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09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作例如车辆的发动机支座的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本申请要求2015年4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90508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一种传统的隔振装置包括分隔构件(分隔体),分隔构件将筒状的安装构件(第二固定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位于轴向一侧的主液室和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副液室。环状的金属件(增强构件)通过硫化粘接固定到部分地划分出副液室的隔膜的外周面,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通过朝向内周侧弯曲而固定到金属件(例如,见专利文献1)。结果,隔膜与安装构件彼此牢固地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48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隔振装置中,因为隔膜上设置有金属件,所以用于金属件的材料本身和用于使金属件通过硫化粘接固定到隔膜的步骤导致成本增加,并且重量还与金属件成比例地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专利文献1的隔振装置省略位于隔膜的金属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隔膜与安装构件彼此牢固地固定,需要朝向内周侧以相对于轴向成大约90°地弯曲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使得隔膜的外周侧端部由分隔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相对于轴向垂直延伸的端面和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夹持。然而,当朝向内周侧以相对于轴向成大约90°地弯曲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时,可能会在弯曲的部分中发生起皱,这不仅是外观方面的问题,而且这还可能导致液体泄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不在隔膜中设置金属件使成本和重量减少并能够获得良好密封性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使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位于轴向一侧的主液室和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副液室,主液室至少由弹性体划分,副液室至少由隔膜划分,其中分隔构件的外周面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直径朝向轴向另一侧减小的锥面,第一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锥面弯曲的弯曲部,并且隔膜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夹在锥面与弯曲部之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能够通过不在隔膜中设置金属件使成本和重量减少,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分隔构件的外周面中的和锥面邻接且位于锥面的轴向一侧的部分可以与隔膜的位于最外周侧的端面大致齐平。

结果,能够改善制造期间的组装容易性和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分隔构件的锥面可以形成有被接合部,并且隔膜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可以形成有与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

结果,能够改善制造期间的组装容易性和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中,隔膜的接合部可以位于比第一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靠外周侧的位置。

因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密封性。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通过不在隔膜中设置金属件使成本和重量减少并能够获得良好密封性的隔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沿轴向的截面图;和

图2是以沿轴向的截面图的形式示出图1中的隔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的沿轴向的截面图。图2是以沿轴向的截面图的形式示出图1中的隔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1的截面图是沿着图2中的i-i线截取的。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被构造为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并且被适当地用作车辆的发动机支座等。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被构造成连接在振动产生部(发动机等)与振动接收部(车体等)之间并用于抑制振动从振动产生部向振动接收部的传递。

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0,其为筒状(在本示例中为大致圆筒状)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20,其被构造成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70,其使第一安装构件10与第二安装构件20彼此连接;以及分隔构件50,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0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主液室80至少由弹性体70划分并位于轴向一侧(图1中的上侧;下同)。副液室90至少由隔膜30划分并位于轴向另一侧(图1中的下侧;下同)。

“隔振装置1的轴向”是指沿着第一安装构件10的中心轴线o(因此,沿着隔振装置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此外,在本发明中,将靠近第一安装构件10的中心轴线o的区域称作“内周侧”,将远离中心轴线o的区域称作“外周侧”。

分隔构件50和隔膜30布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侧。

在图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20比第一安装构件10靠向轴向一侧且与第一安装构件10分离地配置。弹性体70的外表面被形成为朝向轴向一侧凸的大致截头圆锥状,弹性体70的内表面(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朝向轴向一侧凹陷。弹性体70固定到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面中的位于轴向一侧的部分。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周面中的比供弹性体70安装的部分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由被成形为薄膜的密封构件71覆盖。弹性体70和密封构件71均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在本示例中,弹性体70和密封构件71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为一体,但是这些部件可以分体地形成,并且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本示例中,密封构件71形成有由面向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构成的台阶712,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上的外周侧端抵接台阶712。

分隔构件50由诸如塑料等的树脂材料或诸如铝合金等的金属等的其它材料构成。在图中的示例中,分隔构件50被形成为开放端面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倒杯形状,并且包括:周壁部503,其部分地划分出螺旋状的孔通路501;以及上壁部504,其与周壁部503形成为一体并在比周壁部503靠内周侧,闭塞周壁部503的位于轴向一侧的开放面。

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由隔膜30覆盖。

在图中的示例中,隔膜30闭塞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开放面,隔膜3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的内周侧部分向外露出。不限于本示例,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开放面可以由与第一安装构件10一体或分体形成的底壁构件(未示出)闭塞,该底壁构件可以覆盖隔膜3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的内周侧部分。

孔通路501由形成于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的槽和闭塞该槽的位于外周侧的开口的密封构件71划分。孔通路501使主液室80与副液室90连通。孔通路501包括:位于通路一端侧的开口,其在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以及位于通路另一端侧的开口,其在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孔通路50在这些开口之间螺旋状地延伸。

在本示例中,主液室80由弹性体70的内表面(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和密封构件71的内周面划分。副液室90由分隔构件5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和隔膜30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划分。

第一安装构件10内的包含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的液室包封有诸如乙醇、水或硅油等的非压缩性液体。

隔膜30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隔膜30上不设置金属件。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隔振装置1中,当来自振动产生部的振动沿轴向输入时,第一安装构件10和第二安装构件20沿轴向相对移位,并且同时主液室80和副液室90扩张和收缩,液体通过孔通路501在主液室80与副液室90之间流动。在此期间,通过弹性体70的弹性变形吸收并衰减振动,并且还通过在孔通路501内流动的液体的液柱共振和流路阻力吸收并衰减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直径朝向轴向另一侧逐渐减小的锥面502。此外,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以跟随锥面502的方式朝向内周侧弯曲的弯曲部101。弯曲部101大致平行于锥面502,并且与锥面502同样地,直径朝向轴向另一侧逐渐减小。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通过被夹在锥面502与弯曲部101(更详细地,弯曲部101的内周面)之间而固定。

弯曲部101通过将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从沿轴向延伸的状态朝向内周侧以在沿着轴向的截面中成小于90°的角度弯曲而形成。因此,与如果弯曲部101通过朝向内周侧以90°的角度弯曲而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抑制弯曲部101处起皱的发生。结果,确保了隔膜30与第一安装构件10之间的强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防止液体泄漏。还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通过不在隔膜30中设置金属件能够减少成本和重量,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密封性。

在形成弯曲部101时,将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从沿轴向延伸的状态朝向内周侧弯曲的角度、即弯曲部101相对于轴向的角度在沿着轴向的截面中优选为从30°至60°。通过将该角度设定为30°以上,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能够更牢固地夹在锥面502与弯曲部101之间,由此获得了足够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将该角度设定为60°以下充分地抑制了弯曲部101中起皱的发生,并且得到了足够的密封性和良好的外观。出于相同的原因,该角度更优选为从40°至50°。

在本示例中,密封构件71布置在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与弯曲部101之间。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抵接锥面502,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抵接密封构件71的内周面。然而,可以从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与弯曲部101之间省略密封构件71。在这种情况下,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的位于轴向一侧的表面抵接锥面502,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表面抵接弯曲部101的内周面。

在本示例中,分隔构件50的锥面502形成有由绕着中心轴线o遍及整周延伸的环状凹部构成的被接合部502a。此外,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形成有由绕着中心轴线o遍及整周延伸的环状凸部构成的接合部302,用于与被接合部502a接合。在本示例中,接合部302嵌在被接合部502a中。利用该构造,与如果不设置被接合部502a和接合部302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隔膜30更牢固地安装到分隔构件50,从而能够改善密封性。此外,在隔振装置1的制造期间,能够将隔膜30更容易地安装到分隔构件50的预定位置,从而改善组装容易性。

当制造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时,例如,首先通过硫化粘接使第一安装构件10、第二安装构件20、弹性体70和密封构件71彼此固定为一体。此时,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轴向延伸。然后,将分隔构件50从轴向另一侧插入第一安装构件10的内部并抵靠形成于密封构件71的台阶712。在将分隔构件50插入第一安装构件10之前或之后,通过使隔膜30的接合部302与分隔构件50的被接合部502a接合而将隔膜30安装到分隔构件50。随后,从外周侧挤压第一安装构件10以减小直径,并且通过使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以大致平行于锥面502的方式朝向内周侧以小于90°的角度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01。结果,使隔膜30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301通过夹在锥面502与弯曲部101(更具体地,弯曲部101的内周面)之间而固定。

被接合部502a和接合部302可以具有与本示例不同的构造,只要这些部分能够彼此接合即可。

例如,在本示例中,被接合部502a和接合部302沿着轴向延伸,但是不限于该构造。这些部分可以沿任意方向延伸,诸如沿大致垂直于锥面502的方向或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延伸。然而,具有如本示例中的沿着轴向延伸的被接合部502a和接合部302是优选的,原因在于在制造期间,当将隔膜30安装到分隔构件50时容易使被接合部502a与接合部302接合。

还可以将被接合部502a和接合部302构造成在周向上不连续。

此外,可以将被接合部502a构造为凸部,将接合部302构造为凹部。

在本示例中,隔膜30的接合部302位于比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10a靠外周侧的位置。利用该构造,与如果接合部302位于比第一安装构件10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10a靠内周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隔膜30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锥面502与弯曲部101之间,从而能够改善密封性。

在本示例中,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中的和锥面502邻接且位于锥面502的轴向一侧的部分与隔膜30的位于最外周侧的端面大致齐平。换言之,分隔构件50中的和锥面502邻接且位于锥面502的轴向一侧的部分的外径与隔膜30的外径大致相同。结果,例如当在隔振装置1的制造期间,在将隔膜30安装到分隔构件50之后将隔膜30和分隔构件50一起插入第一安装构件10时,与如果分隔构件50的外周面中的和锥面502邻接且位于锥面502的轴向一侧的部分不与隔膜30的位于最外周侧的端面齐平的情况相比,插入操作更容易。此外,例如当在将分隔构件50插入第一安装构件10之后将隔膜30安装到分隔构件50时,安装操作更容易。因而,能够改善组装容易性。还能够改善隔振装置1的密封性。

除了上述示例以外,可以对隔振装置1做出各种变型。

例如,第一安装构件10可以由多个同轴的筒构件构成。

还可以在分隔构件50的内周侧的部分形成第二孔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分隔构件50中形成连接到第二孔通路的收容室,可以在收容室中收容可动板(膜片)。可选地,在不形成第二孔通路的情况下,可以将可动板的外周侧部分构造成由分隔构件50保持。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振装置

10第一安装构件

10a第一安装构件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

20第二安装构件

30隔膜

50分隔构件

70弹性体

71密封构件

80主液室

90副液室

101弯曲部

301隔膜的位于外周侧的端部

302接合部

501孔通路

502锥面

502a被接合部

503周壁部

504上壁部

712台阶

o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