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胶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001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管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胶管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压胶管金属接头设计,在扣压到高压胶管端部之前,都需要一个剥外胶工艺环节,然后再把金属接头扣压到高压胶管端部。但是,高压胶管的外胶层剥掉以后,金属接头直接扣压到高压胶管钢丝层上,钢丝层失去外胶保护,极其容易生锈,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漏液的现象,这样不仅延长剥胶加工工序,还降低了高压胶管和金属接头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有一部分免剥胶的胶管接头,但是大都连接不够牢固,易脱落,且密封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胶管接头易生锈、漏液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压胶管接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高压胶管接头,包括接头外套,所述的接头外套的端部内侧设有内齿,所述的内齿部分的外侧设有旋紧套,所述的旋紧套与接头外套螺纹连接,所述的旋紧套为渐窄设计,前端的直径大于后端;还包括内衬,所述的内衬套设于胶管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衬为喇叭形,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齿角度为15~45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齿的高度略小于高压胶管外胶层的厚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接头外套上安装了内齿,配合旋紧套的作用,内齿可以牢牢的将胶管挤压住;胶管的内部安装了一个金属不锈钢的内衬,和内齿一起作用,避免了因为胶管的形变产生了挤压不紧的情况;三者互相作用,胶管的接头处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接头外套、2—旋紧套、3—内衬、4—内齿、5—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高压胶管接头,如图所示,包括接头外套1,所述的接头外套1的端部内侧设有内齿4,所述的内齿4部分的外侧设有旋紧套2,所述的旋紧套2与接头外套1螺纹连接,所述的旋紧套1为渐窄设计,前端的直径大于后端;还包括内衬3,所述的内衬3套设于胶管5内部,所述的内衬3为喇叭形,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的内齿4角度为15~45度,所述的内齿4的高度略小于高压胶管5外胶层的厚度。

首先将内衬3套设于胶管5内部,将接头外套1套设在胶管5的外侧,拧旋紧套2,因为旋紧套2为渐窄的设计,拧紧的过程中内齿4和内衬3不断的将胶管5挤压住,牢固不脱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胶管接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压胶管接头,包括接头外套,所述的接头外套的端部内侧设有内齿,所述的内齿部分的外侧设有旋紧套,所述的旋紧套与接头外套螺纹连接,所述的旋紧套为渐窄设计,前端的直径大于后端;还包括内衬,所述的内衬套设于胶管内部。本发明接头外套上安装了内齿,配合旋紧套的作用,内齿可以牢牢的将胶管挤压住;胶管的内部安装了一个金属不锈钢的内衬,和内齿一起作用,避免了因为胶管的形变产生了挤压不紧的情况;三者互相作用,胶管的接头处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邹城市锦硕矿山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6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