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及该水气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31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及该水气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别涉及一种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及该水气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净水供应装置中,需要用到水气混合器将臭氧混合至处理好的净水中以对其进行杀菌消毒。现有的水气混合器包括三通接头、进气管路和电磁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为通过进气管路与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相连通的进气端,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为进水端,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为出水端,电磁阀设于进气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之间,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气管路的通断。

现有的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包括阀座、线圈组件、阀芯组件和复位弹簧,其中阀座与线圈组件相连,阀座内设有过气腔,过气腔通过进气孔与外界相通,线圈组件具有与进气管路相通的进气通道。阀芯组件包括装于进气通道内的电磁杆,复位弹簧置于进气通道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电磁杆的一端相接,电磁杆的另一端设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孔的堵头。当控制器控制线圈组件通电时,线圈组件产生电磁力把电磁杆吸住,从而电磁杆带动堵头将过气孔打开,臭氧进入过气腔内,再通过进气通道进入进气管路。当控制器控制线圈组件断电时,电磁力消失,电磁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线圈组件内推出,从而电磁杆带动堵头将过气孔关闭,臭氧不能进入进气管路。

现有的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堵头和阀座均为橡胶件,长时间受臭氧的腐蚀作用会腐蚀硬化,造成密封不严并引起返水,即水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依次通过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进气管路、电磁阀,进入臭氧发生器,从而使得臭氧发生器遇水不产生臭氧并腐蚀臭氧发生器,失去利用臭氧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功能,工作可靠性低。第二,由于臭氧对电磁杆有腐蚀作用,因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最终被带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了的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及该水气混合器,密封性好,不会返水,避免出现臭氧发生器遇水不产生臭氧的情况,避免臭氧发生器被腐蚀,工作可靠性高,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包括阀座、线圈组件、阀芯组件和复位弹簧,其中阀座与线圈组件相连,阀座内设有过气腔,过气腔通过进气孔与外部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相通,线圈组件具有用于与水气混合器进气管路相通的进气通道,阀芯组件包括装于进气通道内的电磁杆,复位弹簧置于进气通道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电磁杆的一端相接,电磁杆的另一端设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孔的堵头,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过气腔内还设有对所述进气孔封口的瓷片,所述瓷片上开设连通过气孔与过气腔的通孔,所述堵头包括与电磁杆一端固连并与通孔相对的气水闸。

借由上述结构,由于电磁阀通过瓷片与气水闸配合密封过气孔,而瓷片不会被臭氧腐蚀,因而密封性好,不会返水,避免出现臭氧发生器遇水不产生臭氧的情况,避免臭氧发生器被腐蚀,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包覆所述电磁杆的密封套。

利用密封套将电磁阀包覆,可防止电磁杆被臭氧腐蚀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套在所述密封套顶端的连接件,所述气水闸通过螺母紧固在连接件上端;所述气水闸由陶瓷制成。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套在所述密封套顶端的连接件,所述气水闸与连接件顶端可拆卸相连;所述气水闸由橡胶制成。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气混合器,包括三通接头和进气管路,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为进气端,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为进水端,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为出水端,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电磁阀,线圈组件通过进气管路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支管和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支管和进气管路的一端均与进气总管相连通,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过气腔相连通,进气管路的另一端通过进气通道与过气腔相连通;进气总管的一端密封,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相连通。

为增加气流总流量,增设进气支管和进气总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支管与进气管路均与进气总管垂直,进气总管上连有水位检测器,水位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与电磁阀的控制端电连接。

由于增设水位检测器,可以及时知道水气混合器是否返水并采取解决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接头的内设有砂头,所述砂头的进气端位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内并与过气腔相连通,砂头的出气端位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之间。

砂头可用于将臭氧均匀混合至水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位检测器包括用于接地的公共电极、用于检测进气总管内水位是否超过预警水位的第一电极、用于检测外部臭氧发生器输出端与进气孔之间的臭氧输送管道内水位是否超过故障报警水位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与控制器的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分压电阻与控制器的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均为可脉冲切换的I/O口和A/D检测口复用端;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检测端之间、第二分压电阻与第二检测端之间均与电源正极电连接;还包括预警单元,所述预警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控制器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在常态下均为I/O口,控制器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在脉冲检测水位时为A/D检测口。在常态下,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以灌电流形态输入控制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电压为零伏特,不会电解水。而通过脉冲检测水位,检测时间极短,因而电解时间极短,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从而可以避免当水位超过预警水位时,公共电极与第一电极始终连成电解回路、持续电解,避免电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当控制器检测到臭氧输送管道内水位高于第二水位时,控制器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使电磁阀关闭,臭氧无法进入三通接头,同时水也无法通过电磁阀进入臭氧发生器。。

当控制器检测到进气总管内水位高于预警水位且低于故障报警水位时,控制单元控制预警单元报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控制器为STC12C5404AD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不会返水,避免出现臭氧发生器遇水不产生臭氧的情况,避免臭氧发生器被腐蚀,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水气混合器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下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左部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下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左部的爆炸图。

图6为水气混合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硬管快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产品各构件为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8为硬管快接接头,801为圆环,8011为第一圆弧部件,8012为第二圆弧部件,80121为凸肋部,802为第一硬管,8021为螺纹头,803为连接套,8031为止口,8032为凸筋,804为第二硬管,8041为法兰凸缘,805为密封圈,10为控制器,1700为电磁阀,1701为阀座,17011为过气腔,17012为进气孔,1702为线圈组件,17021为进气通道,1703为电磁杆,1704为复位弹簧,1705为进气管路,1707为瓷片,17071为通孔,1708为气水闸,1709为密封套,1710为连接件,1711为三通接头,1712为进气支管,1713为进气总管,1714为电磁阀驱动电路,1715为砂头,1716为公共电极,1717为第一电极,1718为第二电极,1719为第一分压电阻,1720为第二分压电阻,1721为螺母,1722为胶封,1723为橡胶垫圈,1724为橡胶密封件,1725为密封橡胶垫圈,1726为臭氧输送管道,1609为预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水气混合器用电磁阀1700包括阀座1701、线圈组件1702、阀芯组件和复位弹簧1704,其中阀座1701与线圈组件1702相连,阀座1701内设有过气腔17011,过气腔17011通过进气孔17012与外部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相通,线圈组件1702具有用于与水气混合器进气管路1705相通的进气通道17021,阀芯组件包括装于进气通道17021内的电磁杆1703,复位弹簧1704置于进气通道17021内且复位弹簧1704的一端与电磁杆1703的一端相接,电磁杆1703的另一端设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孔17012的堵头,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过气腔17011内还设有对所述进气孔17012封口的瓷片1707,所述瓷片1707上开设连通过气孔与过气腔17011的通孔17071,所述堵头包括与电磁杆1703一端固连并与通孔17071相对的气水闸1708。

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包覆所述电磁杆1703的密封套1709。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套在所述密封套1709顶端的连接件1710,所述气水闸1708通过螺母1721紧固在连接件1710上端;所述气水闸1708由陶瓷制成。气水闸1708与连接件1710之间设有橡胶垫圈1723。电磁阀1703与连接件1710之间设有胶封1722。阀座1701与线圈组件1702之间设有橡胶密封件1724。阀座1701与瓷片1707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垫圈172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套在所述密封套1709顶端的连接件1710,所述气水闸1708与连接件1710顶端可拆卸相连;所述气水闸1708由橡胶制成。电磁阀1703与连接件1710之间设有胶封1722。阀座1701与线圈组件1702之间设有橡胶密封件1724。阀座1701与瓷片1707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垫圈1725。

水气混合器包括三通接头1711和进气管路1705,三通接头1711的第一端为进气端,三通接头1711的第二端为进水端,三通接头1711的第三端为出水端,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电磁阀1700,线圈组件1702通过进气管路1705与三通接头1711的第一端相连。

水气混合器还包括进气支管1712和进气总管1713,所述进气支管1712和进气管路1705的一端均与进气总管1713相连通,进气支管1712的另一端与过气腔17011相连通,进气管路1705的另一端通过进气通道17021与过气腔17011相连通;进气总管1713的一端密封,进气总管1713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1711的第一端相连通。

所述进气支管1712与进气管路1705均与进气总管1713垂直,进气总管1713上连有水位检测器,水位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0电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1714与电磁阀1700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三通接头1711的内设有砂头1715,所述砂头1715的进气端位于三通接头1711的第一端内并与过气腔17011相连通,砂头1715的出气端位于三通接头1711的第二端与三通接头1711的第三端之间。

所述水位检测器包括用于接地的公共电极1716、用于检测进气总管1713内水位是否超过预警水位的第一电极1717、用于检测外部臭氧发生器输出端与进气孔17012之间的臭氧输送管道1726内水位是否超过故障报警水位的第二电极1718,第一电极1717通过第一分压电阻1719与控制器10的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二电极1718通过第二分压电阻1720与控制器10的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均为可脉冲切换的I/O口和A/D检测口复用端;第一分压电阻1719与第一检测端之间、第二分压电阻1720与第二检测端之间均与电源正极电连接。

水气混合器还包括预警单元1609,所述预警单元1609与控制器10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0为STC12C5404AD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所述进气管路1705与进气总管1713之间、所述进气管路1705与进气总管1713之间、所述进气总管1713与三通接头1711的第一端之间各通过一硬管快接接头8相连。

如图4和图5所示,硬管快接接头8包括连接套803、在待连接的第一硬管802的连接端有可与连接套803相螺接的螺纹头8021,还包括第一圆弧部件8011、第二圆弧部件8012,第二硬管804连接端有法兰凸缘8041,连接套803的内径大于法兰凸缘8041的外径,第一圆弧部件8011和第二圆弧部件8012可拆卸相连并可形成套在第二硬管804连接端的圆环801,该圆环801的外径大于法兰凸缘8041的外径,圆环801的内侧壁与第二硬管804的外侧壁相贴合,圆环801的外侧壁与连接套803的内侧壁相贴合,圆环801由连接套803外端的止口8031限位。当连接第一硬管802与第二硬管804时,首先将带有法兰凸缘8041的第二硬管804的连接端穿过连接套803,再将第一圆弧部件8011与第二圆弧部件8012连接成套在第二硬管804连接端的圆环801,最后将螺纹头8021与连接套803相螺接,即可实现第一硬管802与第二硬管804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圆弧部件8011与第二圆弧部件8012形成圆环状限位部,因而不易变形和移位,硬管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密封性能好。

所述螺纹头8021的端面上还设有密封圈805;当第一硬管802和第二硬管804连接时,密封圈805夹设于法兰边凸缘的端面与螺纹头8021的端面之间。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二硬管804处没有设置法兰凸缘8041,因而无法在螺纹头8021上设置密封圈805。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二硬管804处设有法兰凸缘8041,因而可以与螺纹头8021上的密封圈805相抵接,实现密封效果。

所述第一圆弧部件8011上开设凹槽,所述第二圆弧部件8012上设有可卡设于凹槽内的凸肋部80121。安装时,直接将凸肋部80121对准凹槽,再将连接套803向外端一拉,即可实现第一圆弧部件8011与第二圆弧部件8012的连接,方便快捷。

所述连接套803外周还设有便于拧紧着力的凸筋8032。

所述第一硬管802和第二硬管804为PVC硬管。第一硬管802和第二硬管804的直径范围均为2.5mm~250m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