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397发布日期:2018-11-20 19:1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与连杆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活塞的活塞销由活塞销、销挡圈组成,在发动机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活塞的活塞销会因为活塞的运动而发生位置偏移,当发动机长时间运作后,活塞上的活塞销的左右偏移会使销挡圈变形,失去原先防止活塞销位置偏移的作用,使活塞销位置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整个发动机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包括活塞、曲轴连杆及用于连接活塞和曲轴连杆的活塞销,活塞设有一两端贯穿活塞外侧壁以供活塞销穿过的通孔,位于活塞通孔两端内壁上设有螺纹旋紧的端盖,活塞通孔两端端盖与活塞销两端的通孔中各设有一个用于顶推活塞销端部的弹簧。弹簧一端与活塞通孔两端端盖上的第二凹槽相抵,弹簧另一端与活塞销上的第一凹槽相抵。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发动机曲轴连杆在做功时,活塞销随着活塞进行活塞运动。当活塞销因为活塞运动发生位置偏移时,可以由活塞销左右端口凹槽外的弹簧以及端盖对其进行位置的矫正和防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活塞销的两端设置有可供弹簧的端部嵌入的第一凹槽;活塞销左右两端的凹槽更有助于弹簧的位置固定,使其在活塞销的撞击下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弹簧的端部配合导向以方便弹簧的端部嵌入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弧形导向面;导向面的设置更有助于弹簧在安装时不发生错位,以方便弹簧嵌入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端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弹簧的端部嵌入的第二凹槽;端盖内端面上的凹槽有助于将弹簧固定在端盖内端面凹槽与活塞销端面上凹槽的中央。

作为一种优选,端盖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供手拧以使端盖与通孔螺纹连接的手把,以方便安装者安装或拆卸该端盖。

作为一种优选,手把为“十”字形状的凸台结构。手把的“十”字形状可方便安装者在安装或拆卸端盖时不至手滑,方便安装者拆卸或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手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

1、活塞,2、活塞销,3、端盖,4、弹簧,5、通孔,6、连杆,21、第一弧形导向面,22、第一凹槽,31、第二弧形导向面,32、手把, 3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包括活塞1、连杆6及用于连接活塞1和连杆6的活塞销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可供活塞销2穿过的通孔5,位于所述活塞销2两端的通孔6的外端部上螺纹连接有端盖3,所述端盖3与所述连杆6之间的通孔5中嵌设有用于顶推活塞销3的弹簧4。弹簧4一端与活塞通孔5两端端盖3上的第二凹槽33相抵,弹簧4另一端与活塞销2上的第一凹槽22相抵。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用活塞与连杆的装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发动机曲轴连杆在做功时,活塞销随着活塞进行活塞运动,当活塞销因为活塞运动发生位置偏移时,可以由活塞销左右端口凹槽外的弹簧以及端盖对其进行位置的矫正和防滑动。

活塞销2的两端设置有可供弹簧4的端部嵌入的第一凹槽22;活塞销左右两端的凹槽更有助于弹簧的位置固定,使其在活塞销的撞击下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第一凹槽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弹簧4的端部配合导向以方便弹簧4的端部嵌入到第一凹槽22中的第一弧形导向面21;导向面的设置更有助于弹簧在安装时不发生错位,以方便弹簧嵌入凹槽中。

第二凹槽3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弹簧4的端部配合导向以方便弹簧4的端部嵌入到第二凹槽34中的第二弧形导向面31;端盖内端面上的凹槽有助于将弹簧固定在端盖内端面凹槽与活塞销端面上凹槽的中央。

端盖3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供手拧以使端盖3与通孔5螺纹连接的手把32以方便安装者安装或拆卸该端盖。

手把32为“十”字形状的凸台结构;手把的“十”字形状可方便安装者在安装或拆卸端盖时不至手滑,方便安装者拆卸或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