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50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防漏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密封件。



背景技术:

在流体密封、过滤、净化等工序中,为了降低流体渗出设备的可能性,通常在管件的相连处,如两片法兰之间设置提高密封性的垫片。垫片在安装完成后,其外圈部分被两片法兰夹持,其内圈部分则能够与管道内的流体接触。

公告号为CN2040043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缠绕式垫片、金属缠绕垫片以及密封结构,这种垫片中含有预压成型的金属带和非金属填充料,金属带始末端点焊。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用到带有腐蚀性的液体,这些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密封垫片与之接触,使密封垫片在长期使用后发生损耗。上述的缠绕式垫片若是局部被带有腐蚀性的液体侵蚀后,为了保证管道后续正常使用,只能将整个垫片丢弃,损耗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件,其具有能够降低垫片的损耗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密封件,包括内圈垫片、外圈垫片、缠绕层,所述缠绕层与内圈垫片固定相连,所述缠绕层与外圈垫片之间通过可拆卸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与带有腐蚀性的流体接触被腐蚀后,需要更换的仅为与流体相接触的内圈垫片;与法兰相接的外圈垫片部分由于不与流体相接触,故而不易受到损坏,需要更换零件时,只需将内圈垫片拆卸进行更换即能达到正常使用的要求,以便达到减小零件材料的损耗量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拆卸件为与缠绕层同心设置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壁抵触于缠绕层缠绕所形成的外圆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用于压紧缠绕层,使缠绕层不易松脱。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套背离缠绕层的一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圈垫片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既能够降低流体渗入其间的可能性,还能够便于拆卸,不易造成卡滞。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套与缠绕层之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盈配合相较于其他配合方式,能够使限位套与缠绕层之间的间隙更小,更加不易松脱,整体的连接强度可靠,同时能够在拆卸时,便于两内圈垫片、缠绕层和限位套作为一个整体拆下。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圈垫片上设有若干根骨架,所述骨架自内圈垫片的内壁处引出,交汇至内圈垫片的圆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卸内圈垫片时,能够对骨架处进行施力,便于将内圈取下。

进一步设置:所述缠绕层设置为若干圈缠绕的带体,所述缠绕层一端固连于内圈垫片上,其另一端贴设于其自身缠绕所形成的外圆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体在缠绕过程中,外围的带体缠绕时,会对靠近内圈垫片处的带体产生压紧的力,使得带体不断被压紧,以便达到提高密封性的效果,流体不易渗入间隙中,或渗漏至外圈垫片处,以减小同时需要更换外圈垫片、耗费材料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带体的截面设置为“V”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凹陷型的结构能够降低带体在缠绕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性,相邻两圈带体之间相互嵌合,不易错开。

进一步设置:所述带体的“V”形凹陷处底部设置为平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相邻两层带体之间的连接面积,使连接强度更为可靠。

进一步设置,所述带体的两侧设有平行片,两侧的平行片共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片增大了相邻两圈带体之间的连接面积,在缠绕过程中,平行片相互贴紧,流体若要渗入带体之间,则需流经的路程更长、流动过程更困难,降低了流体渗入相邻两圈带体之间的可能性,以减小流体损坏外圈垫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带体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体在相互贴紧过程中,相较于截面为折线形的带体,截面为半圆形的相邻两圈带体之间贴合时产生的间隙更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在需要更换新的密封件时,仅更换部分,降低材料损耗;同时,带体的结构紧凑,能够降低流体渗透带体直至流至外圈垫片处、损坏外圈垫片的可能性,降低外圈垫片也需要更换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密封件整体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带体截面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密封件整体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图3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带体截面的结构。

图中,1、内圈垫片;2、外圈垫片;3、缠绕层;31、带体;4、限位套;5、外螺纹;6、内螺纹;7、骨架;8、平行片;9、可拆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密封件,如图1所示,设置为环状,分为直径较小的内圈垫片1和直径较大的外圈垫片2,内圈垫片1和外圈垫片2之间通过缠绕层3相连。

如图1和2所示,缠绕层3设置为长条状带体31,其一端与内圈垫片1的外圆表面固连,并绕内圈垫片1的外圆表面缠绕。为了使带体31在缠绕过程中不易沿着内圈垫片1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窜动,带体31的横截面设置为“V”形,在“V”形位置的凹陷处设置为平面状,以便增大相邻两圈带体3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带体31沿内圈垫片1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两侧还设有平行片8,两侧的平行片8大小形状均相等,且共面设置。带体31缠绕完成后,其背离内圈垫片1的一端贴设于带体31缠绕所形成的外圆表面上,采用点焊的方式将带体31背离内圈垫片1的一端固定与缠绕层3的外圆表面。

如图1和2所示,为了降低带体31松散的可能性,在缠绕层3外还套设有可拆卸的可拆卸件9,连接键设置为与缠绕层3同心的限位套4。限位套4同样设置为环形,限位套4与缠绕层3之间为过盈配合,两者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如图1和2所示,限位套4的内壁抵触于缠绕层3,其外圆表面与外圈垫片2的内壁相接触。限位套4的外圆表面设有外螺纹5,外圈垫片2的内壁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内螺纹6,以便达到可拆卸的目的。

如图1和2所示,为了在拆装时便于施力,在内圈垫片1上还设有若干骨架7。骨架7共设有三根,均从内圈垫片1的内壁处引出,引至内圈垫片1的圆心处交汇固连。骨架7和内圈垫片1共面设置。

需要将内圈垫片1从外圈垫片2上拆下时,固定住外圈垫片2,对骨架7施力将其转动,即能够将内螺纹6与外螺纹5拧松,使内圈垫片1和外圈垫片2之间相互脱离,装上新的内圈垫片1即能作为一个新的密封件投入使用。

实施例2:一种密封件,如图3和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带体31的截面呈半圆形。如此在缠绕过程中,相邻两圈带体31之间能够由圆弧面相互贴合,相互之间的间隙更小。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