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154发布日期:2019-06-26 00:3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农民很多还是通过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或者河水抽取来灌溉土地,因为这样不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建设长期灌溉系统,具有高度灵活性、投资成本小、见效快等特点,仍然受到很多农民朋友的欢迎。尤其是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固有特性,很多地方没有建立成统一的灌溉系统,只能通过临时性的机动灌溉机制,通过水泵将水送到农田中。由于水泵具有较大的压力,从输水管流出的水都是具有较大的冲击力,直接冲向前方,而不是四散型。这样导致水流只能往一个方向流动,其他地方的农田不能灌溉到,必须通过人工手动挪动管带转换方向才能调整,由于管带较沉重,搬动不是非常容易,有时候还会因为弯折管带造成绷带的发生,费时费力。

现有的连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通器开关的自由切换,引导水流向不同方向流淌,有利于农田的整体灌溉,省去了挪动输水管的麻烦,省时省力。但是该连通器只能在固定的几个方向上使水流来回切换,不能满足在任意方向的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连通器无法实现任意角度轻松切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该连通器可以便捷的使水流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实现90°内的任意角度切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空心半球结构,第二壳体为空心球结构,第二壳体上下两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与连接管连通,第二壳体靠近连接管的一侧开有进水孔且与连接管连通,第二壳体远离连接管的一侧开有出水孔。

所述进水孔为第二壳体靠近连接管的一侧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二壳体的顶端和底部,网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弧长为第二壳体周长的四分之一,网状结构的中心与连接管的出水口对应,网状结构的孔径为连接管孔径的十分之一。

所述第一壳体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挡片,挡片为扇形结构,扇形的半径为第一壳体半径的一半,扇形面的弧度与第一壳体的弧度一致,挡片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出水孔为三个,三个出水孔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出水孔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直径。

所述出水孔上设有控流装置,控流装置包括若干个圆台和一个圆锥,若干个圆台和一个圆锥均为空心结构且首尾通过螺纹连接组成一个大圆锥体,大圆锥体顶部开有出水口,大圆锥底部与出水孔连通并贯通至出水口。

所述换向装置的顶端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二壳体顶端的固定部和位于第一壳体顶端和挡片连接处的固定配合部。

所述固定部为圆柱体结构,固定部的一个底面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固定部的侧面沿固定部的轴向均匀设有多个锯齿条,锯齿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由橡胶材料制成,固定配合部为第一壳体顶端和挡片连接处上的通孔,通孔内侧为锯齿结构,通孔内侧的锯齿结构与固定部上的锯齿结构卡接固定,固定部外侧壁与通孔内侧壁的距离为一个半三角形锯齿的高度,固定部的高度大于通孔的深度且固定部顶端设有第一把手。

所述第一壳体边缘处设有防溢圈。

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片、连接杆和第二把手,开关片为圆盘结构且侧面为圆弧状,开关片位于连接管内且与连接管的横截面平行,开关片的直径等于连接管的内直径,连接管的侧壁开有通孔,连接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开关片的边缘固定连接,连接杆与连接管在通孔处转动连接,第二把手固定于连接杆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管一端焊接有圆柱状粗水管,圆柱状粗水管靠近输水管一侧,圆柱状粗水管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孔,圆柱状粗水管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直径大小与标准管道相同,圆柱状粗水管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都带有设有外螺纹的堵塞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连通器可以实现水流能连续的从不同的方向流出,通过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内来回转动来实现出水孔在各方向上的切换,使水流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0°-90°的范围内实现连续的喷灌。该连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内来回转动实现出水孔在不同方向的自由切换,引导水流向不同方向流淌,有利于农田的整体灌溉,省去了挪动整个输水管的麻烦,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在各个角度实现轻松连续的水流流向切换。

2.第二壳体上的进水孔设置成网状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在转动到任意位置或往任意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连接管中流出的水都能通过进水孔进入到第二壳体内。挡片可以更好的协助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内转动时不会掉出,并且避免挡片对第二壳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

3.控流装置可以对最终该连通器排出的水流进行控制,可以根据灌溉不同的农作物选择不同的水流量,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拧上或拧下圆锥和若干个圆台,可以实现控制不同流量的水流流出。

4.通过固定部与固定配合部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内顺利转动的同时,也能在第二壳体不转动时使第二壳体固定在某一个方便不动,只要不用力转动,第二壳体即可在该方向上固定不动,在保证了固定效果的同时还能转动,十分方便使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进水孔,5.出水孔,6.挡片,7.圆台,8.圆锥,9.出水口,10.固定部,11.固定配合部,12.第一把手,13.防溢圈,14.开关片,15.连接杆,16.第二把手,17.粗水管,18.堵塞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整水流流向的便捷型连通器,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1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为空心半球结构,第二壳体3为空心球结构,第二壳体3上下两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壳体2转动连接,第一壳体2与连接管1连通,第二壳体3靠近连接管1的一侧开有进水孔4且与连接管1连通,第二壳体3远离连接管1的一侧开有出水孔5。

使用时,只需将该连通器的进水端与输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水流就会进入该连通器,通过连通器上的换向装置可以实现将水流在连续的不同方向上进行自由切换。由于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转动连接,第二壳体3可以在第一壳体2内自由转动,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二壳体3,将第二壳体3的出水孔5对准需要进行输水的方向,水流从连接管1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进水孔4进入第二壳体3内,从第二壳体3上的出水孔5流出,将水输送至需要输水的方向。换向装置为一个空心球体转动固定于一个空心半球的内部,因此该连通器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0°-90°连续进行自由切换,实现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0°-90°无死角输水,当某个方向需要水时,即可将第二壳体3的出水孔5对准该方向,输水管流入连接管1上的水流即可从该需要出水方向的出水孔5中流出,其他方向将不会有水流出。

该连通器可以实现水流能连续的从不同的方向流出,通过第二壳体3在第一壳体2内来回转动来实现出水孔5在各方向上的切换,使水流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0°-90°的范围内实现连续的喷灌。该连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二壳体3在第一壳体2内来回转动实现出水孔5在不同方向的自由切换,引导水流向不同方向流淌,有利于农田的整体灌溉,省去了挪动整个输水管的麻烦,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在各个角度实现轻松连续的水流流向切换。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水孔4为第二壳体3靠近连接管1的一侧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二壳体3的顶端和底部,网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弧长为第二壳体3周长的四分之一,网状结构的中心与连接管1的出水口9对应,网状结构的孔径为连接管1孔径的十分之一。

第二壳体3上的进水孔4设置成网状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3在转动到任意位置或往任意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连接管1中流出的水都能通过进水孔4进入到第二壳体3内,并且使连接管1中的水尽可能多的通过进水孔4,不会使水在进水孔4处发生堵塞问题,最终使该连通器在切换方向后水流也能正常出水或在切换方向的过程中水流也能正常出水。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挡片6,挡片6为扇形结构,扇形的半径为第一壳体2半径的一半,扇形面的弧度与第一壳体2的弧度一致,挡片6的一端与第一壳体2连接。

第一壳体2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固定有挡片6,挡片6可以更好的协助第二壳体3在第一壳体2内转动时不会掉出,挡片6的形状为弧形,可以使第二壳体3与挡片6更好的转动连接,避免挡片6对第二壳体3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使第二壳体3能更好的固定在第一壳体2中的同时也能使第二壳体3的转动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出水孔5为三个,三个出水孔5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出水孔5的直径大于连接管1的直径。

所述出水孔5上设有控流装置,控流装置包括若干个圆台7和一个圆锥8,若干个圆台7和一个圆锥8均为空心结构且首尾通过螺纹连接组成一个大圆锥8体,大圆锥8体顶部开有出水口9,大圆锥8底部与出水孔5连通并贯通至出水口9。

所述第一壳体2边缘处设有防溢圈13。

三个出水孔5相互之间成45°夹角,每个出水孔5上均设有阀门,阀门可以控制该端出水孔5的开启和关闭,三个出水孔5不移动时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出水孔5上的阀门来控制输水的方向和输水的多少,此时输水方向只有预设好的三个固定的方向,当需要连续改变输水方向时,可以将三个出水孔5在第一壳体2内来回转动,实现0°-90°无死角输水,当某个方向需要水时,即可将一个出水孔5的出水口对准该方向,堵住其余两个出水孔5的出水口,输水管流入连接管1上的水流即可从该需要出水方向的软管4中流出,其他方向将不会有水流出。出水孔5的直径大于连接管1的直径,出水孔5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管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使最终出水孔5排出的水流的水压小于水流在连接管1中时水流的水压,避免了水流在流出时较大的水压对农田造成的冲击,在为农田灌溉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农田。

控流装置可以对最终该连通器排出的水流进行控制,可以根据灌溉不同的农作物选择不同的水流量。使用时,将若干个圆台7和一个圆锥8按照大小依次首尾连接,当需要灌溉的农田需要较大的出水量或者较低的水压时,可以依次拧去圆锥8和若干个圆台,当需要较小的出水量或者较高的水压时,可以拧上若干个圆台7和圆锥8,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拧上或拧下圆锥8和若干个圆台,若干个圆台7两地面的横截面积均不相同,可以通过拧入不同数量的圆台7达到控制出水量的目的,平台7拧入的数量越多,最终的出水量越小,同时水流产生的水压越大。

第二壳体3与圆台8之间、圆台8与圆台8之间以及圆台8与圆锥7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更具有密封性,不会因为水压过大而产生漏水问题,并且通过螺纹连接可以轻松实现对控流装置以及控流装置中的某个部件的更换,当该控流装置或控流装置中的某个部件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可只需更换该控流装置或控流装置中的某个部件即可,无需更换整套连通器,节省了后期的维修成本。

第一壳体2的边缘设有防溢圈13,防溢圈13主要设置在第一壳体2与连接管1的连接处和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交汇处,可以有效的防止连接处有水流出,节约了水资源。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换向装置的顶端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二壳体3顶端的固定部10和位于第一壳体2顶端和挡片6连接处的固定配合部11。

所述固定部10为圆柱体结构,固定部10的一个底面与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固定部10的侧面沿固定部10的轴向均匀设有多个锯齿条,锯齿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由橡胶材料制成,固定配合部11为第一壳体2顶端和挡片6连接处上的通孔,通孔内侧为锯齿结构,通孔内侧的锯齿结构与固定部10上的锯齿结构卡接固定,固定部10外侧壁与通孔内侧壁的距离为一个半三角形锯齿的高度,固定部10的高度大于通孔的深度且固定部10顶端设有第一把手12。

当第二壳体3中的出水孔5转动至需要出水的方向时,固定部10和固定配合部11相互卡合,使第二壳体3固定不动,进而出水孔5在该方向上可进行方向不变的输水,当需要改变出水孔5的方向时,握住第一把手12,用力转动固定股10,固定部10上的橡胶锯齿具有弹性,通过形变在固定配合部11上的锯齿之间滑动,固定配合部11上的锯齿由刚性材料制成,固定配合部11上的锯齿可以为凸出的锯齿,也可以为凹进的锯齿,只要与固定部10上的锯齿能配合卡接住即可。通过固定部10与固定配合部11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二壳体3在第一壳体2内顺利转动的同时,也能在第二壳体3不转动时使第二壳体3固定在某一个方便不动,只要不用力转动,第二壳体3即可在该方向上固定不动,在保证了固定效果的同时还能转动,十分方便使实用。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管1上设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片14、连接杆15和第二把手16,开关片14为圆盘结构且侧面为圆弧状,开关片14位于连接管1内且与连接管1的横截面平行,开关片14的直径等于连接管1的内直径,连接管1的侧壁开有通孔,连接杆15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开关片14的边缘固定连接,连接杆15与连接管1在通孔处转动连接,第二把手16固定于连接杆15的另一端。

连接管1上的开关装置可以实现整个连通器的开关,以及还可以控制连通器最终流出的水流大小。当需要关闭该连通器时,旋转第二把手16,第二把手16带动连接杆15旋转,连接杆15带动开关片14旋转,将开关片14的横截面旋转至与连接管1的横截面平行,该连通器关闭,出水孔5不会有水流流出,当需要开启该连通器时,旋转第二把手16,将开关片14的横截面旋转至与连接管1的横截面垂直,该连通器开启至最大流量,通过控制开关片14的横截面与连接管1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控制出水孔5中流出的水流大小,可以在第二把手16附近的连接管1外侧根据开关片14的横截面与连接管1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与流出出水孔5的水流流量标出刻度,可以更加直观的控制出水孔5流出的水流的大小。开关片14在控制出水孔5流出的水流开启或关闭的同时,还能控制出水孔5流出的水流的大小,避免了出水孔5中流出的水流水压过大,冲坏农作物。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管1一端焊接有圆柱状粗水管17,圆柱状粗水管17靠近输水管一侧,圆柱状粗水管17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孔,圆柱状粗水管17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直径大小与标准管道相同,圆柱状粗水管17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都带有设有外螺纹的堵塞体18。

粗水管17可以作为水箱体使用,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孔,满足更多水流方向的要求,该带有内螺纹的孔可以朝向任意位置开设,满足需要特殊角度开设水管的需求,采用配套的水管标准接头,可以与普通的水管连接,实现了水流的流出或者流入,增加了实用性,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改装水管接头接通情况,不使用的孔用堵塞体18堵住,不会漏水影响其他孔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