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锤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546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锤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锤吸收器。



背景技术:

“水锤效应”是指在水管内部,管内壁光滑,水流动自如。当打开的阀门突然关闭,水流对阀门及管壁,尤其是对阀门会产生一个压力,由于管壁光滑,后续水流在惯性的作用下,迅速达到最大,并产生破坏作用,这就是水利学当中的“水锤效应”。

水锤引起的压强升高,可达管道正常工作压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种大幅度的压强拨动,引起管道强烈振动,管道接头断开,破坏阀门,严重的造成管道爆管,沿途房屋渍水,供水管网压力降低。

现有的角阀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阀杆的内端与阀芯相连,阀杆的外端伸出阀体并与手柄相连,阀体的一端为进水端,阀体的另一端为出水端,通过手柄带动阀杆转动,使得阀芯转动以实现进水端与出水端的截断或连通。目前的角阀都不具备有效防止水锤效应的功能,工作稳定性不高,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水锤吸收器,安装于角阀之上,防止角阀出现水锤效应,同时,实现对能够吸收的水锤压力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锤吸收器,包括与角阀连接的接头、向上开口的主体以及滑动设置于主体内的活塞,接头与主体的开口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锤吸收器还包括一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主体内设置于活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设置于主体下部的第二连接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连接件的下部形成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下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件包括形成于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且与主体内壁滑动设置的滑动部、形成于滑动部上方的第二连接柱、形成于滑动部下方且穿过主体下壁的调节柱,第二连接柱的上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柱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柱上,所述调节柱上穿过主体下壁部分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的下壁为一平面,调节柱上套设有垫块,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旋合于调节柱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主体内壁滑动连接的方式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滑动部外周壁上放射状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主体内壁上纵向布置有多个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导向条,通过设置在主体内壁上设置导向条,在滑动部上开设滑槽,在调节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初始压缩量时,对第二连接件的上下运动具有导向作用。

再改进,所述接头和主体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活塞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主体底壁和调节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这样,使得主体内部形成密封状态,使得活塞被压缩时,主体内部的空气同时也会被压缩,压缩一定量后,主体内部的空气对活塞具有反作用力。

再改进,所述活塞的下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部形成有活塞柱,活塞柱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将第一连接件和活塞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一连接件和活塞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水锤吸收器安装于角阀上,当角阀上的水管出现异常造成水锤现象时,高压水流推动主体内的活塞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存储能量,消除了不规则的水击波震荡,保护了设备,本发明利用两个弹簧内外镶套的形式,提高了吸收水击波震荡的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使用前通过调节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旋紧度,调节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预压力,设置水锤吸收器工作的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锤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第二连接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中的水锤吸收器,包括与角阀连接的接头1、向上开口的主体2、活塞8、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一弹簧41、第二弹簧42、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第一螺母71和第二螺母72。

其中,活塞8滑动设置于主体2内,接头1与主体2的开口处连接,水锤吸收器还包括一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主体2内设置于活塞8底部的第一连接件31、设置于主体2下部的第二连接件32、第一弹簧41、第二弹簧42、第一螺母71和第二螺母72,第一连接件31的下部形成有第一连接柱311,第一连接柱311下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件32包括形成于第二连接件32的中部且与主体2内壁滑动设置的滑动部323、形成于滑动部323上方的第二连接柱321、形成于滑动部323下方且穿过主体2下壁的调节柱322,第二连接柱32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24,第一弹簧4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弹簧41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凹槽324内,第二弹簧32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柱311上,第二弹簧42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柱321上,所述调节柱322上穿过主体2下壁部分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2的下壁为一平面,调节柱322上套设有垫块6,所述第一螺母71和第二螺母72旋合于调节柱322之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螺母旋紧调节柱322,防止在水锤作用下螺母出现震动脱落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活塞8的下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上部形成有活塞柱312,活塞柱312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将第一连接件31和活塞8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一连接件31和活塞8的安装。

另外,第二连接件32与主体2内壁滑动连接的方式为,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滑动部323外周壁上放射状开设有多个滑槽325,所述主体2内壁上纵向布置有多个与所述滑槽325相适配的导向条21,通过设置在主体2内壁上设置导向条21,在滑动部323上开设滑槽325,在调节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初始压缩量时,对第二连接件32的上下运动具有导向作用。

此外,接头1和主体2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活塞8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1,主体2底壁和调节柱32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2,这样,使得主体2内部形成密封状态,使得活塞8被压缩时,主体2内部的空气同时也会被压缩,压缩一定量后,主体2内部的空气对活塞8具有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将水锤吸收器安装于角阀上,当角阀上的水管出现异常造成水锤现象时,高压水流推动主体2内的活塞8压缩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存储能量,消除了不规则的水击波震荡,保护了设备,本发明利用两个弹簧内外镶套的形式,提高了吸收水击波震荡的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使用前通过调节第一螺母71和第二螺母72的旋紧度,调节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预压力,设置水锤吸收器工作的水压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