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及不同径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61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及不同径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及具有该管的不同径管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不同径的两管连接方式一般采用变径接头进行连接,若大径管与小径管管径相差较大,则需要采用多个变径接头进行多次变径,如果多次变径之后若还需要连接软管,则还需要连接软管接头,并用卡箍锁紧。如现场要求不高,水管的压力流量比较小,在项目改造或临时接管用水时,采用上述方法比较繁琐,费时费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同径管连接方式复杂、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适于与小径管快速连接的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管的不同径管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至少轴向一端设有管口,在所述管口边缘沿管口周向设定距离的两端分别开设轴向槽,两所述轴向槽之间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适于与第二管的内壁卡接连接,该管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的管径。

为流水管,所述流水管内适于流通的流液宽度不大于所述卡接部的宽度。

所述卡接部包括远离所述管口的卡接段,以及靠近所述管口的导流段,所述卡接段适于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卡接连接;所述导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接段的宽度。

所述导流段的宽度自远离所述管口的位置至靠近所述管口的位置逐渐变窄。

所述导流段为三角形。

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的管,及第二管,所述管的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卡接,所述管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的管径。

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过盈配合。

所述轴向槽对应所述卡接段的槽体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壁过盈配合。

所述管为硬管;所述第二管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在管口边缘沿管口轴向设定距离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轴向槽,两个轴向槽之间形成适于与第二管的内壁卡接连接的卡接部,该管的管径大于第二管的管径,卡接部的设置使得该管可快速连接管径小于该管的小管径管,无需其他连接件或紧固件,小管径管可直接卡接于所述卡接部,实现大管径管与小管径管的连接,在项目改造或临时接管用水等现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将大管径管内的液体部分或者全部引入小管径管内,操作简单,人力和经济成本低,方便实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为流水管,所述流水管内适于流通的流液宽度不大于所述卡接部的宽度,可将管内的流体全部引入卡接部,并自卡接部流出。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所述卡接部包括远离管口的卡接段,以及靠近管口的导流段,导流段的宽度小于卡接段的宽度,可使第二管更容易卡接在卡接段,连接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导流段的宽度自远离所述管口的位置至靠近所述管口的位置逐渐变窄,宽度逐渐减小的导流段可将管内流体逐渐汇聚到导流段的前端,再引入第二管,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防止流体从大管径管与小管径管的连接处漏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第二管通过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管的管口,第二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管的管径,该不同径管连接组件可以将大管径管内的液体引流入小管径管内,可以实现临时接水引流,无需其他连接件或紧固件,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方便实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管的内壁过盈配合,使第二管与所述管紧固连接,防止第二管从卡接部脱落。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所述轴向槽对应所述卡接段的槽体与第二管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加了第二管与所述管的连接紧固程度,保证了第二管不从所述管的管口脱落。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所述管为硬管,所述第二管为软管,所述管为硬管的设置使得轴向槽对第二管的夹持力,以及卡接部与第二管的过盈配合更加稳固,所述第二管为软管的设置使得大管径管可通过小管径的软管引流至距离较远的其他地方,软管可灵活绕过障碍物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管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2-第二管;3-轴向槽;4-卡接部;41-卡接段;42-导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管的立体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至少轴向一端设有管口,在所述管口边缘沿管口周向设定距离的两端分别开设轴向槽3,两所述轴向槽3之间形成卡接部4,所述卡接部4适于与第二管2的内壁卡接连接,所述管1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2的管径。

卡接部4的设置使得该管可快速连接管径小于该管的小管径管,无需其他连接件或紧固件,小管径管可直接卡接于所述卡接部4,实现大管径管与小管径管的连接,在项目改造或临时接管用水等现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将大管径管内的液体部分或者全部引入小管径管内,操作简单,人力和经济成本低,方便实用。

具体地,所述管1为圆管,所述管口垂直于所述圆管的轴向设置,所述轴向槽3为开设于管口边缘处、沿周向设定距离的两端分别开设的缺口,所述轴向设定距离与第二管2的管内径相当,使得两缺口之间的管壁形成的卡接部4可与第二管2的管内壁过盈配合,以使第二管2稳固连接于卡接部4,避免第二管2脱落。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管1并不限于圆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方管、椭圆管等;所述管1可以是直管,还可以是弯管,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4包括远离所述管口的卡接段41,以及靠近所述管口的导流段42,所述导流段42为宽度自远离所述管口的位置至靠近所述管口的位置逐渐变窄的弧面三角形,弧面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朝向管口设置,卡接段41为连接于弧面三角形的与所述顶角相对的一边的弧面矩形,弧面矩形的宽度与弧面三角形的该边的宽度一致,所述弧面三角形与所述弧面矩形的弧度与所述管1的内部弧度一致,并且所述缺口对应所述卡接段41的宽度与第二管2的管壁厚度相当,使得第二管2与缺口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加了第二管2与所述管1的连接紧固程度,保证了第二管2不从所述管1的管口脱落;另外,导流段42的宽度小于卡接段41的宽度,可使第二管2更容易卡接在卡接段41,连接方便,同时,宽度逐渐减小的导流段42可将管内流体逐渐汇聚到导流段42的前端,再引入第二管2,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防止流体从大管径管与小管径管的连接处漏出。

进一步地,所述管1为流水管,所述流水管内适于流通的流液宽度不大于所述卡接部4的宽度,可将管内的流体全部引入卡接部4,并自卡接部4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4的宽度也可小于所述流水管内的流液宽度,此时流水管内的部分液体自卡接部4流出,流入适于连接于卡接部4的第二管2,此时第二管2用于将所述流水管内的部分液体引流至另一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轴向槽3为沿所述管1的轴向延伸的缺口,缺口的具体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条形或者规则的波浪形等,对应地,所述卡接部4的形状为两个条形缺口之间的弧面矩形管壁,或者为两个波浪形缺口之间的弧面波浪边的矩形管壁等。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不同径管连接组件的立体视图,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径管连接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管1,及第二管2,所述管1的卡接部4与所述第二管2的内壁卡接,所述管1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2的管径,该不同径管连接组件可以将大管径管内的液体引流入小管径管内,可以实现临时接水引流,无需其他连接件或紧固件,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方便实用。

进一步地,卡接部4与所述第二管2的内壁过盈配合,并且所述轴向槽3对应所述卡接段41的槽体与第二管2过盈配合,双重卡配增强了第二管2与所述管1的稳固连接,确保第二管2不从所述管1的管口脱落。

再进一步地,所述管1为硬管,所述第二管2为软管;所述管1为硬管的设置使得轴向槽3对第二管2的夹持力,以及卡接部4与第二管2的过盈配合更加稳固,所述第二管2为软管的设置使得大管径管可通过小管径的软管引流至距离较远的其他地方,软管可灵活绕过障碍物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