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53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综合分析目前市场上承接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的装置,多是采用轴承内圈与物体相配合的转动或者对物体开圆弧形底槽再与转轴相配合的方式,但是由于在旋转过程中有速度的突变和冲击力的存在,晃动是难以避免的,不能实现全过程始终朝向一个方向。所以一种既能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又能平稳运行的机构是目前市场上所欠缺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的机构,解决了现有机构中晃动难以避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和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轴、一号主动轮和二号主动轮;所述主动轴一端与主动电机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一号主动轮和所述二号主动轮过盈配合,所述二号主动轮设置于所述一号主动轮上方;

所述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包括从动轴、二号从动轮和太阳轮;所述从动轴一端与二号从动轮的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轮的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包括五边一轴行星架、一号从动轮和圆筒;所述圆筒一端固定连接在行星架中心,另一端与所述一号从动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五边一轴行星架包括五根垂直圆筒的连杆和五根平行圆筒的圆柱;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筒一端,另一端与圆柱固定连接; 五个行星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圆柱上;相邻连杆之间的夹角相同;

所述一号主动轮与所述二号从动轮啮合,所述二号主动轮与一号从动轮啮合;

所述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设置于二号从动轮与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从动轴的轴身穿过所述圆筒;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

其中,所述一号主动轮的齿数为23,模数为5 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二号主动轮的齿数为20,模数为5 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 mm;

所述一号从动轮的齿数为26,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二号从动轮的齿数为23,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行星轮的齿数为24,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

所述太阳轮的齿数为80,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可以非常轻松地实现五个行星轮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的运动,并且可以在机械等领域内广泛应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安装简单,维修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该装置既能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又能保持装置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的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驱动装置、11-主动轴、12-一号主动轮、13-二号主动轮、2-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21-从动轴、22-太阳轮、23-二号从动轮、3-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31-五边一轴行星架、311-连杆、312-圆柱、32-行星轮、33-一号从动轮、34-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

一种行星轮系方向保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2和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3;

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主动轴11、一号主动轮12和二号主动轮13;所述主动轴11一端与主动电机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一号主动轮12和所述二号主动轮13过盈配合,所述二号主动轮13设置于所述一号主动轮12上方;

所述太阳轮同步旋转装置2包括从动轴21、二号从动轮23和太阳轮22;所述从动轴21一端与二号从动轮23的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轮22的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3包括五边一轴行星架31、一号从动轮33和圆筒34;所述圆筒34一端固定连接在行星架31中心,另一端与所述一号从动轮33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五边一轴行星架31包括五根垂直圆筒34的连杆311和五根平行圆筒34的圆柱312;所述连杆311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筒34一端,另一端与圆柱312固定连接; 五个行星轮32分别转动连接在圆柱312上;相邻连杆311之间的夹角相同;

所述一号主动轮12与所述二号从动轮23啮合,所述二号主动轮13与一号从动轮33啮合;

所述行星轮同步旋转装置3设置于二号从动轮23与所述太阳轮22之间,所述从动轴21的轴身穿过所述圆筒34;所述行星轮32与太阳轮22啮合。

其中,所述一号主动轮12的齿数为23,模数为5 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二号主动轮13的齿数为20,模数为5 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 mm;

所述一号从动轮33的齿数为26,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二号从动轮23的齿数为23,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20mm;

所述行星轮32的齿数为24,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

所述太阳轮22的齿数为80,模数为5mm,压力角为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动力源驱动主动轴11,并同时带动一号主动轮12和二号主动轮13,一号主动轮12带动二号从动轮23,二号从动轮23通过从动轴21带动太阳轮22转动;二号主动轮13带动一号从动轮33转动,一号从动轮33通过五边一轴行星架31带动行星轮32转动。

当行星轮32沿着太阳轮22公转过程中转过的角度和绕自身旋转过程中转过的角度保持一定差值时,可以保持行星轮32在公转过程中始终保持不自转的状态,即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