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两个柔性的、软管状容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5390发布日期:2018-08-31 20:54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柔性的、软管状容器的方法,尤其是用于环境密封地连接两个敞开的软管薄膜端部区域的方法。用于无污染地对接柔性容器的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是充分已知的,例如在ep1656311b1中已知。然而,已知的设备通常包括多个元件,所述元件耗费地彼此组合,以便将柔性容器尽可能环境密封地与法兰或其它容器以引导介质的方式连接。在此,柔性容器夹紧在至少两个元件之间,所述元件通过辅助机构支持,例如通过环绕的夹紧环支持,所述夹紧环将元件一起包围并且彼此固定。



背景技术:

同类型的ep2674657a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两个柔性的容器的方法,尤其是用于环境密封地连接两个敞开的软管薄膜端部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具有下述方法步骤:

1.1将第一柔性容器的第一敞开的端部围绕第一环翻转,

1.2将第二柔性容器的第二敞开的端部围绕第二环翻转,

1.3随后将第一环穿过第二环引入第二柔性容器中,

1.4随后将各环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并且同轴地定向,和

1.5最后将各环连同夹紧在各所述环之间的端部贴靠。

借助已知的解决方案,已知一种易于操作的用于连接呈薄膜软管形式的两个柔性的、软管状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利用简单的设备或者优选用手执行。尤其是,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相同直径的两个敞开的软管薄膜端部或软管薄膜端部区域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耗费以密封方式可逆地彼此连接。

然而在实践中已经证实,可能不期望地发生所力求的连接部位与两个环脱离,并且已知的解决方案在环境密封地连接两个敞开的软管薄膜端部区域方面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持已知解决方案优点的情况下,此外在低的设备耗费的情况下在不使用固定卡圈或夹子的情况下,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所述类型的连接解决方案的改进的方法,所述连接解决方案不会不期望地松开,并且允许改进地、环境密封地相对于环境封闭两个引导介质的容器。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所有特征的方法来实现。

按照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作为用于上述详细表明的方法流程的最后的进一步的方法步骤规定,将配属于环(该环引入另一环连同其容器中)的套箍朝向已经在另一环上翻转的另一套箍的方向翻转。

这样,在两个环之间的连接部位向外通过接合到另一容器中的环的翻转的套箍附加地固定,并且排除了所述环彼此不期望的松开。此外,由于两个套箍沿径向方向观察同心的相叠,改进了环境密封的连接,并且就此而言实现了近似气密的封闭。尤其是当借助于两个要彼此耦联的容器来运输有毒物质或者不应直接与环境中的空气氧气接触的敏感药物时,这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将一个套箍翻转到处于内部的另一套箍上,在该翻转的套箍的转向部的区域中,在薄膜材料之间的摩擦锁合力增加,这有助于可靠的连接。尽管有这种情况,优选手动建立的与翻转的套箍的连接也能够优选手动地毫无问题地再次松开,从而按照本发明的耦联能够立刻用于多种应用情况。尤其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在无需耗费的软管夹或连接夹的情况下有效地连接两个容器系统,这有助于减少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涉及用于建立这样的连接的方法的连接解决方案的成本。

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两个环贴靠时实现锁定状态,所述锁定状态附加地通过环的翻转的套箍来固定,该环利用另一容器的环接合到该另一容器中。

所使用的两个环柔性地构成并且优选在其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中设有相同的直径。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所使用的环具有相同的、尤其是倒圆的横截面。所述环优选由塑料的聚甲醛(pom)、聚乙烯(pe)或聚酰胺(pa)制成。

通过使两个软管状的柔性容器至少在其相应的自由端部区域方面设有相同的自由穿通直径,待运输的介质、例如松散材料可无阻碍地经过位于两个环之间的耦联连接部。

在所述柔性容器之间建立的连接在密封性方面是动态设计的,亦即:密封性随着内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此,随着压力的增加,所述环与增加的应力同步地彼此挤压,并且主动地建立在环与夹紧的薄膜材料之间的密封。按照本发明的翻转的套箍在此通过在两个环彼此贴靠的区域中的另一转向位置增加密封性,该转向位置再次覆盖该贴靠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在此,在原理上并且不符合比例地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相对于彼此平行定向的环,其中示出柔性容器的翻转的套箍状的端部区域;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环中的第一环沿箭头方向穿过第二环引入;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对于彼此平行定向的环在插入之后并且沿弧形的箭头的方向再次分开;

图4示出在贴靠之后的两个环,所述环分别具有根据图3的容器的敞开的套箍状沿相反方向伸出的端部区域;

图5和6示出根据图4的用x表示的方形图像部分的放大视图,一次在初始状态中,如在图4中示出的,和一次在下述视图中,其中沿箭头方向下套箍向上翻转到上套箍上;和

图7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两个彼此平行定向的环,其中示出柔性容器翻转的端部区域,其中也引发锁定和固定过程,如上文中对于根据图1至6的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一容器10的原理图,所述第一容器应与第二容器12优选介质密封地连接。容器10具有第一环14,并且第二容器12具有第二环16。容器10、12尤其是由所谓的连续软管薄膜制成,所述连续软管薄膜利用其薄膜材料18对基本上柱形的内部腔室20限界,所述内部腔室用于由介质穿通,如由流体或作为松散材料的固体穿通。在图1中,容器10、12仅从其联接区域起示出,并且所述容器从端部区域或连接区域继续延伸,然而这出于简单性没有示出。尤其是,柔性的软管容器10的上自由端部能与未详细示出的填充站连接,并且另一柔性的软管容器12的下端部可相应地连接到排出站(未示出)上。

两个环14、16优选由柔性可挠曲的塑料材料构成并且优选具有圆环形的横截面,以便避免损坏敏感的薄膜材料18。此外,两个敞开的软管薄膜端部区域22、24以例如180度围绕分别可配设的环14或16翻转并且形成这样的两个环形的套箍26、28,各所述套箍分别沿轴向方向观察以大致相同的超出尺寸超过可配设的环14或16向上和向下伸出。因此,为了形成两个套箍26、28,两个敞开的端部区域22、24从内向外围绕分别可配设的环14、16翻转。

如此外从图2中得出的那样,沿该图的观察方向观察,下容器12连同其环16引入另一容器10连同该另一容器的环14自由的容器开口中,更确切地说是沿着预定的箭头方向引入。该嵌套引入是可行的,因为容器10、12和配属的环14、16都构成为柔性可挠曲的。尤其是,环14、16能够以相应的程度变形,以便能够实现引入过程,并且由于弹性的材料力,所述环于是又回到其在圆环意义中最初柱形的初始状态中。

在两个环14、16彼此平行地并且同轴地定向之后,产生根据图3的示图的对于两个容器10、12的接合情况,并且将两个容器10、12再次彼此拉开,这应利用弧形的箭头示图标示,于是得到根据图4和5的示图的环14、16连同夹紧在各所述环之间的薄膜材料的贴靠,其中,图5以放大的比例并且在原理上示出贴靠关系,如其在图4中示出的并且被框x包围的那样。

于是,在最后的进一步的方法步骤中,根据图4根据箭头示图,配设给环16的套箍28朝向已经在另一环16上翻转的另一套箍26的方向翻卷,所述环16如所示出的那样引入另一环14连同其容器10中,其中,完成的翻卷过程在图6中局部地以放大视图示出。

此外,从图5和6中得出,由于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12的两个套箍26、28形式的、翻转的敞开的端部区域22、24,在两个环14、16之间两个薄膜带彼此相叠,所述薄膜带在根据图4的锁定状态中夹紧在两个环14、16之间并且于是如此被固定。

而根据图4和5的视图,可配设的套箍26、28形式的两个敞开的端部区域22、24以基本上相同的轴向路程围绕可配设的环14、16翻转,得出,后续进一步翻卷的套箍28根据图6的视图设有与第一容器10的包围的套箍26相比更小的轴向延伸长度,这与下述内容相关:由于在第一环14的下弧形区域中的转向部30而需要相应的路程。尽管如此,从根据图6的视图中清楚可见,较短地翻卷的套箍28与在径向上位于其下的套箍26对于位于两个环14、16之间的中间区域32得到对外的有效密封。基于这样附加提供的密封部也确保:在两个容器10、12的分别引导介质的内部腔室22中,介质无法到达外部。此外,在套箍28的转向部的区域中,在所述套箍28和第一容器10的薄膜套箍26之间的摩擦增大,这增大了两个环14、16在其锁定状态中的相互保持力。套箍28翻卷到套箍26上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用手完成,同样的是套箍28从其在图6中示出的位置向回翻转到根据图5的位置中以用于松开容器连接的过程。

在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0的第一环14在其内侧上设有环绕的凹部34,所述凹部构成为对应于第二容器12的第二环的圆形横截面的倒圆部。所提到的凹部34设置为朝向第一环14的轴向侧敞开,并且上述环14具有增高部,从而形成进入横截面,所述进入横截面构成为相对于第二环16的外直径更小的。因此,在两个环14、16根据图4的视图可比较的彼此锁定状态中,第二环16可靠地固定在第一环14的凹部34中。利用上述解决方案实现了第二环16在第一环14中的改进的锁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