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052发布日期:2019-05-24 20: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显示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显示器例如各式屏幕、电视等,其固定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直接固定于桌面或是固定于座体上,而座体直接设置于桌面,另一类是将显示器安装于支撑臂上,而使用者则可以通过调整支撑臂,以改变显示器的位置。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以承载显示器的支撑臂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因此,导致售价高昂,而消费者购买意愿低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用以改善现有具有支撑臂的显示器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含:一固定臂、一第一弹性件、一连动件、一操作臂、一承载组件及一第二弹性件。固定臂彼此相反的两端部,分别定义为一固定端部及一枢接端部。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固定端部。连动件枢接枢接端部,且连动件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相互固定。操作臂的一端与连动件相互连接。承载组件用以承载一待承载件,承载组件与操作臂的另一端相互固定。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承载组件,且第二弹性件及操作臂设置于承载组件的不同位置。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固定臂。承载组件承载待承载件时,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分别被拉伸。

优选地,固定臂于枢接端部形成有至少一弧状限位槽,连动件设置有一限位构件,限位构件的部分对应位于弧状限位槽中;连动件相对于固定臂旋转时,限位构件对应沿弧状限位槽移动。

优选地,连动件具有至少两个连动固定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通过限位构件与其中一个连动固定孔的相互配合而固定于连动件;在承载组件未承载待承载件的状态下,限位构件与其中一个连动固定孔相互配合而固定于连动件时,第一弹性件被拉伸的拉伸量,不同于限位构件与另一个连动固定孔相互配合而固定于连动件时,第一弹性件被拉伸的拉伸量。

优选地,调整组件包含有一活动件及一螺杆,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活动件,活动件与螺杆相互连接,螺杆的一端外露于固定端部;外露于固定端部的螺杆的一端能被操作,而使活动件相对于螺杆移动,据以调整第一弹性件被拉伸的拉伸量。

优选地,固定端部形成有一导引槽,活动件包含有一导引构件,导引构件的部份外露于导引槽;当螺杆被操作,而活动件相对于螺杆移动时,导引构件的部份将沿导引槽移动。

优选地,支撑装置还包含有一辅助臂,辅助臂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共同固定于承载组件,辅助臂的另一端枢接于固定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相对低于现有具有支撑臂的显示器支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及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及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支撑装置1包含有一固定臂10、一第一弹性件11、一连动件12、一操作臂14、一承载组件17及一第二弹性件16。固定臂10的一端用以固定设置于固定构件(例如桌面),固定臂10的另一端与连动件12相互枢接,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臂10的一端,第一弹性件11的另一端枢接于连动件12。操作臂14的一端连接连动件12,操作臂14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组件17。承载组件17用以承载一待承载件(例如是各式显示器,如屏幕、电视等)。第二弹性件16的一端固定于承载组件17,且第二弹性件16与操作臂14设置于承载组件17的不同位置,第二弹性件16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臂10设置有连动件12的一端。当承载组件17承载有一待承载件时,第一弹性件11及第二弹性件16被拉伸。

如图3及图4所示,更详细来说,固定臂10彼此相反的两端部分别定义为一固定端部10a及一枢接端部10b。固定端部10a可以是依据需求设计有辅助固定于桌面的结构,在此不加以限制。固定臂10于枢接端部10b可以是具有两个片状结构101,两个片状结构101彼此相面对地设置,且两个片状结构101之间形成有一容置槽10c,两个片状结构101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穿孔1011,连动件12对应于两个穿孔1011具有一固定孔121。连动件12可以是通过一连动杆13配合两个穿孔1011及固定孔121枢接于枢接端部10b,且枢接于枢接端部10b的连动件12则对应位于容置槽10c中,如此,连动件12可以连动杆13为中心,相对于两个片状结构101于容置槽10c中旋转。

操作臂14与枢接端部10b相互连接的一端具有两个片体结构141,两个片体结构141彼此相面对地设置,且两个片体结构141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14a。两个片体结构141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通孔1411,而操作臂14能通过连动杆13与两个通孔1411的配合,以枢接于枢接端部10b。换言之,操作臂14的两个片体结构141可以是对应设置于固定臂10的两个片状结构101的外侧,而连动杆13则可以是对应穿设于操作臂14的两个通孔1411、固定臂10的两个穿孔1011及连动件12的固定孔121,借此,操作臂14及连动件12则可通过连动杆13共同枢接于固定臂10的枢接端部10b。值得一提的是,连动件12的固定孔121的外型、操作臂14的两个通孔1411的外型及连动杆13的外型是彼此相互对应,而连动杆13穿设于固定孔121及通孔1411时,连动杆13能与连动件12及操作臂14相互固定,亦即,操作臂14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固定臂10作动时,连动杆13将带操作臂14带动而同步作动,连动件12则将被连动杆13带动亦同步作动。固定臂10的各穿孔1011的孔径是略大于连动杆13的最大外径,而连动杆13能相对于形成穿孔1011的侧壁旋转。换言之,当操作臂14受外力作用时,操作臂14、连动杆13及连动件12将一并相对于固定臂10旋转。

固定臂10的两个片状结构101还可以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一弧状限位槽102。连动件12可以是设置有一限位构件15,限位构件15的部分对应位于弧状限位槽102中。当连动件12相对于被带动而相对于枢接端部10b旋转时,限位构件15的部分将沿弧状限位槽102移动,而连动件12相对于枢接端部10b可旋转的范围,将被限位构件15与弧状限位槽102所限制。换言之,操作臂14相对于固定臂10的可旋转范围,将受弧状限位槽102的长度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限位构件15也可以是与连动件12一体成形的设置。

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限位构件15,第一弹性件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固定臂10的固定端部10a。在实际应用中,固定臂10的一侧可以是内凹形成有另一容置槽10d,而第一弹性件11则可对应设置于容置槽10d中。当操作臂14受外力作用,而带动连动件12相对于枢接端部10b旋转时,固定于连动件12的限位构件15将随连动件12旋转,而一端固定于限位构件15的第一弹性件11将被拉伸。限位构件15与第一弹性件11固定于固定端部10a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是大于第一弹性件11未受外力作用时的原始长度,亦即,当承载组件17未承载有待承载件,且第一弹性件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限位构件15及固定端部10a时,第一弹性件11是呈现为受拉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连动件12还可以具有一连动部122,连动部122对应于弧状限位槽102的位置,形成有两个连动固定孔1221,且限位构件15与其中一个连动固定孔1221相互配合而与连动件12相互固定。两个连动固定孔1221分别与第一弹性件11固定于固定端部10a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不相同。亦即,在承载组件17未承载待承载件的状态下,限位构件15与其中一个连动固定孔1221相互配合而固定于连动件12时,第一弹性件11被拉伸的拉伸量,是不同于限位构件15与另一个连动固定孔1221相互配合而固定于连动件12时,第一弹性件11被拉伸的拉伸量。借此,相关组装厂商,可依据需求对应调整第一弹性件11安装于固定臂10时,第一弹性件11被拉伸的拉伸量。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组装厂商可以是通过使第一弹性件11及限位构件15设置于不同的连动固定孔1221,以改变辅助臂18及操作臂14相对于固定臂10的角度。另外,连动固定孔1221的数量可以是依据需求改变,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举的两个。

第二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枢接端部10b及承载组件17。第二弹性件16固定于枢接端部10b的位置与连动杆13设置的位置及弧状限位槽102的位置不同。第二弹性件16固定于承载组件17的位置不同于操作臂14固定于承载组件17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在承载组件17未承载待承载件时,第二弹性件16可以是呈现为被拉伸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操作臂14的一侧可以是形成有一凹槽14b,而第二弹性件16则可以对应位于凹槽14b中。支撑装置1还包含有一辅助臂18,辅助臂18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11共同连接于承载组件17,辅助臂18的另一端枢接于固定臂10。当承载组件17被操作而相对于固定臂10作动时,操作臂14将以连动杆13为中心相对于固定臂10旋转,而辅助臂18将会以枢接于枢接端部10b的位置为中心相对于固定臂10旋转。

在实际应用中,承载组件17可以是包含有枢接结构171、转向结构172及连接结构173。操作臂14及辅助臂18连接于枢接结构171,枢接结构171与转向结构172相互连接,转向结构172相反于与枢接结构171相互连接的一侧则与连接结构173相互连接。连接结构173用以与待承载件相互固定,而转向结构172用以使连接结构173能相对于枢接结构171转动。当然,承载组件17依据实际的需求还可以包含有不同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在不同的实施中,支撑装置1还可以包含有一调整组件19,其可以是对应设置于固定臂10的容置槽10c中。第一弹性件11固定于固定端部10a的一端与调整组件19相连接,调整组件19能被操作,而改变第一弹性件11在承载组件17未承载待承载件时的拉伸量。举例来说,调整组件19可以是包含有一活动件191及一螺杆192,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固定于活动件191,活动件191与螺杆192相互连接,螺杆192的一端外露于固定端部10a。外露于固定端部10a的螺杆192的一端能被操作,而使活动件191相对于螺杆192移动,据以调整第一弹性件11在承载组件17未承载待承载件时的拉伸量。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端部10a还可以是形成有一导引槽103,而活动件191可以是对应具有一导引构件193,调整组件19设置于容置槽10c中时,导引构件193的部分则可对应外露于导引槽103。当螺杆192被操作,而活动件191被带动相对于固定端部10a移动时,导引构件193的部份将沿导引槽103移动。亦即,通过导引槽103及导引构件193的相互配合,可以限制活动件191相对于固定端部10a的移动量,进而可间接限制使用者通过螺杆192调整第一弹性件11被拉伸的拉伸量。另外,通过导引构件193与导引槽103的相互配合,亦可限制活动件191受螺杆192带动而相对于固定端部10a移动时,是呈现为线性移动,而确保活动件191拉伸第一弹性件11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