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胶消防水带用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482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胶消防水带用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胶消防水带用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水带是用来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软管。传统的消防水带是由编织的带胚和内衬层结合而成的。但是由于消防水带的使用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编织的带胚其抗磨性不好。同时内衬层也容易老化,从而导致爆破压力较低,安全可靠性不好。

随着使用,消防水带上容易出现漏水现象。消防水带一旦出现漏水必然影响使用效果,而且后期需要更换水带,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漏效果好,操作方便,收纳方便快捷的双面胶消防水带用堵漏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的承载体和堵漏组件;所述承载体包括承载管体,承载管体的一端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所述堵漏组件包括堵漏管体,堵漏管体的内侧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安装槽;所述环状安装槽内安装设有沿环状安装槽分布且呈环形的堵漏气囊,堵漏气囊上设有充气嘴;所述堵漏管体滑动设置在承载管体内。

上述承载管体的侧面设有沿其轴线延伸且与承载管体的内部相通的滑槽;所述堵漏气囊的充气嘴从堵漏管体穿出,且充气嘴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堵漏管体与承载管体同轴;所述充气嘴上设有弹性卡舌;所述滑槽上设有与弹性卡舌配合的收纳位锁紧孔和伸出位锁紧孔。弹性卡舌从收纳位锁紧孔向伸出位锁紧孔移动时,堵漏管体从承载管体内向外伸出。

上述堵漏气囊位于堵漏管体的内侧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堵漏管体同轴的环形凸条。

作为优化,可字在承载管体内对称滑动设有两个堵漏管体;滑槽的两端均设有与对应的堵漏管体上充气嘴的弹性卡舌配合的收纳位锁紧孔和伸出位锁紧孔。

上述堵漏管体的外侧面设有荧光标识。

上述承载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包括三个沿承载管体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螺纹连接块,三个第一螺纹连接块上均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上;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包括三个沿承载管体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连接块,三个第二螺纹连接块上均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上;上一个承载管体的第一螺纹连接部的内螺纹可以下一个承载管体的第二螺纹连接部的外螺纹对应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带体上的漏水处进行堵漏,从而不仅能保证在应急状态下的使用,还能减少水带的报废率,降低使用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充气来实现堵漏,操作方便快捷,并且不使用时可以将堵漏组件收纳起来并与水带接头连接成一体,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堵漏组件可以加大堵漏范围,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4)本实用新型中堵漏管体上的荧光标识,进一步提高救生标识作用;

(5)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管体两端的第一螺纹连接部、第二螺纹连接部可以实现多个堵漏组件的拼接,从而满足多点堵漏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的承载体和堵漏组件1;所述承载体包括承载管体2,承载管体2的一端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所述堵漏组件1包括堵漏管体11,堵漏管体11的内侧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安装槽;所述环状安装槽内安装设有沿环状安装槽分布且呈环形的堵漏气囊12,堵漏气囊12上设有充气嘴13;所述堵漏管体11滑动设置在承载管体2内。

所述承载管体2的侧面设有沿其轴线延伸且与承载管体的内部相通的滑槽21;所述堵漏气囊12的充气嘴13从堵漏管体11穿出,且充气嘴13滑动设置在滑槽21内;所述堵漏管体11与承载管体2同轴;所述充气嘴13上设有弹性卡舌;所述承载管体2内对称滑动设有两个堵漏管体11;滑槽21的两端均设有与对应的堵漏管体11上充气嘴13的弹性卡舌配合的收纳位锁紧孔和伸出位锁紧孔。弹性卡舌从收纳位锁紧孔向伸出位锁紧孔移动时,堵漏管体11从承载管体2内向外伸出。

所述堵漏气囊12位于堵漏管体11的内侧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堵漏管体11同轴的环形凸条。

所述堵漏管体11的外侧面设有荧光标识。

(实施例二)

见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具有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的承载体和堵漏组件1;所述承载体包括承载管体2,承载管体2的一端与水带接头配合连接;所述堵漏组件1包括堵漏管体11,堵漏管体11的内侧设有与其同轴的环状安装槽;所述环状安装槽内安装设有沿环状安装槽分布且呈环形的堵漏气囊12,堵漏气囊12上设有充气嘴13;所述堵漏管体11滑动设置在承载管体2内。

所述承载管体2的侧面设有沿其轴线延伸且与承载管体的内部相通的滑槽21;所述堵漏气囊12的充气嘴13从堵漏管体11穿出,且充气嘴13滑动设置在滑槽21内;所述堵漏管体11与承载管体2同轴;所述充气嘴13上设有弹性卡舌;所述承载管体2内对称滑动设有两个堵漏管体11;滑槽21的两端均设有与对应的堵漏管体11上充气嘴13的弹性卡舌配合的收纳位锁紧孔和伸出位锁紧孔。弹性卡舌从收纳位锁紧孔向伸出位锁紧孔移动时,堵漏管体11从承载管体2内向外伸出。

所述堵漏气囊12位于堵漏管体11的内侧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堵漏管体11同轴的环形凸条。

所述堵漏管体11的外侧面设有荧光标识。

所述承载管体2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接部22,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接部23;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22包括三个沿承载管体2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螺纹连接块,三个第一螺纹连接块上均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上;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23包括三个沿承载管体2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连接块,三个第二螺纹连接块上均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在同一条螺旋线上;上一个承载管体2的第一螺纹连接部22的内螺纹可与下一个承载管体2的第二螺纹连接部23的外螺纹对应配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