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轴后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441发布日期:2018-07-24 22:3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输入轴后轴套。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控制是靠液压系统来完成的,液压系统由动力源、控制机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需要不同的转速,当驾驶员拨动3档档位时,导向轴和3档离合器需要来回滑动完成工作指令,输入轴后衬套代替离合器与导向轴接触,减少摩擦延长输入和3档离合器使用寿命。

专利公布号为CN103591140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套,包含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的中心部设置有轴套孔;所述轴套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的截面为V型;所述油槽螺旋状地设置在轴套孔的内壁上。

在轴套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油槽,可以增加转轴与轴套的润滑效果,但是在车辆换档位的过程中,轴套与转轴之间易发生振动,则油槽内的润滑油极易流失,从而造成了润滑油的浪费,且轴套与转轴之间的间隙要求影响着加工的成本,在简单加工的前提下,若间隙过大,除造成润滑油的流失之外还易使灰尘进入轴套孔内,若间隙过小,增加了轴套与转轴之间的摩擦,造成转轴旋转动力的损耗,而若严格加工以控制间隙,则会增加加工时的操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节约润滑资源的输入轴后轴套,确保良好的润滑效果,同时可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前提下,可调节填充轴套与输入轴之间的间隙,避免间隙不适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输入轴后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具有供输入轴穿设的轴套孔,所述轴套孔的内壁上安装有海绵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套本体的轴套孔内壁上安装海绵垫,海绵垫由海绵制成,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弹性,可用于储存油,在海绵垫与输入轴摩擦的过程中,挤出部分润滑油,实现良好的润滑效果,同时避免润滑油直接流失,且可用于填充输入轴与轴套孔之间的缝隙,避免灰尘进入间隙中影响输入轴的转动,且减小轴套本体与输入轴之间的摩擦,避免输入轴旋转动力的损耗,并且使得轴套本体的轴套孔加工简单,节约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轴套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油槽,且所述海绵垫具有嵌入螺旋油槽内的吸油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旋油槽和吸油凸部,经螺旋油槽使得整个海绵垫上能均匀吸油,防止轴套孔的一端油量集中另一端油量稀疏的现象,提高润滑输入轴的效果,且利用吸油凸部增加海绵垫与螺旋油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快速吸油以及避免润滑油储存在螺旋油槽内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轴套本体的外壁开设有与螺旋油槽相通的注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注油孔,以便从轴套本体的外侧对海绵垫进行添油,避免拆卸海绵垫添油的不便,以及防止从输入轴与轴套孔之间缝隙添油,造成海绵垫布油不均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轴套本体的外壁位于注油孔所在处开设有供密封圈嵌设的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槽,使得密封圈嵌设后,减小轴套本体与离合器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轴套本体与离合器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且密封圈可堵塞注油孔,避免润滑油从注油孔处流出,环槽避免密封圈松动,确保密封圈始终堵塞注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吸油凸部与螺旋油槽的底面之间留有流动缝隙,且所述螺旋油槽的两端面分别对应与轴套本体的两端面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流动缝隙,防止从注油孔处流入的润滑油无法输送至螺旋油槽中远离注油孔的一端,当润滑油在流动缝隙中自由流动时,确保海绵垫均匀吸收到润滑油,从而流动缝隙的两端封堵,避免润滑油从螺旋油槽的两端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轴套本体的外壁位于环槽所在处具有定位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凸缘,从而增加轴套本体与离合器之间的定位安装,防止轴套本体与离合器之间的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轴套孔的内壁开设有供海绵垫嵌入的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嵌槽,避免海绵垫在轴套孔内随输入轴做轴向滑移的运动,防止海绵垫在轴套孔内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海绵垫经挤压后的厚度大于嵌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垫始终凸出于嵌槽外且与输入轴外壁相贴合,从而减小输入轴与轴套本体之间的摩擦,并避免灰尘进入输入轴与轴套孔内壁之间的缝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轴套本体;2、轴套孔;21、嵌槽;22、螺旋油槽;2a、流动缝隙;3、海绵垫;31、吸油凸部;4、定位凸缘;41、环槽;42、注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输入轴后轴套,包括轴套本体1,轴套本体1具有轴向开设的轴套孔2,以供输入轴(图中未示意出)穿设,且输入轴与轴套本体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轴套孔2内粘连有海绵垫3,且海绵垫3卷绕在轴套孔2内,海绵垫3由防火棉材料制成,避免海绵垫3与输入轴摩擦生热。轴套本体1的外壁具有一个定位凸缘4,且定位凸缘4与轴套本体1的其中一端面齐平,用于定位安装轴套本体1,防止轴套本体1随输入轴做轴向滑移的运动。

轴套孔2的内壁具有一个环状的嵌槽21,嵌槽21的宽度小于轴套本体1的轴向长度,且嵌槽21的两端面分别对应轴套本体1的两端面之间均具有0.5~1mm的距离,嵌槽21供海绵垫3嵌入且贴合,防止海绵垫3在轴套孔2内松动。嵌槽21的深度为0.5~1mm之间,海绵垫3常态下的厚度为4~6mm之间,且海绵垫3经挤压后的最小厚度为1.2mm,则海绵垫3始终凸出于嵌槽21外且与输入轴外壁相贴合,从而减小输入轴与轴套本体1之间的摩擦,并避免灰尘进入输入轴与轴套孔2内壁之间的缝隙。

结合图4所示,嵌槽21的底面开设有螺旋油槽22,且螺旋油槽22的断截面呈V型,螺旋油槽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嵌槽21的两端面,海绵垫3具有嵌入螺旋油槽22内的吸油凸部31,且吸油凸部31的断截面也呈V型,以便快速吸收润滑油至海绵垫3中,但吸油凸部31的V型夹角大于螺旋油槽22的V型夹角,使得吸油凸部31的外表面与螺旋油槽22的底面之间留有流动缝隙2a,以便润滑油流至填充满螺旋油槽22,使得海绵垫3中布油均匀。

定位凸缘4中平行轴套孔2内壁的外表面开设有一个环槽41,以供密封圈(图中未示意出)嵌入,且环槽41的断截面呈半圆形,增加环槽41与密封圈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环槽41与密封圈的间隙。在环槽41的底面开设有一个注油孔42,注油孔42与螺旋油槽22相通,则可从轴套本体1的外侧添加润滑油至轴套本体1与输入轴之间,且经密封圈的堵塞,避免螺旋油槽22中的润滑油从注油孔42处流失。

组装本实用新型时,依据吸油凸部31配合螺旋油槽22的轨迹,将海绵垫3安装入轴套孔2内的嵌槽21中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润滑油从轴套本体1外侧的注油孔42处倒入,则润滑油沿螺旋油槽22的轨迹在流动缝隙2a中流动,海绵垫3均匀吸收润滑油后,直至流动缝隙2a中填充满润滑油,提高蓄油量,将输入轴穿设入轴套孔2中,输入轴挤压海绵垫3,从而挤出润滑油,使得海绵垫3既能防止润滑油的流失,又能调节输入轴与轴套孔2之间的间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