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59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托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上塔筒电缆托架,用于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上塔筒风机下垂线缆的支撑。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和日益严重的气候、环境问题,风力发电作为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及零部件配套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迫于市场和竞争的压力,风电场运营商必须尽可能地提高风机应用性能。优化塔筒电缆托架组件结构结构,增加塔筒内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势在必行。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风机结构日益复杂化,风机输出电缆载荷的增加使得对风机塔筒电缆夹的强度要求增加,这就要求电缆夹结构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如果通过优化电缆托架组件结构,将会减轻风机电缆轴承对电缆夹的强度要求,并且使电缆托架组件安装过程更加简便便捷、使用范围更加广阔、更换个别零部件以提高电缆托架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组塔筒寿命和使用性能,进而增加公司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承力结构更好、使用范围更广、损毁零件可替换、安装更加简洁方便的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托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挡板、支撑板、电缆托筒、防滑板和连接轴,其中所述侧挡板为两个,沿上塔筒内壁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板至少为两个,焊接在电缆托筒两端的内壁上,电缆托筒通过两端支撑板连接在两侧挡板间,所述防滑板至少两个,设置于两侧挡板外侧,连接轴至少为两个,设置于电缆托筒内,两端伸出支撑板、侧挡板及防滑板,通过螺母固定,两侧挡板与支撑板、电缆托筒、防滑板和连接轴配合承受风机机舱内下垂的线缆。

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上对应连接轴位置开有两个条形紧固孔,通过所述条形紧固孔调节连接轴及电缆托筒的安装高度,以调节电缆托筒与上塔筒内壁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上还设有焊接在塔筒内壁上的固定板,防滑板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板平行的连接板,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配合锁紧电缆托筒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带有两个连接孔的十字花形板,焊接在电缆托筒两端内壁上,支撑连接电缆托筒。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托筒的安装高度小于两侧挡板间的距离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优化塔筒电缆托架的结构,解决了风机电缆与塔壁电缆夹相对滑动、电缆夹受力损毁、电缆托架位置不可调、电缆托筒位置滑移等问题,在保证电缆托架使用的前提下,提高了电缆托架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方便拆卸更换损毁部件,间接的也延长机组塔筒寿命,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增加公司效益。

2.本发明能够减轻风机电缆对电缆夹的强度要求,并且使电缆托架组件安装过程更加简便便捷、使用范围更加广阔、更换个别零部件以提高电缆托架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组塔筒寿命和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中:1.侧挡板,2.支撑板,3.电缆托筒,4.防滑板,5.连接轴,6.条形紧固孔,7.固定板,8.连接板,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托架,包括侧挡板1、支撑板2、电缆托筒3、防滑板4和连接轴5,其中所述侧挡板1为两个,沿上塔筒内壁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板2至少为两个,焊接在电缆托筒3两端的内壁上,电缆托筒3通过两端支撑板2连接在两侧挡板1间,所述防滑板4至少两个,设置于两侧挡板1外侧,连接轴5至少为两个,设置于电缆托筒3内,两端伸出支撑板2、侧挡板1及防滑板4,通过螺母固定,两侧挡板1与支撑板2、电缆托筒3、防滑板4和连接轴5配合承受风机机舱内下垂的线缆。

所述侧挡板1上对应连接轴5位置开有两个条形紧固孔6,通过所述条形紧固孔6调节连接轴5及电缆托筒3的安装高度,以调节电缆托筒3与上塔筒内壁的相对位置。

所述侧挡板1上还设有焊接在塔筒内壁上的固定板7,防滑板4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板7平行的连接板8,所述固定板7和连接板8通过螺栓9连接,配合锁紧电缆托筒3的相对位置,防止电缆托筒滑移。

所述支撑板2为带有两个连接孔的十字花形板,焊接在电缆托筒3两端内壁上,支撑连接电缆托筒3。

所述电缆托筒3的安装高度小于两侧挡板1间的距离1-2mm。

所述连接轴两端的断面切成方形,便于扳手预紧。

所述电缆托筒3安装后外表面到塔筒内壁的距离应大于85mm,其高度应小于侧挡板间距离1-2mm,外径最小为250mm,本例选择273mm,壁厚最小5mm,本例选择5mm。

所述防滑板4外轮廓应在80×230mm和140×290mm范围内,本例选择80×230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