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0020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头配件,特别是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属于五金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软管是现代工业设备连接管线中的重要组成部件,金属软管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规格从3mm到150mm。小口径金属软管(内径3mm-25mm)主要用于精密光学尺之传感线路保护、工业传感器线路保护。金属软管产品包括输吸油胶管、蒸气胶管、喷砂胶管、输吸酸碱胶管、食品胶管、吹氧胶管及各种异型胶管等。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石油、冶金、食品等行,通常金属软管的标准配件是螺纹头,焊接固定在金属软管的管口,通过螺纹头可与其他管道的螺母配合,而相互连接,使用中,在金属软管发生破裂或断裂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截断损坏的部分的方法,就会缺少螺纹头,因此一般只能更换整条软管,并且,一般的金属软管不同长度型号也不同,不可能将所有长度的型号管材都带齐,如果需要改变使用长度,又不能够自行根据需要裁剪适合长度,只能专门去买合适长度的金属软管,降低了工作效率。

如申请号为01259050.9的中国台湾专利,一种转接头,主要用于塑化管线与油压接头式软管间的转接。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头的特征为:塑化管线与软管端金属间的接合不必使用牙口接合方式;以及在软管端金属的去角端具有圆环的结构。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头,可避免公知软管端金属的外螺纹造成塑化管线端的内螺纹接头的破裂现象;以及可避免公知的没有圆环结构的软管端金属的去角端因倒角角度的误差所造成的渗漏现象,这种转接头一般只能应用在硬性材料的管道上,而且气密性较差,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又如专利号为201420394326.2的漏水自修复管道转接头,包括一转接头主体,转接头主体的一端设有进水部,转接头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水部,出水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出水管的连接端,连接端设有一容置出水管的空腔,空腔呈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与出水管的宽度相匹配;出水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端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位于环形凹槽的内环壁上;出水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端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位于环形凹槽的外环壁上;环形凹槽内设有一吸水垫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凹槽内设有一吸水垫圈,从而实现了漏水自修复,这种转接头再长时间使用后,水对内部会造成腐蚀,而密封性就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包括插入金属软管的管口处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为与外部其他管道固定的连接端,连接端位于金属软管外部,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前螺纹区和后螺纹区,所述前螺纹区和后螺纹区分别设置在内管内的两端位置,前螺纹区位于靠近连接端位置,所述前螺纹区和后螺纹区内的螺纹凸出高度均由高至低设置,较高的螺纹凸出高度一端靠近内管的管口设置,所述前螺纹区内设置有前螺纹环,所述前螺纹环外围为与前螺纹区配合的螺纹,所述后螺纹区内设置有后螺纹环,所述后螺纹环外围为与后螺纹区配合的螺纹,所述前螺纹环和后螺纹环内部均为内六角螺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前螺纹环内六角螺孔的尺寸大于后螺纹环内六角螺孔的尺寸。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前螺纹区和后螺纹区之间设置有注胶口,所述注胶口通向内管与金属软管之间的空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端与外部其他管道固定部分为螺纹或法兰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外部两端设置有可插入金属软管内壁的凸起。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管采用可塑金属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安装在截断的金属软管管口处,旋转前螺纹环和后螺纹环分别至前螺纹区和后螺纹区内较高的凸出螺纹时,可以加强内管两端对金属软管的作用力,最大程度减小内管与金属软管之间的间隙,提高气密性,无需更换整条金属软管,节省了耗材,也便于携带和安装,模块化、标准化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管,2-连接端,3-前螺纹区,4-后螺纹区,5-前螺纹环,6-后螺纹环,7-注胶口,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软管裁剪后的转接头,包括插入金属软管的管口处的内管1,所述内管1的一端为与外部其他管道固定的连接端2,连接端2一般在金属软管出厂时就使固定焊接在金属软管的管口,而且金属软管会有几个长度不同的型号,连接端2位于金属软管外部,用于连接其他管道,一般为螺纹连接;

所述内管1的内壁上设置有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均由多道螺纹组成,所述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分别设置在内管1内的两端位置,前螺纹区3位于靠近连接端2位置,所述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内的螺纹凸出高度均由高至低设置,较高的螺纹凸出高度一端靠近内管1的管口设置;

所述前螺纹区3内设置有前螺纹环5,所述前螺纹环5外围为与前螺纹区3配合的螺纹,所述后螺纹区4内设置有后螺纹环6,所述后螺纹环6外围为与后螺纹区4配合的螺纹,所述前螺纹环5和后螺纹环6内部均为内六角螺孔。

所述前螺纹环5内六角螺孔的尺寸大于后螺纹环6内六角螺孔的尺寸,可以先用内六角扳手,先通过前螺纹环5调节转紧后螺纹环6,再更换较大的内六角扳手,调节转紧前螺纹环5,前螺纹环5和后螺纹环6挤压内管1,消除内管1与金属软管之间的间隙。

所述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之间设置有注胶口7,所述注胶口7通向内管1与金属软管之间的空间,当前螺纹环5和后螺纹环6在前螺纹区3和后螺纹区4的较高螺纹凸出位置挤压内管1,但内管1中间位置与金属软管之间并无挤压力,相对宽松,丢该位置注入金属胶,凝固后可以提高气密性。

所述连接端2与外部其他管道固定部分为螺纹或法兰盘。

所述内管1的外部两端设置有可插入金属软管内壁的凸起8,避免内管1从金属软管中滑出。

所述内管1采用可塑金属制成。

使用时,将转接头的内管1一头塞入金属软管,选择与较小的内六角扳手,贯穿前螺纹环5旋转后螺纹环6,将其拧紧,即后螺纹环6逐渐牙入内管1内较高的凸出螺纹上,从而将内管1的该部位微微扩孔,使该部位紧贴金属软管内壁,然后再选择与较大的内六角扳手,旋转前螺纹环5,将其拧紧,即前螺纹环5逐渐牙入内管1内较高的凸出螺纹上,从而将内管1的该部位微微扩孔,使该部位紧贴金属软管内壁,这样内管1的两端就处于对技术软管具有作用力的状态下,使用延长管对注胶口7注入金属胶,将内管1中间位置与金属软管之间无挤压力相对宽松的位置注入金属胶,凝固后可以提高气密性,最后,将外部管道与内管1的连接端2作固定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操作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