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91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体阀的管体外径较大,主要是由于内部单向密封的结构过于复杂,需要较大的管体内径,使用时流体流动效率低,导致制作成本增高,而且现有技术中内部的密封结构不稳定,容易漏气,往往需要密封塞才能保持密封,这样结构更加麻烦,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流动效率低、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包括进液阀座,进液阀座上设有进液凹槽、进液孔、出液孔,进液凹槽的侧壁向外倾斜,进液凹槽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阀杆,进液孔设置于进液凹槽的底部且围绕通孔设置;出液孔呈喇叭状且由上向下孔径不断变大,阀杆底部设有阀芯,阀芯的的顶面边缘设有与出液孔配合的斜面。

作为优选,阀芯的底面为圆台形的接触头,液体泵上设有与接触头配合的凹槽,阀芯与进液阀座分离时接触头置于凹槽中。

作为优选,进液孔为弧形的,进液孔内侧边缘的弧度与通孔的弧度相同,进液孔外侧边缘与进液凹槽侧壁底部重合,进液孔的两端边缘为半圆形且与进液孔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圆滑过渡。

作为优选,阀杆的顶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螺母,螺母上固定有弹簧,进液凹槽中部的壁上设有台阶,弹簧的底端套在台阶上。

作为优选,进液阀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进液阀座通过安装孔安装于液体泵上。

作为优选,进液凹槽的侧壁倾斜角度为110°。

作为优选,阀芯上与出液孔配合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液阀座上设有进液凹槽,通过进液凹槽增大进液流动速度增大并减小静压力,避免残留压力对阀体密封产生影响;进液孔两侧的弧形边缘大大增加了进液口径,提高了进液效率;通过阀芯与出液孔接触密封避免了使用密封垫;弹簧固定在进液凹槽内的台阶上,安装拆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进液阀座的俯视图。

图3为进液阀座的剖视图。

图4为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进液阀座、2—进液凹槽、3—进液孔、4—通孔、5—侧壁、6—阀杆、6a—连接头、6b—阀芯、6c—斜面、6d—接触头、7—安装孔、8—台阶、9—弹簧、10—螺母、11—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泵的进液阀,如图1-图4所示,包括进液阀座1,进液阀座1上设有进液凹槽2、进液孔3、出液孔11,进液凹槽2的侧壁5向外倾斜,进液凹槽2的中部设有通孔4,通孔4内设有阀杆6,进液孔3设置于进液凹槽2的底部且围绕通孔4设置;出液孔11呈喇叭状且由上向下孔径不断变大,阀杆6底部设有阀芯6b,阀芯6b的的顶面边缘设有与出液孔11配合的斜面6c。进液时液体通过进液凹槽2进入,在经过进液孔3、出液孔11,并通过带有弹簧9的阀杆6与出液孔11的配合控制整个阀门的开关实现了自动控制,进液凹槽2的倾斜面6c有助于进液的缓冲,进液口径的变小与进液孔3进行配合,使得进液更加流畅。

阀芯6b的底面为圆台形的接触头6d,液体泵上设有与接触头6d配合的凹槽,阀芯6b与进液阀座1分离时接触头6d置于凹槽中。接触头6d与凹槽配合避免行程过大。

进液孔3为弧形的,进液孔3内侧边缘的弧度与通孔4的弧度相同,进液孔3外侧边缘与进液凹槽2侧壁5底部重合,进液孔3的两端边缘为半圆形且与进液孔3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圆滑过渡。大大加大了进液孔3的孔径,提高了进液效率。

阀杆6的顶端设有连接头6a,连接头6a上设有螺母10,螺母10上固定有弹簧9,进液凹槽2中部的壁上设有台阶8,弹簧9的底端套在台阶8上。

进液阀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7,进液阀座1通过安装孔7安装于液体泵上。

进液凹槽2的侧壁5倾斜角度为110°。有助于液体的缓冲,并增大液体的流速。

阀芯6b上与出液孔11配合的斜面6c的倾斜角度为30°。阀芯6b的斜面6c与出液孔11配合密封,无需密封垫圈。

总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