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75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构件限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轴与限位机构搭配使用是各类机械设备中常用的组合方式,现有轴限位多采用,在轴末端设置径向定位孔,并配合定位销使用,该种方式结构简单,但需要将轴上的径向定位孔与支座上的径向定位孔对正并用定位销穿过,多用于轻载情况。

当轴承受的载荷较大时,由于载荷大,轴与承力孔之间的摩擦力大,导致人力很难将2个定位孔对准,导致需现场多采用频繁拆装或野蛮操作的方式保证对准定位孔或传销轴,由此带来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并可能对零部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承力轴与承力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

第一螺栓一端同轴设置在承力轴内并与承力轴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支座的通孔并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一支座相固定,第一支座和承力件相对固定,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栓旋向相同;

第二螺栓一端同轴设置在承力轴和第一螺栓之间并与承力轴相螺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支座的通孔并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一支座相固定,第二支座和承力件相对固定,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旋向相同,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的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的,第一螺栓上设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两侧。

优选的,第二螺栓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母,两个第二螺母分别设置在第二支座两侧。

优选的,第一螺栓外壁设有轴环,轴环与第二螺栓内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在轴安装到位后,无需再次移动或转动轴,只需调整2组固定螺栓,将每组中的螺栓、螺母、支座固定后,即可达到对轴的限位目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轴一次到位无需频繁拆装,节省时间;无需野蛮操作,保护零件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的测试剖视图。

附图标记:承力轴1,第一螺栓21,第一支座22,第一螺母23,轴环24,第二螺栓31,第二支座32,第二螺母33,承力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与现有承力轴1的限位机构,其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操作省时省力,且无需野蛮操作不会对轴无损伤,如图1所示,该重载承力轴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螺栓21、第一螺母23、第二螺栓31和第二螺母33,第一螺栓21和第二螺栓31的螺纹中径、螺距、旋向均不相同,承力轴1与承力件9相连接,第一支座22和第二支座32均与承力件9相对固定,且第一支座22和第二支座32具有不同孔径的通孔;

第一螺栓21一端同轴设置在承力轴1内并与承力轴1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支座22的通孔并通过第一螺母23与第一支座22相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第一螺栓2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母23,两个第一螺母2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22两侧,第一螺母23和第一螺栓21旋向相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第一螺栓21外壁设有轴环24,轴环24与第二螺栓31内壁相接触,通过轴环24支撑第一螺栓21,防止其因为杆长而弯折;

第二螺栓31一端同轴设置在承力轴1和第一螺栓21之间并与承力轴1相螺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支座32的通孔并通过第二螺母33与第一支座22相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第二螺栓31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母33,两个第二螺母3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座32两侧,第二螺母33和第二螺栓31旋向相同,第二螺栓31和第一螺栓21的螺纹旋向相反。

承力轴1使用时,由于其受到安装孔的限制,只要将沿承力轴1轴向的移动和旋转进行限制,即可保证其可靠工作。

安装时将承力轴1直径较小的螺孔与第一螺栓21、第一支座22、第一螺母23连接,直径较大的螺孔与第二螺栓31、第二支座32、第二螺母33连接即可。

当承力轴1受外界因素产生沿轴向移动趋势时,由于第一支座22和第二支座32已经固定,第一螺栓21和第二螺栓31同时受力保持承力轴1固定不动,使其不会沿轴向移动。

当承力轴1受外界因素产生沿轴向旋转趋势时,由于第一支座22和第二支座32已经固定,承力轴1会产生沿轴向伸长或缩短的趋势,但第一螺栓21和第二螺栓31的旋向不同,会同时出现伸长/缩短趋势,且由于螺距不同伸长、缩短趋势程度也不同,最终伸长/缩短趋势相互抵消,保证承力轴1不会沿轴向旋转。

当承力轴1受外界因素同时产生沿轴向移动趋势和旋转趋势时,第一螺栓21和第二螺栓31同时起到固定和防止旋转的作用,能够同时保证在复合条件下承力轴1不会产生沿轴向移动和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