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工字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0040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工字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绕线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组装式工字轴。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所用涂锡最常见问题就是铜带在运输中由于复绕时常采用速位式旋转法在两边均有不同程度的边缝,产品宽度越窄风险越大。由于涂锡铜带宽度较窄,稍小的边缝即会使得涂锡铜带在使用过程中掉落至下层与工字轮内侧间的边缝内,从而发生卡线、扭线的情况,因为涂锡铜带的超软特性使得其易受挤压导致边缘变形,产生边缝,一直以来都是无法攻克的重要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式工字轴,解决涂锡铜带的边缝带来的卡线、扭线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工字轴,包括用于铜带绕线的中心孔轴,中心孔轴两端设有可拆卸的托盘;所述中心孔轴两端套设有两个缓冲环,缓冲环紧靠托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托盘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中心垂直安装有用于嵌入中心孔轴两端的环状安装部,安装部和底板中心贯穿设有安装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部外表面设有多条增加托盘与中心孔轴连接处摩擦力的凸棱。

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环为弹性材料制成,缓冲环厚度为4-7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过缓冲环的压缩弹性的特性,对涂锡铜带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边缝起到了防护固定作用,减少了产生缝隙的风险,使涂锡铜带在工字轴边缘处的空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涂锡铜带卡因边缝过大产生松动、变形、翻边,降低了涂锡铜带在使用过程中卡线、扭线等不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孔轴,2.缓冲环,3.托盘,31.安装部,32.凸棱,33.底板,34.安装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组装式工字轴,包括用于铜带绕线的中心孔轴1,中心孔轴1两端设有可拆卸的托盘3;中心孔轴1两端套设有两个缓冲环2,缓冲环2紧靠托盘3设置。

托盘3包括底板33,底板33上表面中心垂直安装有用于嵌入中心孔轴1两端的环状安装部31,安装部31和底板33中心贯穿设有安装轴孔34;安装部31外表面设有多条增加托盘3与中心孔轴1连接处摩擦力的凸棱32;缓冲环2由珍珠棉制成,缓冲环2内径大小与中心孔轴1外径大小一致,缓冲环2厚度为5mm。

工作过程:先工字轴部分组装起来,将中心孔轴1两端套设托盘3,进行正常铜带的涂锡收料工作;收料完成后,将中心孔轴1一端的托盘3拆下,用缓冲环2套在托盘3上,再将缓冲环2和托盘3一起安装在中心孔轴1上,中心孔轴1另一端同样操作安装即可。

这种组装式工字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过缓冲环2的伸缩特性,对涂锡铜带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边缝起到了弥补缝隙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涂锡铜带在工字轴边缘处的空隙在合理范围内,防止涂锡铜带卡在边缝中,降低了涂锡铜带在使用过程中卡线、扭线等不良率。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