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及固定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10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及固定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及该引导装置所具备的固定部件,该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在收容有例如对工作机械等的移动部进行供电或供液等的可挠性的线缆或软管等的长条物的状态下,配合移动部的移动予以引导长条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长条物的引导装置,例如已知有揭示于专利文献1者。这种装置具备:多关节支承部件,其由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块(block)体相互连结而形成,且呈直线姿势及弯曲姿势;以及可挠性带部件,其由将多关节支承部件或长条物各自收容的多个管状收容部并列配置而形成。

在多关节支承部件、长条物及可挠性带部件的固定端,以将它们的固定端遍及宽度方向全体包覆的方式设有第1连接件单元。在多关节支承部件、长条物及可挠性带部件的移动端,以将它们的移动端遍及宽度方向全体包覆的方式设有第2连接件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01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的引导装置中,在伴随管状收容部的数量变更而可挠性带部件的宽度改变的情况下,由于需要配合其宽度重新设计第1连接件单元及第2连接件单元,所以有引导装置的通用性变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存在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用性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及具备于该引导装置的固定部件。

〈用以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针对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加以记载。

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其保护具有可挠性的长条物同时予以引导,所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具有多关节支承部件,该多关节支承部件由在多个链节部件串联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链节部件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而成,向与串联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第1方向的转动被容许至预定的弯曲半径为止,并且向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为反方向的第2方向的转动被限制。所述引导装置具有端部。所述引导装置具备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在连结于所述多个链节部件之中的与所述引导装置对应的所述端部的链节部件的状态下,能够固定于对方部件。

如根据此构成,就算长条物的种类或条数改变使得引导装置的宽度变化,也不需要变更固定部件,所以能够提高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通用性。

于上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较佳为,具备多条管状部件,该多条管状部件具有可挠性,并在并列的状态下连结在一起,所述多条管状部件包含:至少一条第1管状部件,其供所述多关节支承部件插入;以及至少一条第2管状部件,其供所述长条物插入。

如根据此构成,可藉由多关节支承部件,隔着管状部件支承长条物。

于上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较佳为,所述固定部件具备:固定部,其能固定于所述对方部件;以及连结部,其能转动地连结于与所述引导装置的所述端部对应的所述链节部件。

如根据此构成,由于能够使固定部件转动,所以能够缩小给予多关节支承部件的长度的冗余部分。

于上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较佳为,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一体。

如根据此构成,能够减少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零件数。

于上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较佳为,所述固定部具有相互对向的2个平面,所述2个平面与所述串联方向平行地延伸。

如根据此构成,在将多个固定部件层叠的状态下固定于对方部件的时候,借着将多个固定部件的固定部彼此在它们的平面层叠,可使多个固定部件稳定。

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固定部件,其被具备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该长条物的引导装置保护具有可挠性的长条物同时予以引导,所述长条物的引导装置具有多关节支承部件,该多关节支承部件由在多个链节部件串联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链节部件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而成,向与串联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第1方向的转动被容许至预定的弯曲半径为止,并且向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为反方向的第2方向的转动被限制。所述引导装置具有端部。所述固定部件具有:连结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链节部件之中的与所述引导装置的所述端部对应的链节部件;以及固定部,能够固定于对方部件。

如根据此构成,就算长条物的种类或条数改变使得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宽度变化,也不需要变更固定部件,所以能够提高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通用性。

〈发明效果〉

如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一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一部分切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构成图1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图4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链节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2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连结有第2固定部件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直线姿势的部分切断侧视图。

图9是表示连结有第2固定部件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弯曲姿势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连结有第1固定部件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直线姿势的部分切断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连结有第1固定部件的多关节支承部件的弯曲姿势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变更例的第1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2变更例的第1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3变更例的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3变更例的第1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3变更例的第2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4变更例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使用图17的固定部件的变形例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和图18的变形例不同的变更例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和图18、19的变形例不同的变更例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和图18~20的变形例不同的变更例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具备:多个管状部件12,其由合成树脂构成,且具有可挠性;多个长条的多关节支承部件13,其插通于管状部件12;以及固定部件14,其各自连结在各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使用7条管状部件12、以及2条多关节支承部件13。7条管状部件12均为长条圆筒状,在以构成带状的方式排列的状态下相互连结或一体形成。

如图2所示,在7条管状部件12之中的位于两端的2条管状部件12中,分别插入有多关节支承部件13。在7条管状部件12之中的除去两端的2条管状部件12而剩下的5条管状部件12中,分别插入有作为具有可挠性的长条物的多个包覆线15。亦即,如将插入有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管状部件12称为第1管状部件12a,并将插入有包覆线15的管状部件12称为第2管状部件12b,本实施方式中的7条管状部件12,是由2条第1管状部件12a、以及5条第2管状部件12b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第2管状部件12b中插入有6条包覆线15。各包覆线15通过用绝缘体17包覆电线16而形成。

如图3所示,包覆线15用于从设备20内的电源20a对能移动地设置于作为对方部件的设备20上的移动体21供给电力,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是为了保护该等包覆线15并同时予以引导所用。位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固定端的2个固定部件14称为第1固定部件14a,其固定于设备20中例如与移动体21的移动路径几乎平行的安装面22的预定位置上。位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移动端的2个固定部件14称为第2固定部件14b,其固定于作为对方部件的移动体21上。

如图3所示,插入于第2管状部件12b内的包覆线15中比第1固定部件14a更往外侧延出的部分,连接于设备20内的电源20a的供电端子。插入于第2管状部件12b内的包覆线15中比第2固定部件14b更往外侧延出的部分,连接于移动体21内的电气装置21a的受电端子。藉此,从设备20内的电源20a经由各包覆线15而对移动体21内的电气装置21a供给必要的电力。

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在第1固定部件14a和第2固定部件14b之间从固定端沿着移动体21的移动方向朝向与前往移动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同时形成有半圆弧状的弯曲部11a且其延伸方向反转。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是在从该弯曲部11a到移动端为止沿着移动体21的移动方向在空中几乎笔直地延伸的状态下配置。

并且,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是将插入于第2管状部件12b的各包覆线15(参照图1),配合固定有第2固定部件14b的移动体21的来回移动进行保护同时予以引导。此情况下,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弯曲部11a追随移动体21的来回移动而来回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多关节支承部件13,是藉由在多个链节部件25串联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链节部件25转动自如地连结而形成。多关节支承部件13能够往与其串联方向(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第1方向转动至预定的弯曲半径r(参照图9)为止。另一方面,多关节支承部件13往与第1方向反方向的第2方向之转动被限制。

亦即,多关节支承部件13在第1方向能弯曲至预定的弯曲半径r(参照图9)为止,而在相对于第1方向为反方向的第2方向无法从直线状的配置状态进一步弯曲。换言之,在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于固定端固定在设备20,并且于移动端固定在移动体21的情况下,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最小弯曲半径是以下述方式设定:形成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固定端和移动端之间的弯曲部11a的弯曲半径不会比预定的弯曲半径小。

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中在弯曲部11a和移动端之间于空中几乎水平地延伸的部分,因为自身重量而受到垂下方向的力。此时,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该部分,由于构成为多关节支承部件13不会从直线状的配置状态向与能够弯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故多关节支承部件13往垂下方向的弯曲被限制。亦即,可抑制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往垂下方向的弯曲。插入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中的两侧的2个第1管状部件12a内的2个多关节支承部件13,以这2个多关节支承部件13所能够弯曲的方向为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其次,针对构成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多个链节部件25的构成进行详述。

如图4及图5所示,各链节部件25具有:大致块状的基部26;延出部27,其从基部26前部的中央部延出并比基部26宽度窄;以及凹部28,其形成于基部26的后部并可供相邻的链节部件25的延出部27插入。在延出部27的两侧部突设有一对轴部27a。

在基部26中的划定凹部28的两侧壁281,形成有贯通该等侧壁281的一对孔28a。在凹部28,形成有板状的第1限制部29,该第1限制部29被设置成将划定凹部28的两侧壁281及底壁282连接。在基部26的前部中的夹着延出部27的两侧,形成有由斜面构成的一对第2限制部30。

划定凹部28的两侧壁281的前端面,构成相邻的链节部件25的一对第2限制部30能抵接的抵接面31。并且,于相邻的2个链节部件25之中其中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一对孔28a中,插入另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一对轴部27a,藉此相邻的2个链节部件25便能够绕一对轴部27a的周围转动地连结。

如图8所示,多关节支承部件13,藉由相邻的2个链节部件25中其中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延出部27和另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凹部28内的第1限制部29抵接,从而从直线状的直线姿势(图8所示的姿势)往第2方向(图8中的上侧)的弯曲(转动)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多关节支承部件13,藉由相邻的2个链节部件25中其中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一对第2限制部30和另一方的链节部件25的2个抵接面31分别抵接,从而往第1方向(图9中的下侧)的弯曲(转动)被限制在预定的弯曲半径r为止的范围。亦即,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往第1方向的弯曲(转动)被限制在预定的弯曲半径r为止的范围。如上所述,多关节支承部件13构成为无法弯曲至比预定的弯曲半径r小的弯曲半径。

其次,针对固定部件14的构成进行详述。

多关节支承部件13,是将多个链节部件25串联连结而形成。连结于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固定端对应的链节部件25上的固定部件14的形状,和连结于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移动端对应的链节部件25上的固定部件14的形状不同。亦即,构成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多个链节部件25之中,如将对应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固定端的链节部件25称为第1链节部件25a,并将对应于移动端的链节部件25称为第2链节部件25b,连结于第1链节部件25a的延出部27的固定部件14的形状,和连结于第2链节部件25b的凹部28的固定部件14的形状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件14采用由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构成的2种固定部件14。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各自的构成,于以下依序说明。

<第1固定部件14a的构成>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连结于第1链节部件25a的延出部27的第1固定部件14a具备:固定部35,其能够固定于设备20的安装面22及移动体21;以及第1连结部36,其作为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串联连结在第1链节部件25a的延出部27。此情况下,第1连结部36以从由固定部35的一侧面所构成的平面状的连结面37突出的方式,和固定部35形成为一体。

固定部35是大致直方体状,且固定部35中位于连结面37相反侧的面构成半圆筒状的曲面38。在固定部35上,在连结面37及曲面38之间相对向的2个平面状的侧面39,各自形成有凹部40。固定部35中相对向的2个底面41是平面状。

因此,固定部35具有平面状的2个底面41,2个底面41在与第1连结部36和链节部件25的延出部27串联连结的方向亦即串联方向平行地延伸且相互对向。此外,在固定部35上以于串联方向(长边方向)并排的方式形成有将2个底面41连通的2个贯通孔42。在将固定部35固定在设备20的安装面22或移动体21之际,在这2个贯通孔42中插通固定用的螺栓(图示省略)。

如图5及图6所示,第1连结部36具备:一对连结板45,其从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延出并且在固定部35的2个侧面39相对向的方向相对向;以及大致板状的第3限制部46,其以将一对连结板45的基端部及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连接的方式设于一对连结板45之间。在一对连结板45之间形成有空隙s,链节部件25的延出部27能够插入到空隙s。

于各连结板45的前端部,形成有贯通该连结板45的孔45a。亦即,一对连结板45中设有一对孔45a。一对孔45a的轴线和固定部35的贯通孔42的轴线正交。一对连结板45的前端面,构成连结于第1连结部36的第1链节部件25a的一对第2限制部30能抵接的抵接面47。并且,借着在第1连结部36的一对孔45a中将第1链节部件25a的一对轴部27a插入,第1固定部件14a和第1链节部件25a以能够在一对轴部27a的周围转动的状态连结在一起。

如图10所示,于第1固定部件14a和连结于第1固定部件14a的第1链节部件25a,借着第1链节部件25a的延出部27与第1固定部件14a的第3限制部46抵接,从而能够限制从直线状的直线姿势(图10所示的姿势)往第2方向(图10中的上侧)的弯曲(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于第1固定部件14a和第1链节部件25a,藉由第1链节部件25a的一对第2限制部30分别与第1固定部件14a的2个抵接面47抵接,从而往第1方向(图11中的下侧)的弯曲(转动)被限制在预定的弯曲半径r为止的范围。

<第2固定部件14b的构成>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连结于第2链节部件25b的凹部28的第2固定部件14b具备:固定部35;以及作为连结部的第2连结部5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串联连结在第2链节部件25b的凹部28。由于第2固定部件14b的固定部35和第1固定部件14a的固定部35具有同样构成,所以省略第2固定部件14b的固定部35的说明。第2连结部50与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形成为一体。

如图7所示,第2连结部50具备:大致圆柱状的基部51,从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突出;以及延出部52,该延出部52从基部51的前端面中的在固定部35的2个侧面39相对向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延出。延出部52形成为能插入到链节部件25的凹部28内。在延出部52的两侧部突设有一对轴部52a。

一对轴部52a的轴线和固定部35的贯通孔42的轴线正交。于基部51的前端面中的包夹延出部52的两侧,形成有一对限制斜面53,一对限制斜面53能够与连结于第2连结部50的第2链节部件25b的2个抵接面31抵接。并且,藉由在第2链节部件25b的一对孔28a中分别插入第2连结部50的一对轴部52a,第2固定部件14b和第2链节部件25b以能够在一对轴部52a的周围转动的状态连结在一起。

此外,如图8所示,第2固定部件14b和连结于第2固定部件14b的第2链节部件25b,藉由第2固定部件14b的延出部52和第2链节部件25b的第1限制部29抵接,从而从直线状的直线姿势(图8所示的姿势)往第2方向(图8中的上侧)的弯曲(转动)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第2固定部件14b和第2链节部件25b,藉由第2链节部件25b的2个抵接面31和第2固定部件14b的一对限制斜面53分别抵接,从而往第1方向(图9中的下侧)的弯曲(转动)被限制在预定的弯曲半径r为止的范围。

其次,针对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中,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的管状部件12分别插入有多关节支承部件13。亦即,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具备分别插入有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2个第1管状部件12a。在2个第1管状部件12a内,2个多关节支承部件13配置成可弯曲的方向为一致。并且,在将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装配于图3所示的设备20时,以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中可弯曲之侧和弯曲部11a的内周侧一致的方式,将第1固定部件14a固定于安装面22,并且将第2固定部件14b固定于移动体21。

此时,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藉由于固定部35的各贯通孔42中插入螺栓(图示省略)并紧固,从而被分别固定于安装面22及移动体21。并且,在移动体21沿着串联方向(于图3为左右方向)来回移动时,包覆线15在被多关节支承部件13隔着管状部件12加以支承的状态下被引导。此时,弯曲部11a的弯曲半径,保持在预定的弯曲半径r以上的大小。

再者,于此时,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中的弯曲部11a和第2固定部件14b之间的部分,因为自身重量而作用有垂下方向的力。该垂下方向,是被限制多关节支承部件13从直线状弯曲的方向,因此能减少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垂下量。

当一边被保护一边被引导的包覆线15的条数或粗度变更,使得包覆线15所插入的管状部件12,亦即第2管状部件12b的条数变更时,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宽度也会变更。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不同于以往,即使宽度变更,多关节支承部件13、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仍可继续使用。

因此,于本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就算加以保护同时予以引导的包覆线15的粗度(种类)或条数改变,也不需要变更多关节支承部件13、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所以能够提高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通用性。

依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可发挥下述的效果。

(1)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具备:第1固定部件14a,其能够在连结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中的多个链节部件25之中,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固定端对应的第1链节部件25a的状态下,固定于设备20的安装面22;以及第2固定部件14b,其能够在连结于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移动端对应的第2链节部件25b的状态下固定于移动体21。因此,就算被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保护同时予以引导的包覆线15的种类或条数改变而使得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宽度改变,也不需要变更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因此,能够提高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通用性。此外,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由于使用合成树脂制的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和使用以往的金属制的第1连接件单元及第2连接件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宽度同时能够谋求轻量化。

(2)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具备多条管状部件12,多条管状部件12具有可挠性并以并列配置的状态连结在一起。多条管状部件12包含:至少一条第1管状部件12a,其供多关节支承部件13插入;以及至少一条第2管状部件12b,其供包覆线15插入。因此,能够以多关节支承部件13,隔着管状部件12支承包覆线15。此外,由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被管状部件12(第1管状部件12a)包覆,所以能够抑制因为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中链节部件25转动而产生的磨耗粉飞散于周围的情形。因此,藉由将插入有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第1管状部件12a的开口部密封,从而能够将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磨耗粉几乎完全封入于第1管状部件12a内,所以能够合适地将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于无尘室等使用。

(3)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具备:固定部35,其分别能够固定于设备20的安装面22及移动体21;以及第1连结部36及第2连结部50,其分别能够转动地连结在第1链节部件25a的延出部27及第2链节部件25b的凹部28。因此,能够使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分别于第1链节部件25a及第2链节部件25b中转动,所以能够缩小给予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长度的冗余部分(固定所需的长度部分)。

(4)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第1固定部件14a与第1连结部36形成为一体,第2固定部件14b与第2连结部50形成为一体。因此,可减少构成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零件个数。

(5)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的固定部35具有由平面构成的2个底面41,该2个底面41以和串联方向平行地延伸且相互对向。因此,于在将多个第1固定部件14a层叠的状态下固定于设备20的安装面22的情况,或于在将多个第2固定部件14b层叠的状态下固定于移动体21的情况,可得到下述效果。亦即,于多个第1固定部件14a,藉由将这些固定部35彼此于底面41层叠,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将多个第1固定部件14a层叠。此外,于多个第2固定部件14b,藉由将这些固定部35彼此在底面41层叠,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将多个第2固定部件14b层叠。在该情况下,所层叠的多个第1固定部件14a,藉由将这些固定部35于贯通孔42以螺栓一并锁紧而固定于设备20的安装面22。所层叠的多个第2固定部件14b,藉由将这些固定部35于贯通孔42以螺栓一并锁紧而固定于移动体21。

(6)只要于第1连结部36的一对孔45a中将第1链节部件25a的一对轴部27a分别插入,便能够连结第1固定部件14a和第1链节部件25a。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便可容易地组装第1固定部件14a和第1链节部件25a。

(7)只要于第2链节部件25b的一对孔28a中将第2连结部50的一对轴部52a分别插入,便可连结第2固定部件14b和第2链节部件25b。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便可容易地组装第2固定部件14b和第2链节部件25b。

(变更例)

上述实施方式亦可如下述般变更。

·如图12所示,于第1固定部件14a,将固定部35和第1连结部36在旋转90°的状态下加以连结亦可。此情况,贯通孔42的轴线和孔45a的轴线成为平行。此外,同样地,设成于第2固定部件14b将固定部35和第2连结部50在旋转90°的状态下连结亦可。固定部35中的凹部40省略亦可。

·如图13所示,设成于第1固定部件14a的固定部35,省略凹部40同时将曲面38变更成平面,并进一步形成连通2个侧面39彼此的2个贯通孔42亦可。如此一来,可增大将固定部35以螺栓(图示省略)固定之际的固定部35的朝向的自由度。此外,同样地,设成于第2固定部件14b的固定部35,省略凹部40同时将曲面38变更成平面,并进一步形成连通2个侧面39彼此的2个贯通孔42亦可。

·如图14及图15所示,于第1固定部件14a(参照图6),将固定部35和第1连结部36由相互分体的部件来构成,并将第1连结部36装拆自如地设于固定部35亦可。此情况下,在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形成内螺纹部55,并在第1连结部36的基端侧形成能够螺入于内螺纹部55的外螺纹部56。

·如图14及图16所示,于第2固定部件14b(参照图7),将固定部35和第2连结部50以相互分体的部件来构成,并将第2连结部50装拆自如地设于固定部35亦可。此情况下,在固定部35的连结面37形成内螺纹部55,并在第2连结部50的基端侧形成能够螺入于内螺纹部55的外螺纹部56。

·如图17所示,固定部件14亦可如下形成:省略固定部35中的凹部40同时将曲面38变更为平面,并于固定部35中的连结面37设置第2连结部50,再于固定部35中的位于连结面37相反侧的面设置第1连结部36,藉此形成固定部件14。此情况下,第1连结部36及第2连结部50对于固定部35形成为一体亦可,将第1连结部36及第2连结部50之中至少一方装拆自如地构成于固定部35亦可。

·如图18所示,亦可如下设成:以使2个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呈环状地,将它们的两端部彼此分别以图17所示的固定部件14连结,并将2个固定部件14的固定部35分别固定于作为对方部件的第1移动体211及第2移动体212。此情况下,第1及第2移动体211、212是相对面地配置,并相互往反方向来回移动。亦即,于图18,在第1移动体211往左方向移动时第2移动体212往右方向移动和第1移动体211相同量,并在第1移动体211往右方向移动时第2移动体212往左方向移动和第1移动体211相同量。

·如图19所示,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在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管状部件12中,代替包覆线15而插入多关节支承部件13亦可。如此一来,除了在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之外,在中央也能够支承多个包覆线15,所以就算是包覆线15的重量大的情况也能够合适地保护包覆线15同时予以引导。

·如图20所示,于图19的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设置包覆3个固定部件14的直方体状的壳体60亦可。此情况下,3个固定部件14,隔着壳体60固定在设备20的安装面22或移动体21。

·如图21所示,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设成省略管状部件12,并以1条多关节支承部件13直接支承包覆线15亦可。此情况下,包覆线15例如通过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等安装于多关节支承部件13的侧面。

·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中的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的固定部35,沿着串联方向延伸且相互对向的2个底面41不一定要由平面构成。亦即,固定部35的2个底面41之中至少一方由曲面构成亦可。

·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的第1连结部36及第2连结部50,就算没有分别可转动地与第1链节部件25a及第2链节部件25b连结亦可。亦即,第1固定部件14a及第2固定部件14b的第1连结部36及第2连结部50,不能转动地固定于第1链节部件25a及第2链节部件25b亦可。

·于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1,管状部件12的总条数、于多条管状部件12中的供多关节支承部件13插入的第1管状部件12a的条数、以及供包覆线15插入的第2管状部件12b的条数任意变更亦可。此情况下,于多条管状部件12包含什么都没有插入的管状部件亦可。

·之外长条物,除了在对移动体21供电用的包覆线15之外,例如对移动体21进行信号传送的光纤线缆、对移动体21供给气体(例如空气等)或液体(例如水或油等)等的软管等亦可。

附图标记说明

11…长条物的引导装置、12…管状部件、12a…第1管状部件、12b…第2管状部件、13…多关节支承部件、14…固定部件、15…作为长条物的包覆线、20…作为对方部件的设备、21…作为对方部件的移动体、211…作为对方部件的第1移动体、212…作为对方部件的第2移动体、25…链节部件、35…固定部、36…作为连结部的第1连结部、41…作为平面的底面、50…作为连结部的第2连结部、r…预定的弯曲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