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2567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在乡镇地区,地下水管普遍采用混凝土水管,在混凝土水管铺经路基下方时,由于我国交通状况普遍存在运输车超载现象,导致了路基下方的混凝土水管连接处受到的载荷较大,严重时容易导致混凝土水管接头破裂漏水。因此寻求一种承压能力强,不易发生破裂漏水现象的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不易发生破裂漏水现象的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它包括位于左右横向布置的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所述第一混凝土水管的右端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左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之间设置有橡胶支承接头,所述橡胶支承接头包括内圈的连接圈以及外圈的防护圈,所述防护圈的中段内壁与连接圈的外壁连接,所述防护圈的左段套设于第一混凝土水管的右端外,所述防护圈的右段套设于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左端外,所述橡胶支承接头的外表面包覆有钢丝网,所述橡胶支承接头的下半段嵌置于一个开口向上的橡胶底座内,橡胶底座外缘顶部与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紧贴,所述橡胶底座的设置于其下方的一个开口向上的混凝土基座内,混凝土基座外缘顶部与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泥土。

所述连接圈的宽度与第一混凝土水管的右端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左端之间间隙一致。

所述连接圈的左右两端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内径和外径一致。

所述防护圈的左段和右段内壁各开设有两个环形槽,环形槽内嵌置有缓冲圈。

所述橡胶支承接头的外表面上段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外壁之间堆砌有半环形的水泥砂浆。

所述缓冲圈与第一混凝土水管和第二混凝土水管的外壁之间嵌置有径向布置的多个小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由于在接头处设置有多重软质橡胶和硬质橡胶配件形成软连接,在接头处缓冲效果好,具有弹簧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具有承压能力强,不易发生破裂漏水现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橡胶支承接头示意图。

其中:

第一混凝土水管1

第二混凝土水管2

橡胶支承接头3、连接圈3.1、防护圈3.2、缓冲圈3.3

橡胶底座4

混凝土基座5

水泥砂浆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路基下混凝土水管接头铺设结构,它包括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左右横向布置的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所述第一混凝土水管1的右端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左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之间设置有橡胶支承接头3,所述橡胶支承接头3包括内圈的连接圈3.1以及外圈的防护圈3.2,所述连接圈3.1以及防护圈3.2为硬质橡胶,所述连接圈3.1的宽度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的右端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左端之间间隙一致,作为一种优选,间隙宽度为5cm,所述连接圈3.1的宽度为5cm,所述连接圈3.1的左右两端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内径和外径一致,所述防护圈3.2的中段内壁与连接圈的外壁连接,所述防护圈3.2的左段套设于第一混凝土水管1的右端外,所述防护圈3.2的右段套设于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左端外,所述防护圈3.2的左段和右段内壁各开设有两个环形槽,环形槽内嵌置有缓冲圈3.3,所述缓冲圈3.3为软质橡胶,所述缓冲圈3.3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外壁之间嵌置有径向布置的多个小弹簧(图中未示出),小弹簧增加了缓冲圈3.3降低了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外壁之间的硬接触,所述橡胶支承接头3的外表面包覆有钢丝网,所述橡胶支承接头3的下半段嵌置于一个开口向上的橡胶底座4内,所述橡胶底座4为硬质橡胶,橡胶底座4外缘顶部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紧贴,所述橡胶底座4的设置于其下方的一个开口向上的混凝土基座5内,混凝土基座5外缘顶部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泥土。所述橡胶支承接头3的外表面上段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混凝土水管1和第二混凝土水管2的外壁之间堆砌有半环形的水泥砂浆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