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20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620412A公开了一种速热水龙头,包括下端设有进水口且上端有出水口的外壳,所述进水口处安装一分别与发热管及电源连接的水压开关,并与进水口连接件螺纹连接,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手动调节开关设在外壳侧面,电热膜发热管设置在外壳内,其两端分别与法兰端子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法兰端子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发热管内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发热管上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器。

现有技术中,温度控制器均设置在发热管上或者设置在主体的加热腔内,由于温度控制器过于贴近发热管(热源),导致其测出的温度难以真正反映出水温,测温误差一般在5度以上,无法实现准确限温。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其限温探头设置在出水盖的出水通道内,能够真实反映出水温,测温误差小,限温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包括设有加热腔和电器腔的主体,加热腔内设有加热元件,电器腔设有控制板,主体上盖接有出水盖,所述出水盖内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用于防止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定值的限温探头,限温探头与控制板或加热元件电连接,限温探头实时检测出水通道水温,当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温探头所设定的限定值时,其反馈至控制板以断开加热元件的供电或直接切断加热元件的供电。

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由下至上连通设置的进水筒、缓冲腔及出水嘴,进水筒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缓冲腔的横向截面积,缓冲腔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水嘴的横向截面积。

所述进水筒的横向截面呈圆形,其开口端伸入加热腔内,缓冲腔的截面积呈矩形,出水嘴的横向截面呈圆形。

所述进水筒、缓冲腔及出水嘴的中心线与主体、出水盖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所述出水盖对应出水通道的位置设有导温盖,导温盖的前导温面嵌入出水通道内,限温探头的感温面与导温盖的后导温面紧贴。

所述导温盖与出水盖一体成型,导温盖的外缘凸设有防滑纹。

所述导温盖的前导温面与出水通道的内腔表面平齐,导温盖的后导温面凹设在导温盖上,该凹设的位置形成容纳限温探头的容置腔。

所述限温探头通过其支架固定安装在出水盖上。

所述主体与出水盖之间设有与电器腔连通的布线口。

所述主体与出水盖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限温探头设置在出水盖的出水通道内,远离发热源,其测出的水温能够反映较为真实的出水水温,测温误差在0.5度以内,限温准确,防止烫伤人体,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出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具有限温功能的速热水龙头,包括设有加热腔11和电器腔12的主体1,加热腔11内设有加热元件13,电器腔12设有控制板,加热元件13与控制板电连接,以满足加热使用,主体1上盖接有出水盖2,所述出水盖2内设有与加热腔11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用于防止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定值的限温探头3,限温探头3与控制板或加热元件13电连接,限温探头3实时检测出水通道水温,当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温探头3所设定的限定值时,其反馈至控制板以断开加热元件13的供电或直接切断加热元件13的供电。

本速热水龙头使用时,加热元件13对加热腔11内的水加热,加热腔11内经过加热的水通过出水盖2的出水通道输出,在热水输出过程中,热水通过出水通道把热量传递至限温探头3上,远离发热源,不会受发热源影响,其测出的水温能够反映较为真实的出水水温,测温误差在0.5度以内,并且限温探头3为独立的探头(如电子式突跳温控探头或者机械式突跳温控探头;当采用电子式突跳温控探头时,限温探头3与控制板电连接,当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温探头3所设定的限定值时,其反馈至控制板以断开加热元件13的供电;当采用机械式突跳温控探头时,限温探头3与加热元件13电连接,当出水通道水温超出限温探头3所设定的限定值时,其直接断开加热元件13的供电),能够专门用于水温是否超出限定值的检测,检测更加准确,使限温动作更准确,能够更好地防止烫伤人体,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当出水通道的水温降低低于限定值时,限温探头3自动复位,重新恢复加热元件13的工作,保证其正常出水。

所述出水通道包括由下至上连通设置的进水筒21、缓冲腔22及出水嘴23,进水筒21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缓冲腔22的横向截面积,缓冲腔22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水嘴23的横向截面积。该技术方案使出水水流依次流经进水筒21、缓冲腔22及出水嘴23,产生汇流作用,增大出水压力。

所述进水筒21的横向截面呈圆形,其开口端伸入加热腔11内,保证进入进水筒21内的水已经在加热腔11内均匀加热,减小热水温度浮动现象,缓冲腔22的截面积呈矩形,出水嘴23的横向截面呈圆形。缓冲腔22独特的形状能够在出水阶段产生紊流,经过紊流后缓冲腔22内的水流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减小温度浮动现象。

所述进水筒21、缓冲腔22及出水嘴23的中心线与主体1、出水盖2的中心线相互重合,进一步保证进入出水通道内的水已经在加热腔11内均匀加热,进一步减小热水温度浮动现象。

所述出水盖2对应出水通道的缓冲腔22位置设有导温盖31,导温盖31的前导温面嵌入出水通道的缓冲腔22内,限温探头3的感温面与导温盖31的后导温面紧贴,缓冲腔22内的水在流动时,能够通过导温盖31把热量传递至限温探头3的感温面,使限温探头3能够准确检测水温是否超过限定值。

所述导温盖31与出水盖2一体成型,导温盖31的外缘凸设有防滑纹33,其与出水盖2的缓冲腔22一体成型后更加稳固,固定环31可优选采用金属铜制成,导热效果好,避免影响测温。

所述导温盖31的前导温面与出水通道的内腔表面平齐,避免对水产生阻力,而且表面积更大,测温更准确,导温盖31的后导温面凹设在导温盖31上,该凹设的位置形成容纳限温探头3的容置腔32,结构体积更加紧凑,适合速热水龙头小型化设计。

所述限温探头3通过其支架固定安装在出水盖2上,支架可通过螺钉或卡扣安装在出水盖2上,装配方便。

所述主体1与出水盖2之间设有与电器腔12连通的布线口14,便于限温探头3的布线。

所述主体1与出水盖2之间通过密封圈5密封,主体1与出水盖2可通过螺纹、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