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3206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V形卡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V形卡箍。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力机车牵引电机与冷却风机之间连接的软风道一般包括上下法兰、风道布筒和骨架,所述骨架安装在风道布筒内并经多个卡箍连接固定;由于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致使骨架与卡箍之间易产生松动,导致骨架掉落使软风道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形卡箍,它采用一体弯曲成型且侧边设置圆形凸部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骨架与卡箍之间易松动的缺陷,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使用和安装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V形卡箍,它包括一体弯曲成V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端为圆弧部并与本体开口端的两侧边相切连接,该本体开口端的两侧边分别对称设置一对或多对圆形凸部,且圆形凸部从本体两侧边的内壁伸出。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本体开口端两侧边的夹角θ为20°~22°。

所述圆形凸部伸出本体两侧边内壁的高度为本体材料厚度的2~3倍。

所述圆形凸部由本体两侧边采用模具拉伸成型而成。

所述圆形凸部靠近本体的开口端而远离本体底端的圆弧部。

所述本体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且其厚度为0.5~0.6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本体的两侧边对称设置圆形凸部,有利于进一步夹紧骨架保持在本体底端的圆弧部内,并使骨架不能轻易脱离本体底端的圆弧部,而两侧边对称设置圆形凸部有利于保持两侧受力平衡,保障夹紧的稳定性;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本体的底端为圆弧部并与本体开口端的两侧边相切连接,圆弧部用于配装夹紧工件,而两侧边相切连接方便安装,只需轻微按压本体底端的圆弧部就能使本体的圆弧部夹紧骨架,安装快捷,且夹紧牢固可靠;

(Ⅲ)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弯曲成V形状的本体,提高了V形卡箍的强度且保持本体不易变形,可有力保障V形卡箍对骨架夹紧牢固可靠,不易松动;

(Ⅳ)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弯曲成型且侧边设置圆形凸部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骨架与卡箍之间易松动的缺陷,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使用和安装方便,能保障夹紧牢固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电力或内燃机车冷却软风道配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本体,11-圆形凸部,12-圆弧部,13-侧边,θ-本体两侧边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V形卡箍,它包括一体弯曲成V形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底端为圆弧部12并与本体1开口端的两侧边13相切连接,该本体1开口端的两侧边13分别对称设置一对或多对圆形凸部11,且圆形凸部11从本体1两侧边13的内壁伸出;设置圆形凸部11是为了进一步夹紧骨架保持在本体1的圆弧部12内,并使骨架不能轻易脱离圆弧部12,同时本体1两侧边13上相邻的圆形凸部11之间的距离则根据本体1的长度进行合理设计,一般多对圆形凸部11采用均匀对称分布于本体1的两侧边13上,便于保障V形卡箍本体1两侧受力均衡,可延长卡箍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本体1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且其厚度优选为0.5~0.6mm,材料选择太薄则制作加工困难,如果材料太厚则浪费原材料且安装困难;当然也可选择弹性材料制作本体1,此时材料厚度可选为0.6~0.8mm,因为弹性材料的强度相比不锈钢材料要较差。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圆形凸部11由本体1两侧边13采用模具拉伸成型而成,一般圆形凸部11伸出本体1两侧边13内壁的高度为本体1材料厚度的2~3倍,此时本体1两侧边13的夹角θ设为20°~22°,采用该种结构方便圆形凸部11的模具拉伸成型和本体1的V形弯曲成型;所述本体1的整体制作工艺顺序为下料--拉伸成型圆形凸部--本体V形弯曲成型;所述圆形凸部11靠近本体1的开口端而远离本体1底端的圆弧部12,采用该结构方便本体1的V形弯曲成型,便于防止圆形凸部11干扰后续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