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578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通常的水龙头都具有流量调节能力,能够解决大部分进水量调节的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随着住宅楼的增高,进水水路的压力成倍增加,才能够保证高层居民能用上水,而低层住户处于进水水路的前端,水龙头承压巨大,即便开启小流量的进水,由于水压存在,导致水的喷射力度极大,不方便使用;另外,水龙头中调节流量的阀芯长期承受高压,容易损坏。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进水流量双重调节、缓解进水压力避免水龙头损坏、结构简单、整体一致性好的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包括圆筒状的阀体、阀芯、连接管和水龙头,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所述阀芯的一端敞口并对应所述阀体的进水端,所述阀芯的另一端封闭并对应阀体的出水端,所述阀芯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条沿轴向设置的长孔,随着阀芯在阀体内旋入旋出,所述长孔的过水面积减小或增大;所述阀体的出水端外周设置一圈凸台,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套装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内侧壁对应所述阀体的凸台设置限位台阶,所述连接管另一端的内径大于连接管一端的内径,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龙头螺纹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端设置止挡圆台,所述止挡圆台的外径大于所述阀体的内径。

基上所述,所述阀体的内侧壁和所述阀芯的外侧壁均设置有陶瓷层。

基上所述,所述止挡圆台的顶部设置手柄。

基上所述,它包括4条长孔,4条所述长孔沿阀芯的周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水龙头与进水管路的连接处增加一流量调节阀,进水自阀体进水端进入,从长孔中流出,长孔设置于侧壁,将水流变向,起到缓冲作用,而后水流再从阀体出水端流向水龙头,使得水龙头的承压降低,其中,长孔的大小根据楼层高度调整,目的在于调节进水流量大小,经过流量调节阀和水龙头自带阀门的双重缓冲下,避免了水龙头喷水力度过大的问题。其具有设计科学、进水流量双重调节、缓解进水压力避免水龙头损坏、结构简单、整体一致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龙头;2.连接管;3.止挡圆台;4.长孔;5.阀体;6.水管;7.阀芯;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流量可调节式水龙头,包括圆筒状的阀体5、阀芯7、连接管2和水龙头1,阀芯7装入阀体5内,所述阀芯7与所述阀体5螺纹连接,所述阀芯7的一端敞口并对应所述阀体5的进水端,所述阀体5的进水端用于接入水管6,所述阀芯7的另一端封闭并对应阀体5的出水端,进水在阀芯7的封闭端得到第一次缓冲,所述阀芯7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4条沿轴向设置的长孔4,各长孔沿阀芯7的周向均布,进水从长孔4内流出,由于长孔4设置在侧壁,改变了水流的流向,水流得到二次缓冲,随着阀芯7在阀体5内旋入旋出,所述长孔的过水面积减小或增大,该部分用于调整进水流量的大小,在低层住宅中旋入更多,减小过水面积,在高层住宅中旋出更多,增大过水面积。

所述阀体5的出水端外周设置一圈凸台8,在连接连接管2时,起到限位作用,便于管道的锁紧。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套装在所述阀体5的外周面并通过螺纹连接,通常此处设置密封圈,防止水的外泄,所述连接管2内侧壁对应所述阀体5的凸台8设置限位台阶,防止阀体5在连接管2内轴向窜动,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的内径大于连接管2一端的内径,流体自长孔4中流出,冲击连接管2另一端的内侧壁,再次得到缓冲,所述连接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水龙头1螺纹连接,水流进入水龙头的压力相较于水管内部大大降低,有效避免了水龙头承压过大易损坏的问题以及开启水龙头喷水强度过高的问题。另外,水龙头旋入后,抵接凸台8,凸台8两侧均被固定,进一步保证了阀体5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阀芯7的另一端设置止挡圆台3,所述止挡圆台3的外径大于所述阀体5的内径。该止挡圆台的目的在于防止阀芯7旋入阀体5过多无法取出而设置,止挡阀芯7的行程最大范围,避免该阀门报废。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5的内侧壁和所述阀芯7的外侧壁均设置有陶瓷层,陶瓷芯的阀门更加耐腐蚀,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圆台3的顶部设置手柄,方便旋转操作,该手柄可以是长条状的凸起。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