所述钢筒外壳4长450mm、直径150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