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室内风力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557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室内风力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大型风力发电站设备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风力发电站,依靠风机叶片吸收风能后通过变速装 置来带动风力发电机组旋转产生电能,这种设备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只能根据 风资源的情况来决定发电量,如果风力多,风力大的地方,尚可能利用现有发 电设备装置发电,风力少,且风力小的地方则难以形成发电,而且由于风力的 忽大忽小,忽强忽弱性,使得现有的发电站设备装置不容易形成稳定、可靠的 发电;大型风力发电站的风机塔通常造价极高,占地面积大, 一般要500-1000 米才能安装一个,使得管理维护上较困难,投资大,年产电量低,发出的电压, 忽高忽低,产生的电压电流不稳定,在台风区域容易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大型风力发电站存在的
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整个发电设备设置在室内,造价低,易于管理维护,所 产生的电压平稳、可靠。全年无论风力大小多少,询可恒定产生发电的大型室 内风力发电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设备设置为能源吸收装置一充电控制系统一蓄电池组一电机控制 系统一驱动电机一联接器一风力发电机变速器一联接器一风力发电机一风力发 电机输出控制系统及变频控制系统一并网连接。 -
能源吸收装置通常采用风力发电机,既可在微风状态下进行运转发电的高 效能风机,同时还可与硅晶板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并联,共同向蓄电池充电,这 种能源吸收装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当地的天然或自然能源进行转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造价成本低,由于所有控制与转换装置和发电机 组全部设置在室内,减少了室外风力发电机布局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发电站的
制造成本,而且,不需要每500 1000米安装一个风力发电机,节省的占地面积, 不仅节省了征地费,也利于集中管理;2、发电平稳可靠,自然能源被转换至蓄 电池以后,通过电机控制系统和风力发电机变速器,均匀、平稳源源不断地传 输给发电机,使发电机电压稳定,无波击状态,确保了发电设备和发电量的平 稳与可靠;3、能够全天候进行发电,以前发电机直接靠风力发电机带动,全靠 吸收风力来发电,无风状态或微风状态很难形成发电,而本发明设备将自然无 序的风能或其它能源转换成电能后储蓄在蓄电池内,采用均匀、恒定的方式传 输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即使是在微风或无风状态下,或者太阳能在阴天或夜 晚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发电机组发电。并能达到全年满负荷发电的目的。
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内容。


图1为本发明设备设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能源吸收装置采用硅晶板的太阳能与风力发电机并联共同
通过一体控制器向蓄电池充电的方式。本发明设备设置为能源吸收装置1 —充
电控制系统2—蓄电池组3—电机控制系统4—驱动电机5—联接器6—风力发电 机变速器7—联接器8—风力发电机9—风力发电机输出控制系统及变频控制系 统10—并网连接11—外部公共电网12。其工作方式为首先,通过外部能源吸 收装置1,本实施例为风能与太阳能和其它能源吸收装置并联后经充电控制系统 2共同向蓄电池组3充电,蓄电池组3的电能经电机控制系统4使得驱动电机5 平稳运行,再由联接器6联接风力发电机变速器7,使风力发电机变速器7达到 风力发电机9所要求的转速比;再由联接器8联接风力发电机9,使风力发电机 9所发出的电压电流通过风力发电机输出控制系统及变频控制系统10整合后, 进行并网连接11,与外部公共电网12连通。可采用单机组本发明设备进行并网 发电;也可采用多机组本发明设备并联迸行并网发电。在单机组的情况下,通
过机械连接装置,也可并联多台风力发电机9,实现单机组,多台风力发电机共 同发电的目的。
权利要求
1、大型室内风力发电站,由能源吸收装置(1),蓄电池(3),联接器(4)和风力发电机组(8)构成,其特征是,发电站的设备连接布置为能源吸收装置(1)→充电控制系统(2)→蓄电池组(3)→电机控制系统(4)→驱动电机(5)→联接器(6)→风力发电机变速器(7)→联接器(8)→风力发电机(9)→风力发电机输出控制系统及变频控制系统(10)→并网连接(11)。
全文摘要
大型室内风力发电站,本发明发电站的设备连接布置为能源吸收装置(1)→充电控制系统(2)→蓄电池组(3)→电机控制系统(4)→驱动电机(5)→联接器(6)→风力发电机变速器(7)→联接器(8)→风力发电机(9)→风力发电机输出控制系统及变频控制系统(10)→并网连接(11),本发明具有造价低,易于管理维护,所产生的电压平稳、可靠,全年无论风力大小多少,均可恒定产生发电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H02K53/00GK101126376SQ20071006622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4日
发明者杨国俊 申请人:杨国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