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水泵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455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水泵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泵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多个直径差相等的带轮、依次组合而成的汽车水泵带轮。



背景技术:

汽车水泵是汽车冷却系统强制循环的主要部件,采用离心式水泵。其基本结构由水泵壳体、带轮、水泵轴及轴承或轴连轴承、水泵叶轮和水封装置等零件构成。其中,带轮是汽车水泵上主要的传动部件,现有的带轮主要直径相等的传统带轮,只能适用固定某中型号和长度的传动带,通用性差,不能适用不同长度和型号的传动带,不便于维修,而且带轮的带槽数量固定,使用起来不灵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结合自身经验研发了一种由多个直径差相等的带轮、依次组合而成的汽车水泵带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使用锁紧拉杆将多个直径差相等的带轮、依次组合在一起,组合成阶梯式组合带轮,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传动带,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不同带槽数量的带轮,大大的增加了汽车水泵带轮的通用性,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传动带,便于维修,增加了带轮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水泵带轮,该带轮是由大带轮、小带轮和中间带轮组成的阶梯式组合带轮。

所述大带轮、小带轮和中间带轮上均设有用以安装在汽车水泵轴上的轴孔、用以套装传动带的带槽、用以与设于所述汽车水泵轴上的轴键槽配合使用安装长键的孔键槽,所述大带轮和小带轮上都沿圆周均匀设有用以安装锁紧拉杆的沉头孔,所述中间带轮上沿圆周均匀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锁紧拉杆的通孔,所述大带轮和中间带轮上均设有用以定位和安装的圆周凸起,所述小带轮和中间带轮上均设有用以与所述圆周凸起相配合的圆周凹槽。

所述中间带轮的数量不少于一个且相邻所述中间带轮之间保持相同的直径差,直径最大的所述中间带轮与所述大带轮配合,直径最小的所述中间带轮与所述小带轮配合,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沉头孔的数量相同。

所述大带轮与直径最大的所述中间带轮的直径差等于直径最小的所述中间带轮和所述小带轮的直径差等于相邻所述中间带轮之间的直径差。

所述沉头孔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所述锁紧拉杆的数量与所述沉头孔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锁紧拉杆将多个直径差相等的带轮、依次组合在一起,组合成阶梯式组合带轮,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传动带,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不同带槽数量的带轮,大大的增加了汽车水泵带轮的通用性,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传动带,便于维修,增加了带轮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或技术特征,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技术特征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水泵带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水泵带轮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水泵带轮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所示的一种汽车水泵带轮,该带轮是由大带轮11、小带轮13和中间带轮12组成的阶梯式组合带轮1。

所述大带轮11、小带轮13和中间带轮12上均设有用以安装在汽车水泵轴2上的轴孔101、用以套装传动带的带槽100、用以与设于所述汽车水泵轴2上的轴键槽21配合使用安装长键3的孔键槽102,所述大带轮11和小带轮13上都沿圆周均匀设有用以安装锁紧拉杆4的沉头孔103,所述中间带轮12上沿圆周均匀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锁紧拉杆4的通孔104,所述大带轮11和中间带轮12上均设有用以定位和安装的圆周凸起105,所述小带轮13和中间带轮12上均设有用以与所述圆周凸起105相配合的圆周凹槽106。

所述中间带轮12的数量不少于一个且相邻所述中间带轮12之间保持相同的直径差,直径最大的所述中间带轮12与所述大带轮11配合,直径最小的所述中间带轮12与所述小带轮13配合,所述通孔104的数量与所述沉头孔103的数量相同。

所述大带轮11与直径最大的所述中间带轮12的直径差等于直径最小的所述中间带轮12和所述小带轮13的直径差等于相邻所述中间带轮12之间的直径差。

所述沉头孔103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所述锁紧拉杆4的数量与所述沉头孔103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锁紧拉杆4将多个直径差相等的带轮、依次组合在一起,组合成阶梯式组合带轮,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传动带,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不同带槽数量的带轮,大大的增加了汽车水泵带轮的通用性,使得汽车水泵带轮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传动带,便于维修,增加了带轮使用的灵活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