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9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分配器,属于液动/气动阀门全自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的发展,阀门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操作规律的控制设备上,以大中型介质过滤、离子交换、超滤等水处理设备为例来说,目前大多使用采取PLC控制的多阀门结构,这种阀门结构将自动控制器主要分为整体集中控制式和独立PLC控制式两种。整体集中控制式在小流量使用环境下充分体现出了其小巧、精致、集中的特点,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其过于集中的控制方式导致结构十分复杂,不利于拆卸、维修,且调节性能和通用性能较差。而独立PLC控制式借助PLC实现控制,必然需要专业的电气工程人员进行PLC编程,并且还需要具备与PLC器件相匹配的电控设施,实施起来十分繁琐,专业性很强,无法普及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其结构简单,控制上无需编程,操作灵活简单,不需要专业性知识,控制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制作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阀体,阀体上并排设有若干阀芯活动腔,阀芯活动腔的上部通过压力内腔与进压口连通,阀芯活动腔的下部通过泄压通道与泄压口连通,阀芯活动腔内位于压力内腔与泄压通道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压力分配孔;每个阀芯活动腔内安装有可上下运动的阀芯,阀芯伸出阀体顶面的部分上安装有弹簧,阀芯上方设有凸轮盘,凸轮盘与阀芯滑动配合;所有凸轮盘固定安装在阀杆上,凸轮盘与阀杆一起在电机带动下可做旋转;当凸轮盘的圆边转动至阀芯上方时,阀芯的顶端抵顶在凸轮盘圆边上,阀芯底端安装的O型密封圈位于压力分配孔下方,使压力分配孔与压力内腔连通而不与泄压通道连通;当凸轮盘上的凹槽转动至阀芯上方时,在弹簧作用下阀芯顶端嵌入凹槽,O型密封圈上移至压力分配孔上方,使压力分配孔与泄压通道连通而不与压力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压力分配器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被极大降低,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对众多隔膜阀的开关控制,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在控制上无需编程,操作灵活简单,不需要专业性知识,拆卸、维修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与压力内腔相分离,可有效避免弹簧受控制源的腐蚀,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对非腐蚀/腐蚀介质的压力分配控制,并且控制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分配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灵活设计,孔位越多,控制的液动/气动隔膜阀的数量越多,进而可适应更为复杂的水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小/大流量使用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凸轮盘式压力分配器包括阀体1,阀体1上并排设有若干阀芯活动腔13,如图,各阀芯活动腔13之间等间距相分隔设置,阀芯活动腔13的上部通过压力内腔12与阀体1侧壁上设有的进压口9连通,阀芯活动腔13的下部通过泄压通道11与阀体1侧壁上设有的泄压口10连通,阀芯活动腔13内位于压力内腔12与泄压通道11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压力分配孔8,压力分配孔8通过软管与外部的气动/液动隔膜阀连接;每个阀芯活动腔13内安装有可上下运动的阀芯2,阀芯2伸出阀体1顶面的部分上安装有弹簧5,阀芯2上方设有凸轮盘3,凸轮盘3与阀芯2滑动配合;所有凸轮盘3固定安装在阀杆4上,阀杆4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1上,凸轮盘3与阀杆4一起在电机7带动下可做旋转运动;当凸轮盘3的圆边(不开槽的部位)转动至阀芯2上方时,阀芯2的顶端抵顶在凸轮盘3圆边上,此时弹簧5呈压缩状态,阀芯2底端安装的O型密封圈6位于压力分配孔8下方,使得压力分配孔8通过阀芯2与阀芯活动腔13之间的间隙而与压力内腔12连通而不与泄压通道11连通;当凸轮盘3上的凹槽31转动至阀芯2上方时,在弹簧5作用下阀芯2顶端嵌入凹槽31,阀芯2底端安装的O型密封圈6上移至压力分配孔8上方,使得压力分配孔8与泄压通道11连通而不与压力内腔12连通。

如图1,阀芯2的顶端设有嵌入凸部21,弹簧5位于露于阀体1外部的嵌入凸部21与阀体1顶面之间。如图1,阀芯2的下部比上部窄,以使阀芯2的下部与阀芯活动腔13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阀芯2底端上安装的O型密封圈6使得位于O型密封圈6上下两侧的阀芯活动腔部分不连通。

在实际实施时,当凸轮盘3的圆边转动至嵌入凸部21上方时,嵌入凸部21抵顶在凸轮盘3圆边上,弹簧5呈压缩状态。当凸轮盘3的凹槽31转动至嵌入凸部21上方时,嵌入凸部21嵌入凹槽31内。

如图1,阀芯活动腔13的顶口处安装有使阀芯活动腔13与外部隔绝的O型密封圈6。

如图2,凸轮盘3的圆边上沿凸轮盘外圆周均匀设有若干槽位,所有槽位中的一部分槽位开槽来形成凹槽31而其余槽位(参见标号32所指)不开槽仍保持为圆边。凹槽31的形状、槽深与嵌入凸部21的尺寸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轮盘3呈圆盘状,具有一定厚度而可以开设凹槽,其圆边上凹设的槽位位置,凸轮盘3上的哪个槽位开槽,哪个槽位不开槽,应根据各压力分配孔8所连接的隔膜阀的开关需求来设计。如图2,图中示出了凸轮盘3上的A槽位设计为凹槽31,其它B-F槽位均不开槽(如图2中标号32所指部位)的情形。

如图2,较佳地,凹槽31设有使阀芯2顶端(即嵌入凸部21)在凸轮盘3转动作用下可移出的倾斜槽壁311。

若每个阀芯活动腔13内设置一个压力分配孔8的话,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分配孔可设计为6个、8个、12个或16个,个数不受局限,视隔膜阀控制需求而定。并且,根据压力分配孔8设计的数量,对阀芯活动腔13、阀芯2和凸轮盘3的个数进行相应设计。

使用时,各压力分配孔8通过软管与相应气动/液动隔膜阀连接。所有凸轮盘3与阀杆4一起在电机7的带动下旋转。

当旋转到位时,各凸轮盘3位于其自身底部的槽位为凹槽31或不开槽的圆边。若凹槽31转动至凸轮盘3底部,则在弹簧5的作用下,阀芯2顶端的嵌入凸部21嵌入凹槽31中,使此阀芯2在阀芯活动腔13内向上运动且阀芯2底端的O型密封圈6上移超过压力分配孔8,从而压力分配孔8与泄压通道11相连通,于是与此压力分配孔8相连接的气动/液动隔膜阀内的压力通过此压力分配孔8、泄压通道11、泄压口10排出,实现对此气动/液动隔膜阀的控制。与此同时,若不开槽的槽位转动至凸轮盘3底部,则阀芯2的嵌入凸部21抵顶在凸轮盘3的圆边上而不发生嵌入动作,从而阀芯2在阀芯活动腔13内不运动(转动到凸轮盘3底部的前一槽位为圆边时)或向下运动(转动到凸轮盘3底部的前一槽位为凹槽时),此阀芯2底端上的O型密封圈6低于压力分配孔8,于是此压力分配孔8与压力内腔12相连通而不与泄压通道11连通,从而控制源产生的压力由进压口9进入压力内腔12后,通过阀芯2与阀芯活动腔13之间的间隙进入压力分配孔8,从而进入此压力分配孔8对应连接的气动/液动隔膜阀内,实现对此气动/液动隔膜阀的控制。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各凸轮盘3上的凹槽31所在位置的设计,来实现对各气动/液动隔膜阀的关闭/打开的控制,进而用来执行各种水处理工艺中的运行、反洗、正洗等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压力分配器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被极大降低,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对众多隔膜阀的开关控制,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在控制上无需编程,操作灵活简单,不需要专业性知识,拆卸、维修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与压力内腔相分离,可有效避免弹簧受控制源的腐蚀,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对非腐蚀/腐蚀介质的压力分配控制,并且控制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分配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灵活设计,孔位越多,控制的液动/气动隔膜阀的数量越多,进而可适应更为复杂的水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小/大流量使用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