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增压分水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属于建筑给排水材料领域的一种卫生器具。然而普通坐便器是在坐便器的马桶圈下方设置有一整圈的出水口,通过外部水源导入,对马桶进行冲洗。但是这样的马桶在制备时,对模具的要求较高,且马桶制备过程中的废品率比较高。近几年,出现的采用分水器,直接连接于马桶内部,采用分水器对于水的分散作用,对马桶内的排污物进行冲洗。然而,分水器的结构设置对于最终冲洗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孔增压分水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增压分水器,包括进水管、分水帽、螺纹、分水帽底板、横向出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分水帽连接,所述为圆柱体状,其中一个底面与进水管连接,另一个底面设置有分水帽底板,所述分水帽底板与分水帽间形成一道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分水帽上还设置有横向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外壁面上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套设于进水管上,位于分水帽与进水管交界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固定螺母顺次设置于进水管上的螺纹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出水口的个数为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能有效地对进入马桶的冲洗水进行增压,且能重点对坐便器内部中后方区域进行冲洗,冲洗效果优于一般市面上的产品,能起到节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孔增压分水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孔增压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孔增压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多孔增压分水器应用于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部件如下:进水管1、分水帽2、螺纹3、分水帽底板4、横向出水口5、出水口6、防水垫圈7、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固定螺母10、多孔增压分水器A、坐便器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孔增压分水器,包括进水管1、分水帽2、螺纹3、分水帽底板4、横向出水口5和出水口6;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与分水帽2连接,所述为圆柱体状,其中一个底面与进水管1连接,另一个底面设置有分水帽底板4,所述分水帽底板4与分水帽2间形成一道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上还设置有连接块(图中未标记);所述分水帽2上还设置有横向出水口5;所述进水管1的另一端外壁面上设置有螺纹3。包括防水垫圈7;所述防水垫圈7套设于进水管1上,位于分水帽2与进水管1交界处。还包括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和固定螺母10;所述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和固定螺母10顺次设置于进水管1上的螺纹3上。所述横向出水口5的个数为2个。
本实用新型多孔增压分水器的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坐便器A的后方设置有一孔,将多孔增压分水器B穿于孔内,其中2个横向出水口5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且出水口6朝下。然后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和固定螺母10套设于孔外,用于固定多孔增压分水器B。进水管1的螺纹2段与外部水源连接。从横向出水口5出来的水,主要用于冲洗坐便器排污坑中前部的污物,从出水口6出来的水用于经过出水口增压后,用于冲洗坐便器排污坑后部的污物。经过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增压分水器与现有市面上的分水器,在冲洗相同重量的污物时,其用水量大大降低。
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化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