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活塞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806发布日期:2018-08-17 21: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活塞环。



背景技术:

活塞环是一种带有缺口的环状密封件,靠被压拢后所具有的弹性而抵紧在静止件的内孔壁上起密封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活塞环,存在不容易卡紧和气密性较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活塞环,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活塞环,包括环体环体包括两个自由端,两个自由端卡合连接;位于环体外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具有椭圆形态的槽面,槽面两侧向外凸,凹槽顶面开口尺寸小于槽面两侧的间距;在靠近两个自由端连接的位置在凹槽内设置卡孔,所述凹槽内设置可分离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内壁设置塞棍;两个自由端的连接面为倾斜面,倾斜角度为 30°;所述倾斜面倾斜指向环体内侧,其中一个斜面上设置卡槽,在另一个斜面外侧设置楔形卡片,所述楔形卡片与卡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圈断面呈椭圆形,弹性圈卡在凹槽内后,弹性圈的顶面外凸于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环体包括基层,铬层和铜层,所述铬层设置在基层外侧,所述铬层与基层的接触面为锯齿面;所述铜层设置在铬层外侧;所述铜层外设置CrN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CrN保护层的厚度为0.04mm。

进一步的,所述塞棍与弹性圈连接位置外侧设置防滑螺纹,在塞棍末端设置一对切面,两个切面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倾斜卡合连接的方式,这种斜面结构比垂直接触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抗震动,密封性好,不漏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圈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环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体结透视构示意图。

图5为斜面连接断面示意图。

图6为塞棍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环体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示:1环体、11CrN保护层、12铜层、13铬层、14基层、2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3卡槽、4卡孔、5楔形卡片、6凹槽、7弹性圈、71塞棍、72防滑螺纹、73切面、8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漏活塞环,包括环体1,其中环体1包括两个自由端,两个自由端卡合连接;位于环体1外周设置凹槽6,所述凹槽6具有椭圆形态的槽面,槽面两侧向外凸,凹槽6顶面开口尺寸小于槽面两侧的间距;在靠近两个自由端连接的位置在凹槽6内设置卡孔4,所述凹槽6内设置可分离的弹性圈7,所述弹性圈7内壁设置塞棍71;具体的,如图6 所示,塞棍71与弹性圈7连接位置外侧设置防滑螺纹72,在塞棍71末端设置一对切面73,两个切面73相对设置。两个自由端的连接面为倾斜面,倾斜角度为30°,一个端为第一斜面2,另一端为第二斜面21;所述倾斜面倾斜指向环体1内侧,其中一个斜面(第一斜面2)上设置卡槽3,在另一个斜面(第二斜面21)外侧设置楔形卡片5,所述楔形卡片5与卡槽3 相匹配。

为了方便弹簧圈卡入凹槽内,所述弹性圈7断面呈椭圆形,弹性圈7 卡在凹槽6内后,弹性圈7的顶面外凸于凹槽6。

如图7所示,其中环体1包括基层14,铬层13和铜层12,所述铬层设置在基层外侧,所述铬层与基层的接触面为锯齿面;所述铜层设置在铬层外侧;所述铜层外设置CrN保护层11,CrN保护层的厚度为0.04mm。

在环体为综合层,由于铜层具有好的延展性,初期的磨合性强,增加了其密封性,不需要多次反复磨合,而且铬层的强度好,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避免了环体的破碎导致的漏油;环体采用斜面卡合连接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比传统的平面接触好,平面的接触关系在震动过程中容易导致错位,本实用新型的斜面上设置了卡槽和楔形卡片能够起到固定作用,不会导致错位;在环体外周设置弹性圈,可以起到和活塞之间的密封作用,其独特的槽面有利用卡紧弹性圈,同时弹性圈上的塞棍插入卡孔后起到增加稳定性的作用,在塞棍下端的切面方便塞棍插入卡孔内,其上端的防滑螺纹能够增加塞棍与卡孔内壁的稳定性。

图5为两个自由端卡合连接后的情况,其中在弹性7圈设置加强环8,能够增加弹性圈的强度,加强环可以选用弹性钢丝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