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731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上进水淋浴柱包括作为顶喷或莲蓬头的弯管和花洒插座的升降杆直管,以及手持花洒的接头,在卫浴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了切换水路,通常是在直管内安装两根小管作为进出水回路,或者是将小管直接与弯管焊接,造成弯管长度长,需要浪费大量的包装材料,安装麻烦。现有的结构都是上进水后往下流至切换把手位置的分水组件进行分水后返回至上出水,水路通过的管道路线较长,热量被局部散发掉,浪费了热能。固定座需要安装分水组件,使得固定座结构复杂。现有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先确认目前淋浴柱切换状态处于顶喷或者花洒出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间设置有下出水管,所述上固定座上端联接有上出水管,所述上固定座内设置有进水道,所述上固定座内设置有分水接头,所述分水接头上设置有与进水道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水接头设置有与上出水管相连通的第一出水道,所述分水接头设置有与下出水管相连通的第二出水道,所述分水接头内设置用于控制进水道与第一出水道或第二出水道相连通的分水件,所述下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分水件升降的切换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把手与分水件间设置有位于下出水管内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经固定螺钉与切换把手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水件上套设有与第一出水道或第二出水道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分水接头上还套设有与连杆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水接头内设置有与分水件相配合的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出水管经一接头相联接,所述接头内周壁与分水接头、连杆外周壁形成用于过水的第二出水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座下端设置有与切换把手相联接的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座经第一锁紧螺钉与下出水管下端相联接,所述上固定座经第二锁紧螺钉与上出水管进水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分水接头直接安装于上固定座,水流动线路短,减少热能散发节约能源。

2、下出水管为固定管及出水管路用,一管两用,节约了材料。

3、出水用接头与两固定座为一体,无需增加出水接头,节约制造成本。

4、下固定座无需装分水组件,其结构简单,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提拉切换淋浴柱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的上固定座10和下固定座20,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间设置有下出水管30,所述上固定座上端联接有上出水管40,所述上固定座内设置有进水道11,所述上固定座内设置有分水接头50,所述分水接头上设置有与进水道相连通的进水口51,所述分水接头设置有与上出水管相连通的第一出水道52,所述分水接头设置有与下出水管相连通的第二出水道53,所述分水接头内设置用于控制进水道与第一出水道或第二出水道相连通的分水件60,所述下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分水件升降的切换把手70。

为了更好的实现在下面对上面分水的控制,所述切换把手70与分水件间设置有位于下出水管内的连杆71,所述连杆一端经固定螺钉72与切换把手相联接。

为了实现该淋浴柱的密封性,所述分水件60上套设有与第一出水道或第二出水道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61,所述分水接头上还套设有与连杆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62。

进一步的,所述分水接头内设置有与分水件相配合的复位弹簧63;更具体的说: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间,同时该复位弹簧主要套设在分水件的下半部,这样可以实现在关水后,水路回到原始的出水状态。

再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出水管经一接头64相联接,所述接头内周壁与分水接头、连杆外周壁形成用于过水的第二出水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座下端设置有与切换把手相联接的固定座90。所述下固定座经第一锁紧螺钉91与下出水管下端相联接,所述上固定座经第二锁紧螺钉92与上出水管进水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1、本结构分水接头直接固定于上固定座上,水进入上固定座后直接出下出水或上出水(其中的一种,无需再回水设计)。分水件与切换把手设计城联动模式,安装简洁、装配误差小,通过切换把手的提拉动作实现分水件的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出水的切换,进行上出水(顶喷出水)或者下出水(花洒出水)水直接从分水接头到达对应的出水管,水流动线路短,减少热能散发,节约能源。

2、本结构的当进水关闭时,切换组件(分水件和连杆等部件)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原始出水状态,初始使用无需关注出水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以下出水为默认的出水状态,也就是说:打开水路,水从上固定座进入第二出水道实现下出水,此时分水件堵住第一出水道,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保持此状态,当需要上出水时,向下拉切换把手,此时分水件将第二出水道堵住,打开第一出水道,水从上固定座进入第一出水道实现上出水,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保持此状态,需要再次切换下出水时,只要向上提切换把手即可。当关闭水路时,分水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的下出水状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