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滴式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578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喷滴式水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喷水管,尤其是涉及喷滴式水管。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和2,现有的农用软质喷滴式水管是从管体11上方一体连设一凸柱13,并从该凸柱13上端向一侧延伸出一凸缘14。当管体11内充水时,管道12会膨胀鼓起,因而从设于管体11的喷水孔15喷出的水液可被该凸缘14阻挡而向下滴于管侧,接着滴渗进入土壤18中,可避免浆果类作物(如草莓等)被水液直接喷击而腐烂。

然而,上述现有的喷滴式水管在实际使用上却不是如图1和2所示的理想状态,故实际上并不受使用者欢迎也不畅销,其原因在于:由于管体11、凸柱13、凸缘14是以半软性材质一体连设制成,故当该现有的喷滴式水管卷绕成喷水管带贩卖或存放时,该凸缘14会被压平,因而当管体11内充水时,管体11会被撑开而使其断面成为圆形,然而凸缘14却已严重变形,使得凸缘14与管体11两者间成半封闭状态,而无法挺立的理想挺直状态,使得在该现有的喷滴式水管的长度方向上,凸缘14与管体11两者的开口间距不均匀,因而该现有的喷滴式水管在喷水灌溉时,水液落在土壤18上时同样是会有位置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所以,有必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中国专利cn202555433u公开一种排水用塑料滴水管。现有的一些塑料滴水管通常只是在管壁上开设多个通孔,水进入管内后再从通孔排出。该结构的滴水管由于本身材质的缺陷,导致水管强度不够,也会引起排水不畅,管路堵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管体的内壁上设置一硬质块,所述的硬质块上开设通孔,所述的通孔与管体外壁相通,所述的硬质块为条形铁块,所述的硬质块上设置多个通孔。该实用新型在管内壁设置的硬质铁块不但有效加强了管体局部强度,克服了塑料滴水管本身存在强度不够的缺陷,并且将滴水孔开设在硬质铁块上也确保了排水顺畅,高效,不易发生堵塞。

中国专利cn202606319u公开一种节能滴水管,三根软管并排设置且三根软管的轴线相互平行,两两相邻的两软管的外表面上相切处结合固连形成一体式结构,在每根软管的上表面设置有成排的喷水孔,该实用新型为扁平型,抗压性好,防扭曲,方便收放;可用于喷灌及滴灌,功能多;该实用新型适用于花园、菜园等园区喷灌及滴灌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喷滴式水管。

本发明设有管体和第1挡板,所述管体设有上半管体部和下半管体部,所述上半管体部与下半管体部共同界定一管道空间,所述上半管体部与下半管体部衔接于相间隔的第1衔接面和第2衔接面;所述下半管体部在邻近第1衔接面处设有至少2个喷水孔,所述第1挡板自管体的上半管体部邻近第1衔接面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该管体的下半管体部共同界定第1开放空间;当管体的管道空间内填充水液时,水液从管体的下半管体部的等喷水孔喷出,继而被第1挡板阻挡,而直接滴落至该处土壤中。

本发明设有管体、第1挡板和第2挡板,管体、第1挡板和第2挡板皆是以半软性材质(例如塑料)制成,使得本发明在其尚未设置于土壤上时,可被压平而减小存放所需的空间。

所述上半管体部和下半管体部于两者衔接处共同形成相间隔并分别对应于第1衔接面和第2衔接面的第1折痕和第2折痕。

所述下半管体部在其邻近第1折痕处设有数个喷水孔,且在邻近第2折痕处亦设有数个喷水孔。邻近第1折痕处设置的等喷水孔是沿着第1直线等距地设置,且邻近第2折痕处设置的该等喷水孔是沿着第2直线等距地设置,其中,第1直线与第2直线皆是平行于管体的中心线。

所述第1挡板自管体的上半管体部邻近第1折痕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管体的下半管体部共同界定第1开放空间,且第2挡板自管体的上半管体部邻近第2折痕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管体的下半管体部共同界定第2开放空间,第1挡板和第2挡板从上半管体部向外延伸的长度需至少大于一特定长度,使得当水液从喷水孔喷出时,水液可被第1挡板和第2挡板阻挡。

当管体的管道空间内填充水液时,水液会从管体的下半管体部的等喷水孔喷出,接着被第1挡板和第2挡板阻挡,继而流经第1开放空间和第2开放空间,而滴落至处土壤中,以达到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从上半管体部向外一体延伸设置长度足够的第1挡板,可使得管体内填充水液时,第1挡板不会变形,且从喷水孔喷出的水液会被第1挡板阻挡而向下滴落,因而能均匀灌溉土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喷滴式水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喷滴式水管设置于田畦土壤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于田畦土壤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3~6,本发明实施例设有管体2和第1挡板31,所述管体2设有上半管体部21和下半管体部22,所述上半管体部21与下半管体部22共同界定一管道空间20,所述上半管体部21与下半管体部22衔接于相间隔的第1衔接面293和第2衔接面294;所述下半管体部22在邻近第1衔接面293处设有至少2个喷水孔220,所述第1挡板31自管体2的上半管体部21邻近第1衔接面293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该管体2的下半管体部22共同界定第1开放空间41;当管体2的管道空间20内填充水液8时,水液8从管体2的下半管体部22的等喷水孔喷出,继而被第1挡板31阻挡,而直接滴落至该处土壤9中。

以下给出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适用于填充水液8于其内并将水液8灌溉至土壤9。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设有管体2、第1挡板31和第2挡板32,管体2、第1挡板31和第2挡板32皆是以半软性材质(例如塑料)制成,使得本发明在其尚未设置于土壤9上时,可被压平而减小存放所需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2包括上半管体部21和一个一体衔接该上半管体部21并与上半管体部21共同界定一管道空间20的下半管体部22,其中,该上半管体部21及该下半管体部22衔接于相间隔的第1衔接面293和第2衔接面294。上半管体部21和下半管体部22于两者衔接处共同形成相间隔并分别对应于第1衔接面293和第2衔接面294的第1折痕291和第2折痕292。

如图4所示,所述下半管体部22在其邻近第1折痕291处设有数个喷水孔220,且在邻近第2折痕292处亦设有数个喷水孔220。在本实施例中,邻近第1折痕291处设置的等喷水孔220是沿着第1直线l1等距地设置,且邻近第2折痕292处设置的该等喷水孔220是沿着第2直线l2等距地设置,其中,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皆是平行于管体2的中心线。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1挡板31自管体2的上半管体部21邻近第1折痕291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管体2的下半管体部22共同界定第1开放空间41,且第2挡板32自该管体2的该上半管体部21邻近第2折痕291的一侧向外一体延伸,并与管体2的下半管体部22共同界定第2开放空间42。在本实施例中,第1挡板31以及该第2挡板32从上半管体部21向外延伸的长度需至少大于一特定长度,使得当水液8从喷水孔220喷出时,水液8可被第1挡板31和第2挡板32阻挡。

如图3和6所示,当管体2的管道空间20内填充水液8时,水液8会从管体2的下半管体部22的等喷水孔220喷出,接着被第1挡板31和第2挡板32阻挡,继而流经第1开放空间41和第2开放空间42,而滴落至处土壤9中,以达到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目的。

另外,需特别提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可省略上半管体部21其中一侧的挡板,且对应地不设置上半管体部21的其中一侧附近的喷水孔220,而仍能达到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目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可仅设置第1档板21及其附近的第2折痕291,而不设置第2档板22及其附近的第2折痕292,而仍能达成本发明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目的。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中,也可省略第1折痕291和第2折痕292,而仍能达成本发明均匀灌溉田畦或田垣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在管体2设置第1折痕291和第2折痕292,并从第1折痕291及第2折痕292上方的上半管体部21向外一体延伸设置长度足够的第1挡板31及第2挡板32,可使得管体2内填充水液8时,第1挡板31及第2挡板32不会变形,且从等距设置的喷水孔220喷出的水液8会被第1挡板31和第2挡板32阻挡而向下滴落,因而能均匀灌溉土壤9,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