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510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



背景技术:

在市政施工时,电力管道、通信线路、煤气管道等都是通过人工拖拽,由于线路过长,管线会与地面上发生摩擦,对管线的产生磨损,并且在管线进入地下时,地面上设置有拐角,管线在拐角滑动时,也会产生磨损,这些磨损会降低管线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使管线磨损。

申请号为CN20152003776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端部和第二支架的端部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连接轴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活动连接,在连接轴上套有第一滚动轮,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两个圆弧形的撑杆,在两个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滚动轮,第二支架包括两个圆弧形的支撑架,在两个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滚动轮,在第一支架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在第二支架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这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虽然能对管线起到保护作用,但这种管线支架高度、长度调节的范围小,对不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高度、长度调节范围大,适应环境工况广的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包括两个固定座、两个外转杆、两个内转杆、两个主滚轮,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与两个外转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轴上,两个所述外转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内转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铰轴上,两个所述内转杆的另一端互相铰接于第三铰轴上,两个主滚轮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铰轴上。

通过上述设置,固定座固定在地面上,两个外转杆都能沿第一铰轴在固定座上转动,内转杆跟随外转杆转动,调节第二铰轴上主滚轮的高度,因此两个主滚轮的高度和间距可以设置成不同适宜各种不同环境;当主滚轮高度调节完毕后,管线沿两个主滚轮上移动减少了管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并且通过提升管线进入拐角的高度减少了管线与拐角之间的摩擦,对管线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外转杆分别与两个第一铰轴一体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座上均设置有限制第一铰轴转动的止转装置。

通过上述设置,只要通过固定第一铰轴的位置,就能对相应的外转杆进行固定,防止外传杆受外力影响发生转动,使主动轮的位置发生改变,对管线传输造成影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转装置包括棘轮和限制棘轮转动的棘爪和用于转动棘爪的把手。

通过上述设置,固定座能通过棘轮与棘爪之间的卡接配合,达到对外转杆固定的目的;当需要卡接时,通过转动把手,使棘爪与棘轮卡接,达到对外转杆固定的作用;当需要转动时,通过转动把手,使棘爪与棘轮脱离卡接,使外转杆转动方便调节。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内转杆上均设置有长条孔,两个所述长条孔中均设置有辅助转杆,两个辅助转杆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内转杆铰接于第四铰轴,两个辅助转杆的顶部互相铰接于第五铰轴。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辅助转杆对两个内转杆进行连接,对两个内转杆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当辅助转杆被拉开也能对内转杆起到固定的作用,提升两个内转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如果两个辅助转杆能够对两个主滚轮之间的管线提供支持力,在主滚轮间距较大时使管线的中间位置不会在与地面接触摩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五铰轴上设置有副滚轮。

通过上述设置,将管线与辅助转轴之间的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管线与辅助转轴之间的摩擦;同时增加了管线在管线支架上滑动方式,管线除了在两个主滚轮上滑动外,还可以在一个主滚轮和一个副滚轮之上滑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滚轮上设置有内凹的环形槽。

通过上述设置,在传输过程中,管线与主滚轮上内凹的环形槽相贴合,环形槽对管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使管线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因为抖动脱离主滚轮,提升管线传输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铰轴的两端铰接有支持座。

通过上述设置,在调节主滚轮和副滚轮高度时,内转杆的底部的铰接处可能与地面发生摩擦碰撞,对第三铰轴的转动产生影响,通过设置支持座对内转杆的底部提供保护,防止内转杆的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持座的底部设置有增加与地面摩擦的橡胶层。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增加橡胶层,支持座能够与地面产生较大的摩擦,使支持座与地面接触时能保持位置的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转杆上设置有供内转杆和支持座放置的容置槽。

通过上述设置,当回收管线支架时,可以将内转杆与支持座转入容置槽中,减小了管线支架整体的占用空间,也节省管线支架的材料,更加方便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高度与长度可调节范围大,适应各种环境;

2、设置有副滚轮,既能对两个主滚轮之间的管线进行保护,也能提供多种管线的传动方式;

3、内转杆与支持座能转入外转杆中的容置槽中能够减小管线支架整体的占用空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固定座;2、外转杆;3、内转杆;4、主滚轮;5、辅助转杆;6、副滚轮;7、支持座;8、止转装置;11、底座板;12、凸块;13、固定杆;21、容置槽;31、长条孔;41、环形槽;71、橡胶层;81、棘轮;82、棘爪;83、把手;91、第一铰轴;92、第二铰轴;93、第三铰轴;94、第四铰轴;95、第五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市政施工用管线支架,如图1、2所示,包括两个固定座1、两个外转杆2、两个内转杆3、两个主滚轮4、两个辅助转杆5、一个副滚轮6、一个支持座7和两个由棘轮81、棘爪82和把手83构成的止转装置8。

如图1所示,固定座1包括底座板11和固定在底座板11一端的凸块12构成,凸块12中设置有弧形槽,两个外转杆2的底部分别插接于两个凸块12的弧形槽中,并通过外转杆2的底部上凸出的第一铰轴91与凸块12铰接固定,第一铰轴91的一侧外端固定有棘轮81,棘轮81与凸块12的外端抵触,棘轮81的上方设置有与棘轮81卡接的棘爪82,棘爪82的上还一体连接有把手83,棘爪82与把手83的中间铰接固定在在固定座1上凸出的固定杆13上;工作时,通过转动把手83将棘爪82从棘轮81中转出,使外转杆2转动;通过转动把手83使棘爪82与棘轮81固定,使外转杆2固定。

如图1、2所示,两个外转杆2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内转杆3、辅助转杆5、支持座7和副滚轮6的容置槽21,外转杆2的顶部、内转杆3的顶部和主滚轮4铰接在第二铰轴92上,主滚轮4设置在第二铰轴92的中间位置上;两个内转杆3的中间位置上均设置有长条孔31,两个长条孔31中均设置有辅助转杆5,两个辅助转杆5的底部与两个长条孔31的底部分别铰接于两个第四铰轴94上,两个辅助转杆5的顶部和副滚轮6铰接在第五铰轴上,副滚轮6设置在第五铰轴的中间位置;两个内转杆3的底部和支持座7的铰接于第三铰轴93上,内转杆3的底部插接于支持座7中,支持座7起到对内转杆3底部保护的作用,防止内转杆3与地面接触,而影响在第三铰轴93上的转动,支持座7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71,起到缓冲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

主滚轮4和副滚轮6上都设置有环形的凹槽,起到导线定位的作用,防止导线从主滚轮4中移出。

工作状态,如图3、4所示,两个固定座1与地面接触,使管线支架稳定固定在地面上;两个外转杆2绕第一铰轴91转动,调节两个主动轮的高度调节结束后,通过转动把手83,使棘轮81与棘爪82的卡接对外转杆2的位置进行固定;再转动内转杆3,对两个主动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调解过程支持座7能够对两个内转杆3底部保护的作用,防止内转杆3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在转动内转杆3的过程中,辅助转杆5会随着内转杆3转动,带动副滚轮6使副滚轮6处于两个内转杆3的中间位置。

使用时,若两个主滚轮4高度保持一致,且两个主滚轮4之间距离较远,管线从一个主滚轮4的一端进入,从另一个主滚轮4的离开,副滚轮6处于两个主滚轮4的中间位置,能起到对两个主滚轮4中管线支撑的作用;若两个主滚轮4高度不一致,且两个主滚轮4之间距离较远,副滚轮6也能起到对管线支撑,防止两个主滚轮4之间的管线过长与地面摩擦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