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用便携支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64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测绘用便携支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绘用便携支脚。



背景技术:

地理测绘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不仅需要测绘人员翻山越岭寻找恰当的测绘位置,还需要在每个测绘位置上克服各种地理情况准确进行数据测量。因为需要测绘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相应找到的测绘位置的地面情况也就差异较大,如:有的地面比较平坦,便于测绘设备的放置,有的地面坡度较大或者凹凸不平,不利于测绘设备放置;有的地面比较光滑,不利于测绘设备定位。为了使测绘设备有一个可调节的测绘点,也为了避免一般地理环境遮挡住测绘设备,一般都采用测绘支脚来支撑测绘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为测绘设备提供一个稳定放置的环境,避免测绘设备直接与地面接触、损坏测绘设备;还能通过借助测绘支脚的高度来使测绘设备达到一个无遮挡的测绘视角,使得到的测绘数据更加准确。

现有的测绘支脚一般包括用来放置测绘设备的支撑座和用来与支撑座连接的四个支杆。然而,现有的测绘支脚一般只能放置在较平坦的地面,无法直接放置在坡度较大或者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如果遇到坡度较大或者凹凸不平的地面,还需要通过石块等重物来对支杆进行额外支撑、定位,才能使测绘支脚平稳放置到定位的位置上。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因为不能快速定位,对于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可能每个测绘位置都需要额外浪费测绘人员的操作时间,给整个测绘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测绘用便携支脚,以解决现有的支脚不能快速定位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测绘用便携支脚,包括支撑座和与支撑座连接用来支撑支撑座的支杆;所述支杆为三个;每个支杆均包括与支撑座连接的上支杆和与上支杆铰接锁紧的下支杆;下支杆可向外翻转折叠至与上支杆并拢;所述下支杆为中空柱状结构;下支杆内螺纹连接有可向下伸出下支杆的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的伸出端为锋利端;所述下支杆的侧壁上设有用来使定位针伸出或者收进下支杆的旋钮。

名词解释:

向外:指远离三个支杆中间位置的方向。

向下:指朝向地面的方向。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使用时,直接将相关测绘设备放置在支撑座上,然后打开三个支杆,此时下支杆和上支杆连接起支撑作用,将上支杆和下支杆采用如实施例中的常规手段锁紧。使三个支杆支撑住支撑座以及支撑座上面放置的测绘设备。转动旋钮,使定位针伸出下支杆,快速伸进下支杆接触的土壤中固定,使无论在倾斜度多大的地面上,都能使测绘用便携支脚快速进行定位和固定。在测绘完毕后,将测绘设备从支撑座上取下。通过转动旋钮,将定位针收进下支杆中,向外翻转掰动下支杆,使下支杆和上支杆并拢,将整个测绘用便携支脚收拢成一个体积变小,便于携带的折叠设备。

本实用新型使用三个支杆来支撑支撑座,充分利用了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使支杆在能够稳定支撑支撑座的前提下,减少支杆的数量,减少整个测绘用便携支脚的整体重量。

上支杆和下支杆彼此铰接,且下支杆能够向外翻转折叠至与上支杆并拢,使上支杆和下支杆既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支杆,用来支撑支撑座,又能在携带、运送测绘用便携支脚的时候,将三个支杆分别折叠后捆绑成一团,使整个测绘用便携支脚的体积变得更小,更加便于携带和运送。

将下支杆设置为中空柱状结构,下支杆中螺纹连接可伸出下支杆的定位针,下支杆的侧壁上设有用来使定位针伸出或者收进下支杆的旋钮,使在三个支杆支撑住支撑座时,能够通过转动旋钮使定位针伸出下支杆,将下支杆定位在下支杆此时的位置上。因为定位针的伸出端为锋利端,面积小,伸出时形成的压强大,使定位针能够刺穿下支杆接触的土地,使定位针伸入并钉牢在该位置上,进而使整个支杆能够固定在这个定位好的位置上。使整个测绘用便携支脚,无论是放置在陡坡还是在平地上都能够稳定支撑住放置在其上的测绘设备。通过旋钮来控制定位针的伸出和收进,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支脚不能快速定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先将三个支脚定位好位置,然后转动伸出定位针钉牢在土地上,就可以实现快速定位。

方案二:进一步,所述下支杆内设有中空夹层,所述中空夹层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出下支杆的定位块,所述下支杆的侧壁上设有用来使定位块伸出或者收进下支杆的拉杆。

定位针一般只对那种能够刺穿的土地有作用,对于坚硬的石板或者水泥地面,使用定位针不仅不会起到定位作用,还会使定位针收到大力撞击而损坏。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定位块。定位块同样收在下支杆内,需要使用时通过摆动拉杆使定位块伸出下支杆,与地面产生摩擦力,使下支杆能够牢固定位在当前位置上。

方案三:进一步,所述定位块与地面的接触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凸起。

通过均匀分布的凸起,使定位块与地面的接触面凹凸不平,增大接触面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定位块能够更好地定位在底面上。

方案四:进一步,所述拉杆与定位块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拉杆和定位块铰接;所述中空夹层中设有供连杆上下滑动的滑道;拉杆向上摆动迫使连杆沿着滑道向下移动。

拉杆和连杆一起构成简单的连杆机构,当拉杆向上摆动,使拉杆与连杆的接触端向下抵紧连杆的顶端,迫使连杆整个沿着滑道向下运动,使连杆的底端迫使与之连接的定位块向下运动伸出下支杆。同样,当拉杆向下运动时,拉杆与连杆的接触端拉动连杆向上运动,连杆拉动定位块向上运动,将定位块收进下支杆中。

方案五:进一步,所述连杆和定位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通过复位弹簧,使在将定位块收进下支杆的时候,可以使定位块与连杆收拢在一起,以便一起被收进中空夹层中。

方案六:进一步,所述滑道下方的中空夹层中设有用来清理定位块的刷子。

当定位块每次被推动伸出或者被拉动收进中空夹层时,中空夹层中的刷子会与定位块之间产生摩擦力,将定位块上粘附的泥土等杂物刷掉,使定位块上的凸起之间不会被杂物填满,保证定位块能够在下次与地面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定位块发挥应有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座1、上支杆2、下支杆3、旋钮4、拉杆5、定位针6、定位块7、连杆8、转动柱9、转动轴10、刷子11、封堵块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测绘用便携支脚,包括支撑座1和与支撑座1铰接的,用来支撑支撑座1的三个支杆;三个支杆与支撑座1底面的铰接位置不在同一直线上。

每个支杆均包括与支撑座1连接的上支杆2和与上支杆2铰接的下支杆3;下支杆3与上支杆2的铰接点位于下支杆3和上支杆2的外侧;下支杆的顶部的外侧和上支杆底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在上支杆的底部设有用来将上支杆和下支杆进行锁紧的螺纹套。向下转动螺纹套,可以将下支杆和上支杆锁紧连接在一起,只有当下支杆和上支杆连接起支撑作用的时候锁紧。下支杆3的顶面和上支杆2的底面匹配,使上支杆2和下支杆3可以形成统一的支杆来支撑支撑座1。下支杆3可向外翻转折叠至与上支杆2并拢;这里的向外,指远离三个支杆形成的中心径向向外的方向。下支杆3为中空柱状结构;因此,下支杆3具有支杆壁和中空通道。

如图2所示,下支杆3的中空通道内设有内螺纹,下支杆3的中空通道中设置有定位针6,定位针6上设有与中空通道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下支杆3内螺纹连接有可向外伸出的定位针6;定位针6的伸出端即定位针6的底端为锋利端,方便插入到土地中;下支杆3的右侧壁上设有用来使定位针6伸出或者收进下支杆3的旋钮4。旋钮4连接有贯穿支杆壁的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右端与旋钮4焊接,转动轴10的左端焊接有一个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垂直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焊接在转动柱9上。下支杆3的顶面设有顶板,顶板的底面设有同转动柱9转动却不能使转动柱9脱离的圆槽。因此,转动柱9转动连接在中空通道之中。转动柱9的位于第二锥形齿轮的下方为转动柱9的下端,转动柱9的下端开有外螺纹,定位针6内开有具有内螺纹的盲孔,转动柱9与定位针6螺纹连接。当转动旋钮4时,转动轴10将旋钮4发生的转动传递给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将这些转动传递给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并带动转动柱9转动,转动柱9转动,使与转动柱9螺纹连接的定位针6转动,定位针6转动的同时沿着中空通道内的螺纹产生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使定位针6收进或者伸出下支杆3。

下支杆3的支杆壁内设有中空夹层,这个中空夹层形成位于中空通道左侧的支杆壁通道。这个支杆壁通道可以如图2所示为1个,也可以为分别位于定位针6前、后、左、右的四个支杆壁通道。支杆壁通道的中间设置有滑道,滑道的横截面积小于中空夹层形成的支杆壁通道的横截面积。

中空夹层的每个滑道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出下支杆3的定位块7,定位块7与地面的接触面即定位块7的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有一体成型的凸起。通过这些凸起能够增大定位块7与地面的摩擦力。下支杆3的左侧壁上贯穿有用来使定位块7伸出或者收进下支杆3的拉杆5。支杆的左侧壁上开有供拉杆5向上摆动的缺口,且该缺口的右侧与支杆的左侧壁连接有用来使拉杆5保持固定状态的封堵块12。封堵块12铰接在下支杆3的左侧壁上(即左支杆壁上),封堵块12可向内翻转,打开供拉杆5向上翻转的通道。封堵块12的外侧面涂有橡胶层,以增加封堵块12与拉杆5之间的摩擦力,使封堵块12能够更好地定位拉杆5。

定位针6一般只对那种能够刺穿的土地有作用,对于坚硬的石板或者水泥地面,使用定位针6不仅不会起到定位作用,还会使定位针6收到大力撞击而损坏。对于比较坚硬且不好刺穿的底面,需要使用定位块7。定位块7同样收在下支杆3内,需要使用时通过摆动拉杆5使定位块7伸出下支杆3,与地面产生摩擦力,使下支杆3能够牢固定位在当前位置上。

拉杆5与定位块7的顶面之间连接有连杆8;连杆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拉杆5和定位块7铰接;拉杆5向上摆动迫使连杆8沿着滑道向下移动。

拉杆5和连杆8一起构成简单的连杆8机构,当拉杆5向上摆动,使拉杆5与连杆8的接触端向下抵紧连杆8的顶端,使拉杆5在下支杆3左支杆壁的作用下,拉杆5的底端向下压连杆8的顶端,迫使连杆8整个沿着滑道向下运动,使连杆8的底端迫使与之连接的定位块7向下运动伸出下支杆3。同样,当拉杆5向下运动时,拉杆5与连杆8的接触端拉动连杆8向上运动,连杆8拉动定位块7向上运动,将定位块7收进下支杆3中。

连杆8和定位块7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定位块7的连接位置位于定位块7的非中心位置,连杆8与定位块7的连接位置为定位块7的中间位置。这样,不仅能够使连杆8作用于定位块7的中间位置,使定位块7在受力时保持受力平衡,还能使连杆8不作用在定位块7上时,定位块7被复位弹簧快速拉拢。通过复位弹簧,使在将定位块7收进下支杆3的时候,可以使定位块7与连杆8收拢在一起,以便一起被收进中空夹层中。

滑道下方的中空夹层中径向设置有向内伸的刷子11,这些刷子11为整齐排列的塑料硬条,方便用来清理定位块7。当定位块7每次被推动伸出或者被拉动收进中空夹层时,中空夹层中的刷子11会与定位块7之间产生摩擦力,将定位块7上粘附的泥土等杂物刷掉,使定位块7上的凸起之间不会被杂物填满,保证定位块7能够在下次与地面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定位块7发挥应有的定位作用。

使用时,先直接将相关测绘设备放置在支撑座1上,然后打开三个支杆,调整三个支杆的位置,使三个支杆支撑住支撑座1以及支撑座1上面放置的测绘设备,将三个支杆定位好。然后,转动旋钮4,使定位针6伸出下支杆3插进下支杆3接触的土壤中固定,使无论在倾斜度多大的地面上,都能使测绘用便携支脚快速进行定位和固定。

对于,比较坚硬的地面,则先将封堵块12向内翻转,露出供拉杆5摆动的通道。将拉杆5向上拉动或者摆动,使拉杆5压迫连杆8,连杆8压迫定位块7,使定位块7伸出中空夹层,使定位块7的底面与地面接触,通过接触面上的凸起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支杆定位在当前位置。

在测绘完毕后,将测绘设备从支撑座1上取下。通过转动旋钮4,将定位针6收进下支杆3中,通过向下转动或者摆动拉杆5,使连杆8和被复位弹簧收拢的定位块7一起收进中空夹层中。向外翻转掰动下支杆3,使下支杆3和上支杆2并拢,将整个测绘用便携支脚收拢成一个体积变小,便于携带的折叠设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