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与卡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6934发布日期:2018-12-12 00:3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与卡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除湿机,特别是一种包括卡扣机构的除湿机。

本发明关于一种卡扣机构,特别是一种包括按压件的卡扣机构。

背景技术

潮湿的空气容易助长霉菌的增生而引发许多健康的问题,且若环境的湿度过高还会让水气凝结,使人体感到不适、或造成地板湿滑、衣服不容易干等困扰。因此,越来越多人使用除湿机来降低空气空的湿度,以期能解决前述的问题。

在结构上,除湿机主要包括机体与水箱两个部分,机体主要是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入机内以将空气中的水分凝成水珠后再排出干燥的空气,机体装设于水箱之上,以将所搜集的水珠排到水箱中。在传统的除湿机中,机体的下方连设着放置水箱的水箱室,因此随着水箱必要的容积,机体的尺寸和水箱的尺寸互相牵制,也就是,含有水箱室的机体只能容纳该特定尺寸的水箱,水箱不能随需求加大;反之,若需要较大水箱,则机体设计时即须加大其水箱室空间,亦即整个机体须加大。以往,虽然有将除湿机机体直接放置在水箱上的方式,但这种组装方式使用者无法将机体与水箱一并提起携带。进而有将除湿机机体和下方水箱两侧设置卡扣,使得机体可藉由操作卡扣而与水箱固定的方式,但在操作上使用者又必须分别解除两侧的卡扣才能将机体与水箱分离,因此,这样的组装/分离方式很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机与卡扣机构,藉以解决传统的除湿机无法搭配不同容积水箱,或搭配水箱无法结合成一体移动,亦或机体与水箱结合机构操作不便利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除湿机,包括一水箱、一主机以及一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一按压件、一拨离件以及至少一卡扣件。按压件可活动地设置于主机而可于一按压位置与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按压件包括一受压部、一颈部与一压制部。颈部衔接于受压部与压制部,且受压部、颈部与压制部共同围绕出一缺口。拨离件枢设于主机而可于一受牵制位置与一牵制位置之间转动。拨离件具有一止挡块。至少一卡扣件枢设于主机而可于一扣合位置与一解扣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按压件位于释放位置时,按压件的压制部压制拨离件的止挡块以将拨离件维持于受牵制位置,且至少一卡扣件位于扣合位置而扣合于水箱的至少一卡扣部,以令主机固定于水箱上。当按压件自释放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按压件的缺口移动到拨离件的止挡块的上方,以取消对拨离件的牵制而让拨离件得以自受牵制位置转动到牵制位置并令止挡块进入缺口,进而将按压件牵制于按压位置,且至少一卡扣件在拨离件自受牵制位置转动到牵制位置时受拨离件推抵至解扣位置而脱离水箱的至少一卡扣部。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卡扣机构,用以将一第一对象固定于一第二物件。卡扣机构包括一按压件、一拨离件、至少一卡扣件。按压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对象而可于一按压位置与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按压件包括一受压部、一颈部与一压制部。颈部衔接受压部与压制部,且与受压部、颈部与压制部共同围绕出一缺口。拨离件枢设于第一对象而可于一受牵制位置与一牵制位置之间转动。拨离件具有一止挡块。至少一卡扣件枢设于第一对象而可于一扣合位置与一解扣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按压件位于释放位置时,按压件的压制部压制拨离件的止挡块以将拨离件维持于受牵制位置,且至少一卡扣件位于扣合位置而扣合于第二对象,以令第一对象固定于第二对象上。当按压件自释放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按压件的缺口移动到拨离件的止挡块的上方,以取消对拨离件的牵制而让拨离件得以自受牵制位置转动到牵制位置并令止挡块进入缺口,进而将按压件牵制于按压位置,且至少一卡扣件在拨离件自受牵制位置转动到牵制位置时受拨离件推抵至解扣位置而脱离第二对象。

本发明所揭露的除湿机与卡扣机构中,藉由卡扣机构,用户将主机与水箱对接压下,即可自动扣合成一体,方便提起携带。

并且,由于使用者仅需按压按压件即可解扣卡扣机构。也就是说,使用者仅需以单手操作的方式即可操作卡扣机构而让两对象解除扣合关系,操作步骤简单且有效率。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除湿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的除湿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4根据图2的除湿机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5~7图2的卡扣机构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9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0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1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图12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3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5为图1的主机自水箱上取下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6为图1的主机自水箱上取下时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除湿机

10主机

11滑槽

20水箱

21卡扣部

22推抵部

30卡扣机构

91、93、95压缩弹簧

92、94扭簧

101导引槽

211上表面

210箱体

220盖体

310按压件

311缺口

320拨离件

322止挡块

324推抵块

330a、330b卡扣件

331受推块

332卡扣杆

340复归件

341枢转部

342压制部

343受推部

350安全件

351抵压面

350a枢轴

360行程放大件

361枢接段

362受推段

363推抵段

370连杆机构

3101受压部

3102颈部

3103压制部

3104导引块

3211活动槽

3221受抵压面

3222牵制面

3311受推凸部

31031压制面

31032受牵制面

d间距

d1第一垂直距离

d2第二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含义,其含义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含义。

请参照图1~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除湿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而图2根据图1的除湿机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除湿机1,包括一主机10、一水箱20及一卡扣机构30。

主机10内包括有压缩机或除湿轮、热交换器、风扇及控制器(均未绘示)等用于除湿的元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卡扣机构30设置于主机10上,主机10可经由卡扣机构30可拆卸地装设于水箱20上而具有一取下位置与一组装位置。当主机10位于组装位置时,是指主机10经由卡扣机构30卡扣固定于水箱20的位置;而当主机10位于取下位置时,则是指主机10自水箱20上拆卸下来而与水箱20相分离时的位置。

此外,除湿机可具有一静放状态与一提取状态。当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时,是指水箱20放置于地面,且主机10位于组装位置并将其重量自然落在水箱20上时的状态;而当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则是指当主机10位于组装位置,且水箱20受主机10向上提起的力道影响,其包括了水箱20离开地面或尚未离开地面两种状况。

于本实施例中,水箱20包括一箱体210及一盖体220。盖体220可拆卸地固定于箱体210上。箱体210可用以收集并储存主机10运转后产生的水分。此外,水箱20具有两个卡扣部21位于盖体220远离箱体210的表面,主机10可经由卡扣机构30卡扣于卡扣部21而装设于水箱20上。于本实施例中,卡扣部21为卡槽,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水箱的卡扣部也可以是卡勾。

此外,水箱20还具有一推抵部22突出于盖体220远离箱体210的表面,但关于其用途的说明请容后续详述。另外,虽然前述的水箱20包括箱体210与盖体220,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水箱也可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接着,将针对卡扣机构30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7,图3~4根据图2的除湿机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而图5~7图2的卡扣机构于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其中,为达图式简洁以及描述元件相对关系的目的,主机10或水箱20在这些图式如图4~7中将以虚线来表现。

卡扣机构30包括一按压件310、一拨离件320、一卡扣件330a、一卡扣件330b、一复归件340、一安全件350、一行程放大件360以及一连杆机构370。

按压件310可活动地设置于主机10而可于一按压位置与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来看,按压件310包括一受压部3101、一颈部3102、一压制部3103及两个导引块3104。受压部3101是使用者操作按压件310时所按压触碰的部分,其与主机10之间夹设一压缩弹簧91,该压缩弹簧91常态将受压部3101推离主机10。导引块3104分别位于受压部3101的上下两侧,可活动地分别位于主机10的两个导引槽101中。颈部3102衔接受压部3101与压制部3103。压制部3103为一凸块突出于颈部3102的一侧。受压部3101、颈部3102及压制部3103之间共同围绕出一缺口311。更进一步来看,如图3~4,压制部3103有彼此相邻的一压制面31031与一受牵制面31032。其中,受牵制面31032位于缺口311的一侧。

拨离件320邻设于按压件310的一侧,且枢设于主机10而可于一受牵制位置与一牵制位置之间转动,但关于受牵制位置与一牵制位置的详细说明还请容后续描述。

就结构上来看,拨离件320包括一主体321、一止挡块322与一推抵块324。主体321枢设于主机10,且主体321的枢轴处设有一扭簧92,该扭簧92的相对两弹臂分别抵压于主机10与主体321,以常态将拨离件320推向牵制位置。止挡块322与推抵块324突出于主体321朝向按压件310的一表面。主体321具有一活动槽3211,位于主体321远离按压件310的另一表面。进一步来看,如图5~6,止挡块322具有彼此相邻的一受抵压面3221与一牵制面3222。

卡扣件330a与330b分别枢设于主机10的相对两侧,且可经由连杆机构370相连动(如图2所示)。但为达简洁说明的目的,以下仅针对较接近于按压件310的其中一个卡扣件330a为例来说明。

卡扣件330a位于按压件310内侧,且枢设于主机10而可于一扣合位置与一解扣位置之间转动,但关于扣合位置与解扣位置的详细说明还请容后续描述。

就结构上来看,于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30a包括彼此相连动的一受推块331与一卡扣杆332。受推块331可滑移地位于主机10下方,且邻设于拨离件320朝向按压件310的一侧。连杆机构370衔接于卡扣件330a的受推块331与另一个卡扣件330b之间。此外,受推块331具有一受推凸部3311,位于受推块331靠近拨离件320的一端,且对应拨离件320的推抵块324。卡扣杆332的一端枢设于受推块331远离拨离件320的一端,且可于扣合位置时卡扣于水箱20其中一个卡扣部21,而卡扣杆332的相对另一端枢设于主机10。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30a中设置有一压缩弹簧93夹设于卡扣杆332与主机10之间,可常态将卡扣件330a推向扣合位置。

复归件340设置于主机10。进一步来看,复归件340包括一枢转部341、一压制部342及一受推部343。枢转部341衔接于压制部342与受推部343之间。枢转部340设置于主机10的一滑槽11(如图3~4所示)而可于滑槽11中上下滑移与转动,使得枢转部340可于一固定位置与一自由位置之间活动。压制部342可活动地位于拨离件320的活动槽3211。受推部343对应水箱20的推抵部22(如图2所示)而可在接受推抵时而改变复归件340的位置与角度。

安全件350枢设于主机10而可于一解除位置与一限位位置之间转动。安全件350设置于复归件340上方。进一步来看,如图4,安全件350具有一抵压面351相对于安全件350的一枢轴350a。且在设计上,抵压面351的法线方向通过安全件350的枢轴350a。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安全件350的枢轴350a处设有一扭簧94,可常态将安全件350推向限位位置。

行程放大件360包括一枢接段361、一受推段362及一推抵段363。枢接段361可枢转地固定于主机10。受推段362衔接于枢接段361与推抵段363之间。受推段362用以接受水箱20的推抵部22的推抵(如图2所示),而推抵段363用以推抵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可理解的是,相较于推抵段363,受推段362更接近枢接段361,因此,当行程放大件360以枢接段361进行枢转一角度时,推抵段363的移动幅度会大于受推段362。也就是说,行程放大件360对于推抵部22的推抵有放大的效果,可放大的推抵部22推抵量给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受推段362相对于主机10的一侧设置有一压缩弹簧95,可常态将受推段362与推抵段363推向主机10。

接着,将针对使用除湿机1的主机10与水箱20时所产生的各种状况进行说明。

状况一:当除湿机1处于静放状态时。请接续图6一并再参阅图8~9,图8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9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此时,按压件310位于释放位置,按压件310的压制部3103会以其压制面31031抵压于拨离件320的止挡块322的受抵压面3221,以对拨离件320施加外力而将拨离件320向下压制而维持于受牵制位置。当拨离件320位于受牵制位置时,推抵块324与卡扣件330a的受推块331的受推凸部3311之间没有相互推挤、甚或是保持一距离,使得受推块331得以保持于较远离主机10内部的位置,以令卡扣杆332枢设于受推块331的一端可扣合于水箱20的卡扣部21(即指卡扣件330a位于扣合位置的情况),以及另一侧的卡扣件330b也扣合于水箱20的另一卡扣部21,使得主机10得以被固定于水箱20上(即指主机10位于组装位置的情况)。因此,在此状况时,除湿机1的主机10可持续进行除湿,并将所搜集的水排到水箱20。

进一步来看,如图8~9所示。当除湿机1处于静放状态时,水箱20的推抵部22与主机10之间保持一第一垂直距离d1,使得水箱20的推抵部22处于相对靠近主机10的状态,推抵部22会经由抵顶行程放大件360的受推段362而让推抵段363去向上推抵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受推部343受推抵段363的力道推抵转动而会推动安全件350,以令安全件350转动至解除位置。

此外,再更进一步来看,当除湿机1处于静放状态且两个卡扣件330a、330b的卡扣杆332与水箱20的卡扣部21均扣合时,两个卡扣件330a、330b均与卡扣部21保持一间距d。也就是说,卡扣杆332虽然扣合于水箱20的卡扣部21,但并非是相互干涉且紧扣的状态,而是保持着一间距d),但该间距d的大小并不会影响的扣合的效果。

状况二:延续状况一,当使用者欲提起除湿机1而让除湿机1自静放状态改变成提取状态时。请接续参阅图10~11,图10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11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在此状况下,使用者可藉由提起主机10而一并提起水箱20,主机10可藉由卡扣机构30的两个卡扣件330a、330b连带将水箱20上提。过程中,由于水箱20不再受到地面支撑,水箱20会受重力吸引而相对远离主机10而消除前述卡扣杆332与卡扣部21的上表面211之间的间距d,进而让使水箱20的推抵部22稍微远离主机10。此时,推抵部22与主机10之间的间距从前述的第一垂直距离d1增加为第二垂直距离d2。

并且,在推抵部22稍微远离主机10的过程中,由于行程放大件360接受推抵部22推抵的受推段362衔接于枢接段361与推抵段363之间,因而推抵部22只要稍微减少对受推段362的推抵量,即可让推抵段363产生较大幅度的位移量而减少对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的抵顶量,使得受推部343稍微向下转动而让安全件350得以回复到限位位置。当安全件350回到限位位置时,如图11所示,安全件350会以其抵压面351来抵压复归件340的枢转部341,并将枢转部341向下压制到滑槽11的底端,使得抵压面351的法线方向同时通过安全件350的枢轴350a与枢转部341。在此情况下,枢转部341对安全件350的推抵力会通过安全件350的枢轴350a,因此安全件350得以止挡枢转部341向上活动,加上枢转部341左右两侧已受滑槽11所限制,故枢转部341即位于固定位置而仅能作转动运动。

状况三:当使用者在除湿机1处于提取状态时不慎按压按压件310。

接续图10,在此状况下,可理解的是,虽然按压件310被向内按压会使其缺口311移动到拨离件320的止挡块322上方,但如前所述,复归件340因枢转部341受安全件350的抵压面351与滑槽11的限制仅能作转动运动,但受推部343受推抵部22的推抵却又限制了复归件340的转动能力。结果使得压制部342既无法转动也无法向上移动,而是将拨离件320限制于受牵制位置而无法翻转至牵制位置。也就是说,在除湿机1处于提取状态时,使用者即使按压按压件310,拨离件320会因被压制部342限制而维持于受牵制位置,不会引发解扣卡扣件330a、330b的后续动作,可防止水箱20在被抬离地面的情况下因误触按压件310而让水箱20解扣掉落的危险。其中,由于按压件310即使被按压了也不会被拨离件320牵制,所以会于按压力道取消后自然回弹回至释放位置。

状况四:当用户欲将主机10自水箱20上取下时。请参阅图12~14,图12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13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立体图,而图14为图1的除湿机处于静放状态且按压件受按压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在此状况下,使用者则需先将除湿机1放回到静放状态。接着,使用者才能藉由按压按压件310来解扣主机10。详细来说,如前所述,当除湿机1放回到静放状态后,水箱20会获得地面的支撑而让其推抵部22与主机10之间的距离稍微缩短而回到第一垂直距离d1,推抵部22藉由行程放大件360增加对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的抵顶量而让受推部343去推动安全件350,使得安全件350被转动至解除位置以解除抵压面351对枢转部341向上活动的限制,即回到图8的状态。

此时,当按压件310受按压而让缺口311移动到拨离件320的止挡块322上方时,由于枢转部341回到自由位置而得以向上活动,使得压制部342可向上转动而不再限制拨离件320的活动,以让拨离件320的止挡块322可向上转动。向上转动的拨离件320可向上搬动压制部342而带动枢转部341沿着滑槽11转动并向上滑动,同时带动止挡块322进入缺口311(即拨离件320转动至牵制位置)而牵制按压件310。在此情况下,按压件310的受牵制面31032与拨离件320的止挡块322的牵制面3222彼此牵制而让按压件310与拨离件320分别保持于按压位置与牵制位置。且在拨离件320转动到牵制位置的过程中,拨离件320的推抵块324会朝主机10内部移动而推抵卡扣件330a的受推块331的受推凸部3311,进而经由受推块331一并将卡扣杆332枢设于受推块331的一端一向主机10内部带动而脱离水箱20的卡扣部21(即是指卡扣件330a位于解扣位置时的情况),同时,卡扣件330a可经由连杆机构370带动另一个卡扣件330b与另一个卡扣部21解扣。借此,两个卡扣件330a、330b都与主机10解扣,用户即可将主机10自水箱20上取下,进行例如将水箱20的水清空以便于后续除湿使用等动作。

另外,当主机10自水箱20上取下后,如图15~16,图15为图1的主机自水箱上取下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而图16为图1的主机自水箱上取下时的局部放大正视图。行程放大件360的受推段362不再受推抵部22推抵而推抵段363会受压缩弹簧95的推力而远离主机10。在此情况下,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不再受到推抵段363支持而会与枢转部341一并向下移动,使得安全件350回到限位位置而以其抵压面351抵压枢转部341。

状况五:当用户欲将主机10复装于水箱20时。

在此状况下,使用者可先将水箱20放回地面,接着再将主机10自然放置于水箱20,以让除湿机1从图15~16回到图8~9所示的状态。

过程中,水箱20的推抵部22会接触而向上推抵行程放大件360的受推段362,而让行程放大件360的推抵段363去推转复归件340的受推部343。进一步来看,在受推部343受推抵段363推转的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受推部343被推转但仅轻触而未推转安全件350,此时,由于枢转部341受抵压面351与滑槽11的限制而仅能枢转,因而当受推部343转动时可一并带动另一侧的压制部342向下压制拨离件320,以将拨离件320压到受牵制位置。拨离件320转动受牵制位置即会回到先到图11所示的状态(状况二)而让两个卡扣件330a、330b分别扣合水箱20的两个卡扣部21,即产生自动扣合的效果。同时,拨离件320不再牵制按压件310时按压件310会回复到释放位置以持续下压拨离件320,并等待下一次的按压使用。

接着,主机10的重量再往下施压会让推抵部22与主机10之间的间距回到第一垂直距离d1,使得受推部343再被推转而到了第二阶段,以让受推部343将安全件350推转至解除位置,即回到图9所示的状态(状况一),以等待下次拨离件320被释放时可受拨离件320带动而向上活动。

最后,由前述可知,本发明的卡扣机构可适用于将两个对象相固定,因此,参酌前述后可将其适用于其他也可一分为二的产品。

但需提醒的是,前述实施例仅为示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扣机构是可省略前述的连杆机构370而仅具有单一个卡扣件。又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扣机构可省略前述的复归件340、安全件350以及行程放大件360,且用以带动拨离件320的推抵部也可经由其他机构件取带,同样可实现拨离件320与按压件310相互牵制的设计。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除湿机与卡扣机构可知,藉由卡扣机构,用户可将主机与水箱一并提起携带。

并且,由于使用者仅需按压按压件即可解扣卡扣机构。也就是说,使用者仅需以单手操作的方式即可操作卡扣机构而让两对象解除扣合关系,操作步骤简单且有效率。

再而,藉由安全件,使该按压件解扣作用只在主机静放状态时有效,在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则能防止解扣作用。

此外,当用户欲将主机组装回水箱上,仅需将主机放置于水箱,卡扣机构即会自动与水箱扣合,也就是说,取下与拆卸主机的步骤简单且有效率。

另外,由于使用者在除湿机处于提取状态时即使按压按压件也无法解扣卡扣件,因而可防止水箱在被抬离地面的情况下因误触按压件而让水箱解扣掉落的危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