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06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支架,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承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当遭遇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电力等机电工程设施经抗震支架加固后,能够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公告号为CN2064589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限位抗震支架,包括主托架、吊杆、斜拉杆和管箍,所述吊杆设有两组,且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主托架的两端,所述主托架上表面两端的斜对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斜拉连接座,所述斜拉连接座通过六角螺栓与斜拉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主托架上表面的轴向中心线开有凸型滑道,所述管箍通过螺杆与凸型滑道滑动连接,该便于调节的限位抗震支架,在吊杆的两端增设了两组交叉设置的斜拉杆,极大地增加了其抗震能力,且该实用新型用于固定管道的管箍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主托架上,在对管道进行固定后,随时可对管道的位置进行调整。

虽然这种便于调节的限位抗震支架能够对架设在支架上的管道的位置进行调整,但是,在对管道方向进行变更或者对支架上的设施进行更换时,需要将抗震支架逐一拆卸下来才能进行施工,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在对抗震支架上的设备施工时,只需打开支撑杆即可,无需将整个抗震支架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支架,包括两根竖直固定在墙顶的吊杆,所述吊杆之间水平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倾斜设有固定在墙顶的斜拉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两根固定在吊杆底端的固定套杆,每根所述固定套杆中滑移设有一根滑动杆,两根所述滑动杆相互靠近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顶上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吊杆和倾斜设置的斜拉杆,通过吊杆和斜拉杆固定住水平的支撑杆,又通过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杆支撑住机电设备。在遇到地震时,斜拉杆和吊杆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担掉,以稳固住抗震支架上安装的机电设备。另外,将支撑杆拆分为固定在吊杆底端的固定套杆和固定套杆中滑动连接的滑动杆,在需要对抗震支架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施工时,松开滑动杆之间固定的螺栓,拉开两根滑动杆,露出抗震支架中的机电设备,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和滑动杆中穿设有两根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墙顶上,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上表面沿滑动方向开有供钢丝绳通过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杆和滑动杆中设置上两根钢丝绳,钢丝绳一端连接在墙顶上,另一端相互连接,这样,当抗震支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变形和扭曲,甚至断裂时,设置在抗震支架中的钢丝绳能够起到防护作用,拦住掉下的机电设备和抗震支架本体,保障房屋内人员的安全。另外,为了避免吊杆中的钢丝绳阻碍滑动杆的滑移,在滑动杆的上表面开有供钢丝绳通过的让位槽。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钢丝绳相互靠近的端部分别设有扣钩和扣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根钢丝绳相互靠近的的端部设置有扣钩和扣口,实现两根钢丝绳的连接和分离,从而配合滑动杆的打开和闭合,方便操作人员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墙顶上固定有吊环,所述钢丝绳固定在吊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独为钢丝绳在墙顶上固定上吊环,与吊杆和斜拉杆与墙顶的连接部位分离开,保障在吊杆和斜拉杆与墙顶分离后,钢丝绳不受影响仍能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杆内壁上沿固定套杆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块,所述滑动杆外壁上沿滑动杆长度方向配合设有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导向滑动杆的滑移,在固定套杆内壁上固定有导向块,在滑动杆外壁上配合开有导向槽,从而稳定固定套杆和滑动杆的滑移连接。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滑动杆的端部设有大于固定套杆端部面积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滑动杆端部的限位板能够避免滑动杆过度滑移而脱离固定套杆部分,另一方面,限位板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抓住限位板来拉动滑动杆。

进一步的,一根所述滑动杆靠近另一根滑动杆的端部设有凹槽,另一根所述滑动杆靠近凹槽的端部配合设有凸块,所述凹槽和凸块上贯通开有供螺栓通过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仅与固定套杆部位连接时,滑动杆会在机电设备的压力下发生弯折。因此,在一根滑动杆端部设置上凹槽,在另一块滑动杆的端部配合设置有凸块,将凸块插到凹槽中给滑动杆提供稳定的受力点。另外,通过螺栓加固滑动杆的连接,阻止滑动杆发生滑移,使机电设备失去支撑而威胁到人员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底面贴合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套杆上,另一端通过搭扣连接在另一根固定套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滑动杆相互靠近的两端插合在一起以分担压力,但是,当机电设备放置到滑动杆上后,压力集中在滑动杆的连接部位,滑动杆连接处易受力变形。因此,在支撑杆底部连接上承重板,将滑动杆的压力分担到支撑杆两端的吊杆和斜拉杆上,从而稳固住抗震支架。另外,承重板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套杆上,另一端通过搭扣连接在另一根固定套杆上,方便操作人员打开承重板进行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滑动连接在固定套杆中的滑动杆,实现抗震支架底部的开合,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拉开支撑杆露出机电设备进行作业;

2.通过抗震支架中设置的钢丝绳,对抗震支架上的机电设备起到二次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吊杆和支撑杆部分的局部爆炸剖视图;

图3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吊杆;11、斜拉杆;12、机电设备;2、支撑杆;21、固定套杆;211、导向块;22、滑动杆;221、导向槽;222、限位板;3、凹槽;31、凸块;32、螺孔;33、螺栓;4、承重板;41、转动轴;42、搭扣;5、吊环;51、钢丝绳;52、扣钩;53、扣口;54、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抗震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固定在墙顶上的两根吊杆1,且两根吊杆1之间预留有安装机电设备12的空间,在两根吊杆1的底端水平连接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两端连接有斜拉杆11(吊杆1、支撑杆2和斜拉杆11都使用方形槽钢),斜拉杆11远离支撑杆2的端部固定在墙顶上。这里,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实现抗震效果,将斜拉杆11呈倾斜设置,且支撑杆2一端上固定有两根斜拉杆11。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支撑杆2开合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打开支撑杆2,以对支撑杆2上的机电设备12进行作业。另外,吊杆1的端部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墙顶上,而斜拉杆11的端部通过抗震连接构件与墙顶和支撑杆2相连接。

为了实现支撑杆2的开合,如图2所示,支撑杆2包括固定在吊杆1底端的两根固定套杆21,且固定套杆21为中空设置,支撑杆2还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套杆21中的滑动杆22,且两根滑动杆22沿支撑杆2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两根滑动杆22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伸出固定套杆21设置。如图2所示,一方面,为了导向滑动杆22的滑移,在固定套杆21至少一侧内壁上固定有沿固定套杆21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导向块211,滑动杆22外壁对应条形导向块211开有导向槽221,导向块211插在对应的导向槽221中;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滑动杆22在滑移过程中脱离固定套杆21,在两根滑动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上大于固定套杆21端部面积的限位板222。

为了稳固两根滑动杆22的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两根滑动杆22相互靠近的端部处,一个端部向内塌陷设置有方形凹槽3,另一个端部固定有和凹槽3配合的凸块31。将两根滑动杆22的端部滑移到支撑杆2中间位置,并将凸块31插入凹槽3中,凸块31和凹槽3侧壁分别对应贯通开有螺孔32,在螺孔32内固定上螺栓33,拧紧螺栓33即能实现滑动杆22的固定连接。

当滑动杆22上放置有机电设备12时,机电设备12对滑动杆22施加压力,压力一部分作用在两根滑动杆22的连接部位,另一部分作用在滑动杆22和固定套杆21的连接部位上,两根滑动杆22的连接部位易受力变形,影响抗震支架的正常使用。因此,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两根固定套杆21之间还设置有贴合在滑动杆22底端的承重板4(此时,两根滑动杆22处于连接状态),承重板4一端通过转动轴41连接在一根固定套杆2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搭扣42连接在另一根固定套杆21的底部,利用连接在固定套杆21之间的承重板4将机电设备12的压力分担到支撑杆2两端,使支撑杆2两端的吊杆1和斜拉杆11将主要压力分担掉,提高抗震支架的安全性。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在滑动杆22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合放置上机电设备12和承重板4,两根滑动杆22连接处的限位板222仅在滑动杆22两侧壁突出设置,避免上下两侧的突出的限位板222阻碍机电设备12和承重板4的放置。

另外,在发生地震,抗震支架部分的吊杆1和斜拉杆11脱离墙顶失去防护作用时,钢制的抗震支架会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在墙顶上固定上吊环5,吊环5位于吊杆1和墙顶的连接部位一旁,在吊环5上分别连接一根钢丝绳51,钢丝绳51从吊杆1的内部延伸向支撑杆2部位,钢丝绳51穿过固定套杆21进入滑动杆22中,沿滑动杆22长度方向通向两根滑动杆22的连接部位,如图3所示,两根钢丝绳51在滑动杆22的连接部分通过端部设置的扣钩52和扣口53连接。一方面,通过滑动杆22连接部位的扣钩52和扣口53实现钢丝绳51的开合连接,配合滑动杆22的滑移,方便操作人员作业;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正常状态下呈松弛状态的钢丝绳51能够在吊杆1和斜拉杆11失去作用后拉住机电设备12,起到二次防护作用。

滑动杆22在滑移时,会被竖直方向的钢丝绳51卡住,因此,如图2所示,在滑动杆22的上表面对应钢丝绳51位置沿滑动杆22长度方向开有让位槽54。

工作过程:通过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抗震支架支撑住机电设备12,在需要对抗震支架上的机电设备12进行维护、更换和变向时,打开承重板4,拧松螺栓33,将两根滑动杆22拉开,再将扣钩52从扣口53中取出,即能对露出的机电设备12进行作业;在施工完毕后,将扣钩52扣入扣口53,将两根滑动杆22靠紧,再拧上螺栓33即可。

当抗震支架的吊杆1、斜拉杆11或支撑杆2发生损坏,而不能紧固住机电设备12时,抗震支架中的钢丝绳51受力崩紧,拉住下落的机电设备12,保障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