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式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7539发布日期:2018-07-04 22:1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式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龙头组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式喷头。



背景技术:

早期红外线感应的省水阀,因成本高、结构复杂及故障率高等诸多缺点,乃有触控式省水阀、省水器或省水开关被陆续开发,被揭露于许多专利技术文献中,例如台湾证书号数M432670及I228578揭露的非自闭式省水阀,以及台湾证书号数I369459、M452280及M382408揭露的自闭式省水阀。所述省水阀的共同特点在于可被安装于龙头的出水口处,且都具有突伸于该省水阀下方可供使用者往上触动位移呈杆状的作动组件,当该水龙头处于开启状态下,只要使用者往上触动该作动组件,便可开启该省水阀,使水流通过该省水阀后往下喷流出水,并可藉由该省水阀的内部结构设计,达到省水的功能。

上述非自闭式省水阀与自闭式省水阀的差异在于:该非自闭式省水阀于出水状态下,还必须藉由再一次地触动该作动组件,方可达到关闭止水的功能。而自闭式省水阀则可藉由水压的逐渐作用,使省水阀在出水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止水。

市面上也可见到类似上述专利技术文献所揭露的省水阀,例如在台湾市场上已被许多使用者普遍采用的one touch 3M省水阀系列产品,可供安装于一般水龙头的出水口处,并同样可藉由按压式触控操作开关水。

虽然上述省水阀具有安装操作方便、省水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使用者必须直接触碰省水阀的作动组件也同时成为最大的缺点,因为当使用者碰触该作动组件时,也意味着将手上的脏污同步沾染于作动组件上,从上述专利技术文献与现有产品可以清楚发现流经该省水阀的水流,通常会冲洗流经该作动组件,使其上的脏污随着水流被往下冲刷带走,以致于污染用水。因此,这些省水阀无法通过某些国家地区对于用水卫生的相关法规要求,而被禁止使用于特定的用水环境中。

传统水龙头的开关水系藉由一把手驱转一心轴控制出水,或调节控制出水温度,但藉由把手驱转心轴的操作控制,由于动作行程较大,导致操作的敏捷性与方便性受到影响。另外,其操作空间较大,如果过于靠近壁墙或空间较为狭隘,都不利于安装。该把手的操作范围内通常无法放置物品,故可使用空间受到较大的局限。该把手与心轴的控制结构也会影响外观设计的美感与质感,不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另外,有些水龙头会在龙头本体上设置诸如红外线感应装置,藉由侦测人体手部感应出水,但这些电子感应装置除了有灵敏度不佳、不稳定或误判的问题,其电路板等电子组件还有容易受潮导致短路的缺点,使用寿命较短,组装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旨在取代传统心轴的操作模式,达到省水的目的以及解决使用者直接手动碰触省水阀,导致流经省水阀的水被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触控式喷头,系可拆卸地组装于一龙头本体的出口处,其包括:

一外部壳体,具有一周围壁墙,该周围壁墙内部界定出一容纳空间,且该周围壁墙上设置有一镂空孔连通该容纳空间;

一定位筒座,可供容纳于该外部壳体的容纳空间内,且具有一个连通于该龙头本体出口的进水端、一出水端、至少一个设置于该进水端与出水端间的通水孔及一掣动区域;

一省水阀,被配置于该定位筒座内,其上设置有一操作阀杆,可被触动位移,以开启该省水阀,而允许来自于该龙头本体出水端的水流由此通过后流向该定位筒座的通水孔;

一手动操作装置,至少被配置于该定位筒座的掣动区域内,以及该外部壳体的镂空孔处,且在位于该镂空孔处形成有一施力部位,可供使用者施力操作,藉以触动该省水阀的操作阀杆位移。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式喷头,由于内部的定位筒座上安装有一触控式省水阀,并设置有一手动操作装置,可供用户触动操作以非接触式触动该省水阀,因此,可以使该喷头具有触控式的开关水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取代传统心轴的操作模式,还可以达到省水的效果。另外,也可避免使用者直接手动碰触省水阀,确保水流通过该省水阀时不致于被污染,以符合卫生与相关国家的法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安装于一水龙头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连接的一龙头本体的出口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2剖面线1-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2剖面线2-2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筒座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筒座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压钮内侧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压钮内侧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按压钮被按压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连接的一龙头本体的出口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11剖面线1-1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11剖面线2-2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部壳体立体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筒座立体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筒座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外观组合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转动装置的旋钮被往顺时针方式扭转时,同步带动凸轮轴上的凸轮旋转作动推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连接的一龙头本体的出口处;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22剖面线1-1的局部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22剖面线2-2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立体分解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定位筒座立体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定位筒座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钮内侧立体外观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钮与外部壳体的组合状态横向剖面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钮与外部壳体的组合状态轴向剖面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的推钮被往上推掣位移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连接的一龙头本体出口处;

图33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32剖面线1-1的局部剖视图,并显示该按压件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该转动件系以其中一非作动部位相对于该推杆;

图34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32剖面线2-2的局部剖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立体分解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定位筒座立体剖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定位筒座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按压旋转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按压旋转装置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按压旋转装置在未按压状态下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转动件上二个相对的非作动部位;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按压旋转装置在按压后释放前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转动件上二个相对的作动部位;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管体立体剖视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管体各轴向滑槽与假想的转动件各从动斜齿的相对位置及旋转作动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图43的转动件旋转一个作动行程后,其从动斜齿与管体各轴向滑槽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管体各轴向滑槽与假想的转动件各从动斜齿相互嵌滑示意图,并显示有相对抵止的限位壁与定位斜齿;

图4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的按压转动装置的按压件被按压后释放前,其转动件的作动部位抵顶作动于推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外观组合图,并显示有连接的一龙头本体出口处;

图48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47剖面线1-1的局部剖视图,并显示该移动部分处于释放位置,亦即该按压件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该第一磁性组件远离于该第二磁性组件;

图49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47剖面线2-2的局部剖视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立体分解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筒座立体剖视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筒座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磁性作动装置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磁性作动装置另一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的移动部分处于按压位置,亦即该按压件被按压后,其第一磁性组件靠近且位于该第二磁性组件下方处,使第二磁性组件往上位移触动该操作阀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触控式喷头与龙头本体出口处的局部分解图,并显示有进水接头的卡槽,以及衔接套环上的滑入槽与旋转卡槽。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1 喷头 1a 喷头

1b 喷头 1c 喷头

1d 喷头 2 龙头本体

2a 出口 2b 壳座

2c 出水弯管 2d 弯管接头

10 外部壳体

11 周围壁墙 12 容纳空间

13 镂空孔 13a 安装部位

13b 滑座部位 131a 安装容槽

131b 安装滑槽

20 定位筒座

201 进水端 202 出水端

203 掣动区域

21 通水孔 22 通口

22a 凸轮容槽 22b 通口

22c 安装槽室 22d 安装槽室

221 限位壁面 221b 限位壁面

23 第一枢接部位 23a 槽壁面

23c 槽壁面 23d 壁墙

231a 枢接部位 231c 第一轴孔

231d 导引滑槽 232a 弹簧固定部位

232d 定位套管 233d 第二靠抵壁

24 安装腔室 25 容槽

26 穿伸孔 27 安装阀槽

28 出水容槽 281 中央流道

282 周围流道

30 省水阀 31 操作阀杆

40 手动操作装置 40a 施力部位

400 按压钮

41 按压部位 411 外表面

412 内表面 413 按压区域

414 第二枢接部位 415 枢耳

42 作动杆部位 401 转动装置

41a 旋钮 411a 插槽

42a 凸轮轴 421a 插接头

422a 定位插槽 423a 转轴

424a 凸轮 43a 蜗卷弹簧

44a 轴座 441a 轴孔

442a 螺接部位 443a 定位环缘

444a 卡槽

402 推钮

41b 推移部位 411b 推移表面

412b 弹性卡钩 42b 作动杆部位

403 按压旋转装置

41c 管体 411c 通孔

412c 轴向滑槽 413c 定位斜齿

414c 第一滑槽 415c 第二滑槽

42c 按压件 421c 按压端

422c 推抵端 423c 第二轴孔

424c 滑块 425c 主动斜齿

43c 转动件 430c 作动区域

431c 作动部位 432c 非作动部位

433c 第一凸轴 434c 第二凸轴

435c 从动斜齿 436c 挡壁

437c 限位壁 44c 弹性组件

45c 啮齿机构

404 磁性作动装置

41d 移动部分 411d 按压部位

412d 滑杆部位 413d 座体部位

414d 插杆部位 415d 插槽

416d 嵌槽 417d 第一靠抵壁

42d 第一弹性组件 43d 第一磁性组件

44d 第二磁性组件 45d 按压件

46d 滑动件

50 推杆 501 密封垫圈

51 滑套部位 52 突伸部位

60 压缩弹簧 70 切换阀组

80 喷水组件

81 中央出水口 811 起泡器

82 周围出水口

91 进水接头 911 螺接部位

912 突伸部位 913 卡块

92 衔接套环 921 滑入槽

922 旋转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的第一实施例,该喷头1适用于各种厨房或卫浴用水龙头上。更进一步说,该喷头1系可拆卸地组装于一龙头本体2的出口2a处,且该龙头本体2包括一壳座2b,以及一个自该壳座2b顶端延伸的出水弯管2c,该出口2a系形成于该出水弯管2c的末端。

所述喷头1主要包括一外部壳体10、一定位筒座20、一省水阀30及一手动操作装置40,如图3至5所示;其中:

该外部壳体10,具有一周围壁墙11,该周围壁墙11内部界定出一容纳空间12,且该周围壁墙11上设置有一镂空孔13连通该容纳空间12。

该定位筒座20,如图6、7所示,可供容纳于该外部壳体10的容纳空间12内,且具有一个连通于该龙头本体2出口2a的进水端201、一出水端202、至少一个设置于该进水端201与出水端202间的通水孔21及一掣动区域203。

该省水阀30,被配置于该定位筒座20内,其上设置有一操作阀杆31,可被触动位移,以开启该省水阀30,而允许来自于该龙头本体2出口2a的水流由此通过后流向该定位筒座20的通水孔21。

该手动操作装置40,至少被配置于该定位筒座20的掣动区域203内,以及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处,且在位于该镂空孔13处形成有一施力部位40a,可供使用者施力操作,藉以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筒座20在该掣动区域203内形成有一通口22,以及一第一枢接部位23。该手动操作装置40为一按压钮400,且具有一按压部位41,以及一个自该按压部位41延伸的作动杆部位42,如图8、9所示;该作动杆部位42的一部分被限位于该定位筒座20的通口22内;该按压部位41具有一外表面411及一内表面412,该外表面411上形成有一按压区域413用以形成该施力部位40a,该内表面412上形成有一第二枢接部位414与该第一枢接部位23相互枢接形成一枢转点,使该按压区域413被按压操作时,得以该枢转点为支点适当转动,进而藉由在该通口22内的该作动杆部位42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筒座20更具有一个位于该进水端201处的安装腔室24、一个凹设于该安装腔室24底部的容槽25,以及一个贯穿于该容槽25底部的穿伸孔26,且该通水孔21系连通于该安装腔室24与该出水端202间;该省水阀30可被安装定位于该安装腔室24内,其操作阀杆31则突伸容纳于该容槽25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喷头1更包括一推杆50,如图3至5所示,可被轴向限位地从该穿伸孔26往外突伸于该容槽25外,使该按压钮400的作动杆部位42得以透过该推杆50触动该操作阀杆31。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系相对于该按压钮400,俾令使用者得以透过该镂空孔13按压触动该按压钮400的按压区域413,如图3所示。较佳的是,该镂空孔13略大于该按压钮400的按压部位41大小,使该按压部位41刚好可以容纳于该镂空孔13内,如此,该按压部位41上的按压区域413便可适当裸露于外,以方便使用者直接按压该按压区域413。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筒座20的第一枢接部位23被设计成至少一枢轴;该按压钮400的第二枢接部位414被设计成至少一枢耳415,用以与该枢轴相互扣合枢接。例如,将该第一枢接部位23设计成一枢轴,将第二枢接部位414设计成二枢耳415,是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

可轻易想见的是,将该定位筒座20的第一枢接部位23设计成至少一枢耳,以及将该按压钮400的第二枢接部位414设计成至少一枢轴与该枢耳相互扣合枢接,也是另一个可行的案。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0具有一个可被限制于该容槽25内上下滑动位移的滑套部位51,以及一个自该滑套部位51延伸且末端可自该穿伸孔26穿出的突伸部位52;该滑套部位51可供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该突伸部位52的末端可受该按压钮400的作动杆部位42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喷头1更包括一压缩弹簧60,如图3至5所示,可供容纳于该省水阀30与该推杆50滑套部位51间的容槽25内,藉其弹性回复力,可使该推杆50及该按压钮400于按压力释放后自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筒座20的通口22内部更形成有相对二相对的限位壁面221,使该按压钮400的作动杆部位42在每次的按压与释放,皆可被限制在所述限位壁面221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钮400的第二枢接部位414与该按压区域413系分别位于该作动杆部位42的相反侧。如图3所示,在该按压钮400未被按压的状态下,其按压区域413系略为突出于该外部壳体10的开口13呈翘起状,使该按压区域413更方便被用户按压,为了让使用者更清楚地认知该按压区域413的功能,可在该按压区域413上设置一图案,例如常见象征开关的图案,如图5所示。当该按压钮400的按压区域413被按压时,该按压钮400会以上述枢接点为支点适当转动,使其作动杆部位42脱离下方的限位壁面221往上旋摆,以推动该推杆50往上位移,如图10所示,进而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产生开启出水。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0的突伸部位52上穿套有一密封垫圈501抵顶密封于该容槽25的内周壁,可提供一防水密封效果,如图3、4所示,以防止水流从该容槽25经由该穿伸孔26渗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喷头1更包括配置于该定位筒座20上可切换水花模式的一切换阀组70,以及一喷水组件80,如图3、4所示;使用者可透过按压该切换阀组70,将来自于所述通水孔21的水流引导至该喷水组件80形成至少二种水花模式的喷流,例如形成一中央喷流及一周围喷流。

如图6、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筒座20上设置有一个连通该等通水孔21的安装阀槽27,供该切换阀组70安装定位于内;该定位筒座20上更设置一出水容槽28,供该喷水组件80安装定位于内,且该出水容槽28可分别藉由一中央流道281及一周围流道282连通该安装阀槽27;该喷水组件80设置有一中央出水口81连通该中央流道281,用以形成该中央喷流;该喷水组件80设置有多数个周围出水口82连通该周围流道282,用以形成该周围喷流。众所周知的是,该中央出水口81常见配置有一起泡器811,藉以形成气泡水。

需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切换阀组70与喷水组件80属于习知常见结构与功能设计,非本实用新型创作重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喷头1可以依据不同功能需求选择性地配置,例如,该定位筒座20可以只配置单一水花模式的喷水件,使来自于该等通水孔21的水流得以直接流向该喷水件形成该单一固定模式的水花,而毋须配置所述切换阀组7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5所示,该喷头1更包括一进水接头91,用以螺接于该定位筒座20的安装腔室24顶端,且具有一螺接部位911从该外部壳体10的顶端穿出,用以螺接于该龙头本体2出口2a处固接的一衔接套环92。本实施例系在该出口2a处焊接一弯管接头2d,并藉由该弯管接头2a上形成外螺牙,使该衔接套环92得以藉由其上的内螺牙与该弯管接头2a相互螺接固定。

如图11至14所示,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的第二实施例,该喷头1a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如图15所示,该外部壳体10的周围壁墙11上设置有一安装部位13a连通该容纳空间12,且该安装部位13a上形成有该镂空孔13。

如图16、17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掣动区域203内形成有一凸轮容槽22a;该凸轮容槽22a内的一槽壁面23a上形成有一枢接部位231a及一弹簧固定部位232a。本实施例的枢接部位231a为一枢接孔。

该手动操作装置40为一转动装置401,如图18至20所示,可被安装于该外部壳体10的安装部位13a上,且包括一旋钮41a,可供使用者旋转;一凸轮轴42a,至少一部分容纳于该定位筒座20的凸轮容槽22a内,且具有一转轴423a及一个位于该转轴423a上的凸轮424a,该转轴423a外侧端连接于该旋钮41a,内侧端则枢接于该定位筒座20可为枢接孔的枢接部位231a;一蜗卷弹簧43a,一端连接于该凸轮轴42a,另端连接于该定位筒座20的弹簧固定部位232a;使用者可以透过转动该旋钮41a连动该凸轮轴42a转动,使该凸轮轴42a上的凸轮424a得以作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位移,如图21所示,同时扭紧该蜗卷弹簧43a,使该凸轮424a及旋钮41a可在转动扭力释放后,藉由该蜗卷弹簧43a的弹性回复力自动回转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装置401的凸轮424a同样可透过该推杆50触动该操作阀杆31。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壳体10的安装部位13a具有一安装容槽131a,该安装容槽131a的槽底壁贯设有该镂空孔13,该镂空孔13为一螺孔连通于该容纳空间12。如图18至20所示,该转动装置401更包括一轴座44a,可供螺接固定于该螺孔,如图12所示,且具有一轴孔441a,使该转轴423a外侧端得以枢接通过该轴孔441a后连接于该旋钮41a。

更进一步说,该轴座44a外周壁具有一螺接部位442a,以及一个自该螺接部位442a外侧端径向延伸的定位环缘443a,可藉由该螺接部位442a上的外螺牙与为螺孔的该镂空孔13相互螺接,并藉由该定位环缘443a与该安装容槽131a的槽底壁相互靠抵迫紧。其次,该轴座44a的外侧端面更凹设有一个呈非圆形的卡槽444a,例如一般常见的内六角造型,而可藉由一般常见的一扳转工具嵌入该卡槽444a内,用来转动该轴座44a,使其得以螺合锁固于为螺孔的该镂空孔13。

在本实施例中,该旋钮41a内壁面凹设有一个截面呈非圆形的插槽411a,例如近似于半圆形或D形凹槽;该凸轮轴42a的转轴423a外侧端则形成有一个截面呈非圆形的插接头421a,使其得以嵌插及迫紧固定于该插槽411a内,而有助于该旋钮41a与凸轮轴42a的快速组装与连结。

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轮轴42a上的凸轮424a系一体成型于该转轴423a上,但不以一体成型为限,也可以是两构件的焊接、套接配合或其他常见方式的组装连结。

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轮轴42a在其凸轮424a内侧的转轴423a外周壁上凹设有一定位插槽422a,如图20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弹簧固定部位232a为一定位柱,如图17、18所示,使该蜗卷弹簧43a得以穿套于该转轴423a上,且一端插扣定位于该定位插槽422a,另端穿套定位于该定位柱上。可轻易想见的是,当该凸轮轴42a被以图1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该蜗卷弹簧43a会被扭转紧缩而蓄积弹性扭力,故当施加作用于该凸轮轴42a上的转动扭力被释放后,便可藉由该蓄积的弹性扭力反向作用于该凸轮轴42a及其上连接的旋钮41a回转复位,亦即,该凸轮424a也会回转脱离该推杆50。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0的突伸部位52末端系受该转动装置401的凸轮424a予以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至14所示,该喷头1的压缩弹簧60主要系提供该推杆50于该转动装置401上的转动扭力释放后自动复位。更进一步说,当作用于该转动装置401上的转动扭力被释放后,该旋钮41a及凸轮轴42a会藉由该蜗卷弹簧43a的弹性扭力自动回转复位,使其凸轮424a回转脱离该推杆50的突伸部位52,至于该推杆50本身,则是藉由该压缩弹簧6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自动往下位移复位,使其突伸部位52回复至原始的突伸状态与位置。

如图22至25所示,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的第三实施例,该喷头1b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如图30所示,该外部壳体10的周围壁墙11上设置有一滑座部位13b,该滑座部位13b上形成该镂空孔13连通该容纳空间12。

如图26、27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掣动区域内203内形成一通口22b。

该手动操作装置40为一推钮402,可被限制在该滑座部位13b上的预定距离范围内滑动位移,且具有一个可供使用者推掣的推移部位41b,以及一个自该推移部位41b延伸的作动杆部位42b;该作动杆部位42b的一部分被限位于该定位筒座20的通口22b内,并可在该推钮402的推移部位41b沿着该滑座部位13b被推掣移动时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钮402的作动杆部位42b同样可透过该推杆50触动该操作阀杆31。

如图28至3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壳体10的滑座部位13b具有一安装滑槽131b;该推钮402的推移部位41b系滑扣于该安装滑槽131b内,使其可沿着该安装滑槽131b滑动位移。更进一步说,本实施例的推移部位41b外侧形成有一推移表面411b用以形成该施力部位40a,其内侧延伸有二弹性卡钩412b,可分别经由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勾扣定位于该周围壁墙11位于该镂空孔13二相对边侧的内周壁111。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钮402可沿着该定位筒座20的轴向被往上滑动位移,亦即,使用者可以往上轴向推动该推钮402。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0的突伸部位52末端系受该推钮402的作动杆部位42予以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至25所示,该压缩弹簧60可提供该推杆50及该推钮402于按压力释放后的自动复位,亦即,该弹性回复力会作用于该推杆50往下位移抵顶该推钮402的作动杆部位42b,使该推钮402滑移回复至未被推移时的原始位置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31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通口22b内部更形成有相对二相对的限位壁面221b,使该推钮402的作动杆部位42b在每次的按压与释放,皆可被限制在所述限位壁面221b间移动。更进一步说,该推钮402在未被推移作动的状态下,系位于该安装滑槽131b的下方位置,当用户在该推钮402的推移表面411b上适当地往上推掣施力时,可以将该推钮402沿着该滑座部位13b的安装滑槽131b往上轴向滑动位移,使其作动杆部位42b往上位移而脱离下方的限位壁面221b的同时,同步推动该推杆50往上位移,如图31所示,进而触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产生开启出水。

如图32至35所示,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的第四实施例,该喷头1c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如图36、37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掣动区域203内形成有一安装槽室22c;该安装槽室22c的一槽壁面23c上形成有一第一轴孔231c。

该手动操作装置40为一按压旋转装置403,如图38至41所示,包括一管体41c,可被固定于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内;一按压件42c,可被穿套限位于该管体41c内,且具有一个用以形成该施力部位40a的按压端421c及一推抵端422c,并于内部形成有一第二轴孔423c;一转动件43c,可被转动地轴枢于该定位筒座20的第一轴孔231c与该按压件42c的第二轴孔423c间,且外周壁具有一作动区域430c,该作动区域430c系由沿着圆周方向交错配置的多数个作动部位431c及多数个非作动部位432c所组成,所述作动部位431c可供作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位移,如图46所示,该非作动部位432c可供退离该操作阀杆31;一弹性组件44c,可弹性作用该转动件43c;一啮齿机构45c,设置于该管体41c内部、该按压件42c的推抵端422c及该转动件43c上;当使用者每次按压及释放该按压件42c的按压端421c时,其推抵端422c皆可作动该转动件43c轴向位移一段距离,并藉由该弹性组件44c的弹性回复力,配合该啮齿机构45c的作用,使该转动件43c转动一个作动行程后定位,且在每次的作动行程中,该转动件43c皆依序以一个所述非作动部位432c、一个邻侧的作动部位431c,以及下一个非作动部位432c相对于该操作阀杆31,并藉由相对的该作动部位431c来作动该操作阀杆3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3至35所示,该按压旋转装置403的作动部位431同样可透过该推杆50触动该操作阀杆31。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为一螺孔;该按压旋转装置40的管体41c外部具有外螺牙,用以螺固于该螺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该管体41c内部具有一通孔411c,该通孔411c内周壁环向分布有多数个轴向滑槽412c及定位斜齿413c;如图38至40所示,该按压件42c系穿套于该管体41c的通孔411c内,且外周壁具有多数个滑块424c与各轴向滑槽412c相互嵌滑限位,并于该推抵端422c的环向端缘上形成有多数个主动斜齿425c;该转动件43c具有一个位于外侧端可供轴枢于该定位筒座20第一轴孔231c的第一凸轴433c、一个位于内侧端可供轴枢于该按压件42c第二轴孔423c的第二凸轴434c、位于所述第一凸轴433c与第二凸轴434c间的所述作动区域430c,以及多数个位于该作动区域430c与该第二凸轴434c间的从动斜齿435c;所述啮齿机构45c系由该管体41c的定位斜齿413c、该按压件42c的主动斜齿425c,以及该转动件43c的从动斜齿435c共同组成,当该按压件42c每次被按压位移及释放时,皆可藉由所述主动斜齿425c推抵作动该转动件43c上相对的从动斜齿435c离开该管体41c上相对的定位斜齿413c后,透过该弹性组件44c的弹性回复力,使所述从动斜齿435c沿着圆周方向自动旋转滑移定位于各邻近的定位斜齿413c上,进而使该转动件43c自动转动一个所述作动行程。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按压旋转装置403每次按压及释放后的旋转定位结构与作动原理,大致与一般常见的自动原子笔类似,本实用新型系将其结构适当地进行修改与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作动部位431c各由一长条状凸肋所形成;所述非作动部位432c各由一长条状凹槽所形成,从该作动区域430c的截面观之可轻易得知,所述作动部位431c系呈突伸形态,由于每次按压与释放该按压件42c,该转动件43c都会从一个相对于该操作阀杆31的非作动部位432c开始,经过一个作动部位431c后,再到下一个非作动部位432c停止转动,而构成一个作动行程,因此,便可藉由该作动行程中的作动部位431c对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提供抵顶作用,如图36所示,当然,本实施例并非直接对操作阀杆31提供抵顶,而是透过该推杆50间接抵顶该操作阀杆31。

另外,由于所述非作动部位432c系呈凹陷形态,因此可供退离该操作阀杆31,在本实施例中系退离该推杆50。

更进一步说,在每次按压与释放该按压件42c后,除了可以间接作动该操作阀杆31,还可以藉由该弹性组件44c及啮齿机构45c的设计,使该按压件42c自动适当复位,该转动件43c也可以回复到以非作动部位432c相对于该推杆50。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44c为一压缩弹簧,且穿套于该转动件43c的第二凸轴434c外部,一端抵顶于该定位筒座20位于该第一轴孔231c周围的槽壁面23c上,另端抵顶于该作动区域430c相对侧所形成的一挡壁436c上,如图3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该管体41c具有六个所述轴向滑槽412c及六个所述定位斜齿413c,各轴向滑槽412c的内侧端系由各定位斜齿413c最低斜处延伸而成;该按压件42c外周壁具有六个所述滑块424c及六个所述主动斜齿425c;该转动件43c具有三个所述从动斜齿435c;所述定位斜齿413c、主动斜齿425c及从动斜齿435c的倾斜方向与斜度大致相同。由上可知,每次按压及释放按压件42c后,该转动件43c皆会自动旋转一作动行程,而每一作动行程刚好为60度角,即转动件43c从图33所示的假想位置旋转至图34所示的假想位置,且经过六个作动行程后刚好转动一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2至34所示,该管体41c的六个轴向滑槽412c包括有交错配置的三个较深的第一滑槽414c及三个较浅的第二滑槽415c,所述第一滑槽414c系允许该转动件43c各从动斜齿435c滑入,如图34所示转动件43c的假想位置,并利用该转动件43c各从动斜齿435c的基部间形成有一限位壁437c,使各从动斜齿435c滑入各相对的轴向滑槽412c一小段距离后,得以藉由该限位壁437c与各定位斜齿413c的最高处相互抵止限位,如图3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0的突伸部位52末端系受该转动件43c的作动部位431c予以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3至35所示,该压缩弹簧60可提供该推杆50于该转动件43c每次的作动行程结束后自动复位。

如图47至50所示,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触控式喷头的第五实施例,该喷头1d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如图51、52所示,该定位筒座20的掣动区域203内形成有一安装槽室22d。

该手动操作装置40为一磁性作动装置404,如图50、53及54所示,包括一移动部分41d,安装于该定位筒座20的安装槽室22d内,并可在一按压位置及一释放位置间移动,且具有一按压部位411d,可自该外部壳体10的镂空孔13穿伸突出于外供使用者按压作动;一第一弹性组件42d,用以弹性作用于该移动部分41d,使该移动部分41d保持或从该按压位置弹性复位于该释放位置,如图48所示;一第一磁性组件43d,安装定位于该移动部分41d上;一第二磁性组件44d,可移动地安装于该定位筒座20内与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相对,并可在该移动部分41d被按压位移至该按压位置时,受到该第二磁性组件44d的磁力作用产生位移,如图55所示,进而触动该操作阀杆31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1、52所示,该定位筒座20没有设置第一实施例的穿伸孔26,但将该第二磁性组件44d容纳于该容槽25内与该操作阀杆31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部分41d于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一磁性组件43d系近接于该第二磁性组件44d,使彼此产生磁性相斥力,藉以作动该第二磁性组件44d位移以触动该操作阀杆31,如图55所示。相反地,当该移动部分41d于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磁性组件43d系远离该第二磁性组件44d,使彼此间的磁性相斥力减弱或消失,如此,便可允许该第二磁性组件44d退离该操作阀杆31,如图48所示。

可轻易见想的是,该第一磁性组件43d与该第二磁性组件44d皆为一磁铁,可藉由彼此靠近时产生同性相斥力,以驱动该第二磁性组件44d移动,并藉由该相斥力减弱或消失,而允许该第二磁性组件44d移动复位。

如图48、5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槽室22d的一壁墙23d上形成有一导引滑槽231d;该移动部分41d包括相互连接的一按压件45d及一滑动件46d;该按压件401d上形成有该按压部位411d;该滑动件46d上形成有一滑杆部位412d,可被限制转动地嵌插滑设于该导引滑槽231d内,以及一座体部位413d,可供所述第一磁性组件43d安装定位。可轻易想见的是,可藉由该导引滑槽231d内周壁及该滑杆部位412d外周壁上各形成可彼此相互吻合的一切平面,以达到上述限制该滑动件46d转动的效果,使其上的第一磁性组件43d只能沿着一直线移动靠近或远离该第二磁性组件44d,而无法转动。

如图48、53及54所示,更进一步说,该按压件45d自该按压部位411d延伸有一插杆部位414d;该滑动件46d具有一插槽415d,可供所述插杆部位414d嵌插固接,并于该座体部位413d上形成有一嵌槽416d,可供该第一磁性组件43d嵌置固定于内;该座体部位413d可供靠抵于该外部壳体10位于该镂空孔13内侧的周围部位,藉以将该移动部分41d限制定位于该释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部分41d在相异于该滑杆部位412d末端的一侧还形成有一第一靠抵壁417d;该定位筒座20在该安装槽室22d的导引滑槽231d处则形成有一定位套管232d及一第二靠抵壁233d;该第一弹性组件42d为一压缩弹簧,可供穿套于该滑动件46d的滑杆部位412d及该定位套管232d外部,且二端分别弹性靠抵于该第一靠抵壁417d及该第二靠抵壁233d。

如图48、5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压缩弹簧60可供容纳于该省水阀30与该第二磁性组件44d间的容槽25内,藉其弹性回复力,可使该第一磁性组件43d与该第二磁性组件44d彼此间的磁性相斥力减弱或消失后得以自动退离复位。

上述各实施例的省水阀30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省水阀,这些省水阀的共同特性在于具有省水的功能,差异处在于有些省水阀具有自动关水功能,有些则不具备自动关水功能。其中,具备自动关水功能的省水阀,当其操作阀杆31被触动位移,而开启通水时,可在一段预设的时间内自动回复位移,并关闭止水,因此,使用者毋须再次透过作动上述各种手动操作装置40的施力部位40a触动该操作阀杆31,即可达到自动关水的功能。

相反地,该不具备自动关水功能的省水阀30,使用者必须藉由再次作动各手动操作装置40的施力部位40a,方可将该省水阀30予以关闭止水。然而,上述省水阀30无论是否具备自动关水功能,皆可安装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差别只在于:具备自动关水功能的省水阀30,每次被开启出水时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出水便会自动关闭,使用者仍有用水需求时,必须再次施力作动,对于经常有较长时间出水需求的使用者较不适合,仅适合于每次只有较短需求的使用者,或某些特别的场所,尤其是公共场所。由上可知,该省水阀30为现有常见的水流配件,但可被运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具备省水功能的出水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喷头1、1a、1b、1c、1d,可利用内部安装的触控式省水阀30,让使用者得以轻易地透过施力操作各手动操作装置40的施力部位40a来作动该省水阀30的操作阀杆31,进而达到开关水的功能,同时也可以透过水流通过该省水阀30达到省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喷头1、1a、1b、1c、1d,由于只需藉由施力作动各手动操作装置40的施力部位40a,便可达到开关水的功能,因此具有按压触控功能,相较于传统采用的心轴结构设计,具有更人性化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喷头1、1a、1b、1c、1d,由于使用者系透过各手动操作装置40间接作动该省水阀30,而非直接以手动碰触操作该省水阀30,因此,可有效防止省水阀30被手动碰触污染或脏污,进而可确保水流通过该省水阀30时不致于被污染,故符合卫生与相关国家的法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喷头1、1a、1b、1c、1d,可以透过切换阀组50的按压,选择性地切换不同水花模式,因此,相较于常见安装于龙头出水口的省水阀,本实用新型更能满足使用者各种不同的用水需求。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式喷头1,其按压钮400利用直接与该定位筒座20直接枢接的设计,可以采单件式,甚至是一体成型设计,除了可以简化构造,降低可能的误动作或损坏机率,还可以降低生产制作成本,提高组装简易性与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喷头1、1a、1b、1c、1d,可以透过上述进水接头91与出口2a处上固接的衔接套环92相互螺接设计,或者其他习知常见的各种可自由组装拆卸的技术结构,例如,可以藉由在该进水接头91设置一突伸部位912,并在该突伸部位912外周壁设置至少一卡块913,如图56所示,同时在该衔接套环92内周壁相对设置相连通的一滑入槽921及一旋转卡槽922,使该进水接头91的突伸部位912自该外部壳体10顶端穿伸后,得以藉由该卡块913嵌入该滑入槽921后旋转嵌卡固定于该旋转卡槽922内,而快速地完成组装定位,如此,俾令一般消费者也能轻易地自行从水龙头的出口2a自由地拆装更换或保养检修该触控式喷头1、1a、1b、1c、1d。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具极佳的创新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或专利文献,亦未发现相同构造揭示在先,是以,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仅系本实用新型部分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