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钢丝绳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476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钢丝绳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拉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钢丝绳枪。



背景技术:

对输送管道的泄漏法兰进行带压堵漏时,会用到钢丝绳缠绕在泄漏点,将泄漏点封闭后用钢丝绳锁紧,从而实现带压密封,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在对钢丝绳操作,无法实现有效的拉紧,从而导致锁紧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液压钢丝绳枪。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压钢丝绳枪,包括液压缸筒以及与所述液压缸筒密封连接的缸盖,所述缸盖通过中心安装孔固定套接在所述液压缸筒内的中空导柱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中空导柱的外壁与中空活塞的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活塞的底部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活塞的外壁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封闭空腔中安装有活塞复位弹簧;所述中空导柱的内壁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液压油腔;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中空活塞可自所述液压缸筒的前端伸出,而卸压后在所述活塞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

所述缸盖的侧壁上螺纹安装液压油接头,与所述液压油腔连通。

所述中空活塞的底部具有环形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液压缸筒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中空导柱的外壁与中空活塞的内壁之间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复位弹簧由所述凸台以及所述液压缸筒的顶端的活塞出口所形成的环形限位部而安装在所述封闭空腔中。

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凸台的外壁上的密封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中空活塞的内壁底部的密封槽中。

所述活塞出口的内壁与所述中空活塞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圈,安装在所述活塞出口的内壁上的密封槽中。

所述缸盖与所述液压缸筒之间安装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安装在所述液压缸筒的外壁上密封槽中。

所述缸盖与所述液压缸筒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液压钢丝绳枪由于是中空结构设置,在堵漏用的钢丝缠在泄漏点后,将钢丝缠的两端穿过液压钢丝绳枪后,通过在缸盖的后端用钢丝缠锁将钢丝缠锁紧,通过液压力使中空活塞顶出于液压缸筒,对设在活塞前端的安装在钢丝缠上的钢丝缠锁进行顶紧后螺栓固定,从而实现对钢丝绳的拉紧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钢丝绳枪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钢丝绳枪的中空活塞伸出后的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钢丝绳枪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液压钢丝绳枪的作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液压钢丝绳枪,包括液压缸筒1以及与所述液压缸筒密封连接的缸盖2,所述缸盖通过其中心安装孔固定套接在所述液压缸筒内的中空导柱3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中空导柱的外壁与中空活塞4的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活塞的底部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内壁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活塞的外壁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封闭空腔5中安装有活塞复位弹簧6;所述中空导柱的内壁与所述液压缸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液压油腔14;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中空活塞可自所述液压缸筒的前端伸出,而卸压后在所述活塞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

其中,所述缸盖的侧壁上有螺纹接口12,用于螺纹安装液压油接头13,螺纹接口12与所述液压油腔连通。

其中,所述中空活塞的底部具有环形设置的凸台41,所述凸台与所述液压缸筒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9,所述中空导柱的外壁与中空活塞的内壁之间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活塞复位弹簧由所述凸台41以及所述液压缸筒的顶端的活塞出口11所形成的环形限位部而安装在所述封闭空腔5中。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凸台的外壁上的密封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中空活塞的内壁底部的密封槽中。

其中,所述活塞出口的内壁与所述中空活塞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圈7,安装在所述活塞出口的内壁上的密封槽中。

其中,所述缸盖与所述液压缸筒之间安装第四密封圈8,所述第四密封安装在所述液压缸筒的外壁上密封槽中。

其中,所述缸盖与所述液压缸筒螺纹连接。

参见图4所示,在拉紧钢丝缠使用时,由于是中空结构设置,在堵漏用的钢丝绳300缠在泄漏法兰200的泄漏点后,将钢丝绳的两端穿过前端的钢丝缠锁400、液压钢丝绳枪100、后端的钢丝接紧锁500后,通过后端的钢丝锁500先将钢丝缠锁紧,在后端的钢丝缠锁的支撑下,液压钢丝绳枪通过液压力使中空活塞顶出于液压缸筒,对设在活塞前端的安装在钢丝缠上的钢丝缠锁400进行顶紧,使钢丝绳将泄漏法兰的泄漏点密封紧密后中,用前端的钢丝缠锁将钢丝绳销量在泄漏法兰上,之后,卸掉后端的钢丝锁,取下液压钢丝绳枪,将多余的钢丝绳剪断,完成对钢丝绳的拉紧后锁紧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