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及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75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及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的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轨道车辆设计的要求,车辆在总装后需对整车进行称重,国家标准规定,轨道车辆同一轮对的轮重差不得超过4%,当轮重差超过标准范围时,则需要通过调整转向架一系轴箱簧、二系空气弹簧的高度来满足车辆的均衡要求。其中,二系空气弹簧通过调整高度控制阀调整杆的高度来控制,而一系轴箱簧的高度则要通过在轴箱簧下方增减调整垫块来调整。

在专利号为201020534561.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一系轴箱簧加垫调整装置,其通过在一系轴箱簧中加入工艺螺栓,与一系轴箱簧的下夹板旋紧连接,利用千斤顶带动工艺螺栓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一系轴箱簧的下夹板向上移动,使得一系轴箱簧被压缩抬高,调整调整垫块的高度,使轮重差满足要求。

目前部分轨道车辆的结构更加紧凑,车体与构架之间的空间狭小,上述专利中的工艺螺栓由于采用的是一体式的结构,整体结构较长,若车体与构架上盖板空间有限,工艺螺栓无法放入,使操作非常困难,调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大幅提高轮重差调整效率的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的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螺栓的杆状部分分为上杆部及下杆部,所述上杆部和下杆部之间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杆部围线销轴转动呈“折叠”或“直立”状态,所述上杆部的顶部为螺栓头,所述下杆部上具有螺纹。

进一步,在所述下杆部的顶部具有U形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上杆部的底部具有插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螺栓头的下方具有环形凸起。

进一步,所述螺栓头、上杆部及环形凸起为锻造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包括工艺螺栓,所述工艺螺栓与一系轴箱簧的下夹板旋紧连接,所述工艺螺栓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螺栓结构的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将螺栓的杆状部分分成可以折叠的两个部分,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工艺螺栓的整体高度,待伸入至一系轴箱簧的内部后再将螺栓“直立”,不但结构设计简单,且拆装方便方便,可大幅提高轮重差的调整效率。特别适用于结构紧凑、空间狭小的轨道车辆调节轮重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艺螺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轴箱体1,一系轴箱簧2,调整垫块3,工艺螺栓4,支撑座5,液压抬升装置6,上杆部7,下杆部8,螺栓头9,螺纹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销轴13,环形凸起14,下夹板15,螺栓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轮重差调整装置,包括放置于转向架轴箱体1与一系轴箱簧2之间的调整垫块3,调整垫块3的高度根据轮重差确定,保证轮重差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小于4%。

在调整轮重差时,需要相应增加或减少调整垫块3,为此,需要使一系轴箱簧2 压缩抬高,在轴箱体1的顶部与一系轴箱簧2的底部之间空出用于容纳调整垫块3 的空间。为压缩一系轴箱簧2,需要使用工艺螺栓4、支撑座5及液压抬升装置6。

工艺螺栓4下部的螺纹与一系轴箱簧2的下夹板15的螺纹相配合,在使用时,工艺螺栓4与下夹板15之间旋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艺螺栓的结构,如图2所示,工艺螺栓4的杆状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上杆部7及下杆部8,上杆部7可绕下杆部8旋转,上杆部7 的顶部为螺栓头9,下杆部8上具有螺纹10。在下杆部8的顶部具有U形的第一连接部11,在上杆部7的底部具有插入至第一连接部11内的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通过销轴13可转动连接。

在调整轮重差时,先将上杆部7向一侧折叠,缩短了工艺螺栓4的整体高度,等至伸入一系轴箱簧2内部的下夹板15时,再将上杆部7围绕销轴13转动至“直立”状态,再继续调整轮重差。

在螺栓头9的下方具有环形凸起14,可以增大工艺螺栓4与支撑座5的接触面积,而且不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垫片,减少了工艺施工流程,进一步提高了调整效率。

本实施例中,螺栓头9、上杆部7及环形凸起14为锻造一体成型的结构,下杆部8也为整体锻造件,采用锻造结构件,工艺成熟,性能也更加可靠。

支撑座5的中间开有一向下凹陷的部分,在该凹陷部分的中心开有螺栓孔16,工艺螺栓4的螺栓头9和环形凸起14均容纳在该凹陷的空间中,以进一步降低调整时所需要的高度,螺栓孔16为一豁口,从支撑座5的一侧边开始延伸至支撑座5的中心,螺栓孔16的直径小于工艺螺栓4的环形凸起14的直径。这样在增减调整垫块3时,将支撑座5沿着螺栓孔8伸入到工艺螺栓4的环形凸起14的下方,使工作更为可靠,支撑座5在液压抬升装置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也就会同时带动工艺螺栓4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一系轴箱簧2的下夹板15向上移动,使得一系轴箱簧2 被压缩抬高。

在支撑座5的下方设置两组液压抬升装置6,分别设置在工艺螺栓4两侧的支撑座5的下方,也就是设置在支撑座5凹陷部分的两侧,两组液压抬升装置6同时动作。液压抬升装置6带有卸载阀(图中未示出),在一系轴箱簧2的高度调整结束后,可以通过该卸载阀对两个液压抬升装置6同时卸载,进而完成整个调整作业。

本实用新型将螺栓的杆状部分分成可以折叠的两个部分,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工艺螺栓的整体高度,待伸入至一系轴箱簧的内部后再将螺栓“直立”,不但结构设计简单,且拆装方便方便,可大幅提高轮重差的调整效率。特别适用于结构紧凑、空间狭小的轨道车辆调节轮重差。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