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腐复合管以及设有该系统的防腐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324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腐复合管以及设有该系统的防腐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的防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腐复合管。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由于重量轻、耐腐蚀、抗冲击和抗拉强度好、摩擦系数小、流体阻力小、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领域,发展迅猛,然而塑料管材的结构不够牢固,而钢管能克服上述缺点,然而钢管由于本身材质的性质,存在易腐蚀、易生锈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复合管。

但现有的复合管一般对常温下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氢氟酸)、稀硝酸、碱和盐溶液都有良好的耐蚀性,但由于液体在管道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管道堵塞,造成液体在管道停留的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液体与管道的接触时间,产生了额外的腐蚀,造成管道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液体在管道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管道堵塞,造成液体在管道停留的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液体与管道的接触时间,产生了额外的腐蚀,造成管道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腐复合管,耐腐蚀管的圆形出口端的半径大于圆形进口端的半径,钢管为与耐腐蚀管相适配的结构,当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进口小,出口大,不容易产生堵塞,加快液体流动,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液体在管道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管道堵塞,造成液体在管道停留的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液体与管道的接触时间,产生了额外的腐蚀,造成管道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腐复合管,包括耐腐蚀管和设在耐腐蚀管外的钢管,所述耐腐蚀管包括圆形进口端、圆形出口端以及连接圆形进口端和圆形出口端的连接主管, 所述圆形出口端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形进口端的半径,所述钢管为与所述耐腐蚀管相适配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出口端伸出所述钢管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出口端伸出所述钢管的端部的长度为0.5-2mm。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出口端的半径大于所述圆形进口端的半径5-30mm。

进一步地,所述耐腐蚀管为聚乙烯管或聚氯乙烯管。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方便固定的进口端连接法兰和出口端连接法兰。

进一步地,跟圆形出口端的设计一样,所述圆形进口端伸出所述钢管的端部,所述圆形进口端伸出所述钢管的端部的长度为0.5-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腐复合管,耐腐蚀管的圆形出口端的半径大于圆形进口端的半径,钢管为与耐腐蚀管相适配的结构,当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进口小,出口大,不容易产生堵塞,加快液体流动,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液体在管道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管道堵塞,造成液体在管道停留的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液体与管道的接触时间,产生了额外的腐蚀,造成管道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问题;

(2)圆形进口端伸出钢管的端部,圆形进口端伸出钢管的端部的长度为0.5-2mm,这样进行法兰固定时,不会因为加工误差的问题,造成两个耐腐蚀管之间不能贴合密封的问题。也就是说假如耐腐蚀管的端部和钢管的端部齐平,当钢管出现加工误差时,稍微比耐腐蚀管突出了一点,此时固定法兰后,虽然钢管紧密贴合了,但耐腐蚀管之间出现了间隙。

(3)圆形出口端的半径大于圆形进口端的半径5-30mm,经过试验证明,不会产生堵塞,而且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腐复合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腐复合管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E-E处剖面图;

图中:1.耐腐蚀管,2.钢管,3.进口端连接法兰,4.出口端连接法兰,A0.圆形进口端,B0.圆形出口端,C0.连接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中F的方向为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防腐复合管,包括耐腐蚀管1和设在耐腐蚀管1外的钢管2,耐腐蚀管1包括圆形进口端A0、圆形出口端B0以及连接圆形进口端A0和圆形出口端B0的连接主管C0, 圆形出口端B0的半径大于圆形进口端A0的半径,钢管2为与耐腐蚀管1相适配的结构,圆形出口端B0伸出钢管2的端部,圆形出口端B0伸出钢管2的端部的长度为0.5-2mm。

作为优选,圆形出口端B0的半径大于圆形进口端A0的半径5-30mm。

作为优选,耐腐蚀管1为聚乙烯管或聚氯乙烯管。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圆形进口端A0伸出钢管2的端部,圆形进口端A0伸出钢管2的端部的长度为0.5-2mm。

优选地,钢管2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方便固定的进口端连接法兰3和出口端连接法兰4。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