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及延时电磁冲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385发布日期:2018-08-10 19:4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及延时电磁冲水阀。



背景技术:

冲水阀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用具,常见的冲水阀包括按钮式、压杆式、脚踏式、感应式。感应式的冲水阀一般通过电磁铁控制水路通断,电磁铁需要较大的启动力才能克服水路内的水压以封闭水路,较高功率的电磁铁其体积亦较大,且高功率电磁铁需要接入市电进行供电,增加了安装难度及布线成本,需要通过结构改造实现一种适用于高水压场合使用且采用低功耗电磁铁驱动的电磁冲水阀。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及延时电磁冲水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包括壳体、电磁部件、开设于壳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间通过隔膜分隔,所述进水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隔膜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水孔,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二水孔,所述隔膜上升可将第二水孔封闭,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三水孔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电磁部件用于封闭和开启第三水孔。

进一步的,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用于将隔膜往第一腔室方向挤压。

进一步的,电磁部件包括电磁铁、设于电磁铁内的磁柱,电磁铁与感应器电连接并由感应器控制,电磁铁控制磁柱下压将第三水孔封闭。

进一步的,磁柱下部设有橡胶垫,用于保证磁柱封闭第三水孔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隔膜和第二腔室上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封闭盘,该封闭盘使隔膜上升时将第二水孔封闭。

一种延时电磁冲水阀,包括冲水阀本体、所述冲水阀本体上开设有主进水口和主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水路控制器。

进一步的,冲水阀本体内设有第四腔室、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与第五腔室间设有浮动阀芯,所述浮动阀芯上开设有连通第四腔室和主进水口的第四水孔,所述第五腔室与主出水口连通,第五腔室上开设有与主进水口连通的主连通孔,该主连通孔由浮动阀芯控制其开闭,所述第四腔室与通过引水通道与电磁水路控制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五腔室开设有引水孔与电磁水路控制器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浮动阀芯内设有过滤网,水经过该过滤网过滤后从第四水孔流出,以防堵塞第四水孔及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各水孔。

进一步的,第四腔室内设有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二弹簧体为压缩弹簧,该第二弹簧体将浮动阀芯向第五腔室方向按压以封闭第四腔室与第五腔室间的主连通孔。

进一步的,主进水口与主出水口分别设于冲水阀本体对应的两侧,所述主进水口下截面封闭、所述主出水口上截面封闭。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及延时电磁冲水阀,该延时电磁冲水阀以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小水路来控制冲水阀的大水路,减少了所需的电磁铁功率,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多腔室及多水孔设计再一次减少了所需的电磁铁功率,极小的所需功率可实现电池驱动并多年无需更换,减少了布线成本及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电磁冲水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电磁冲水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电磁冲水阀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包括壳体1、电磁部件2、开设于壳体1上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壳体1内设有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第三腔室15。

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间通过隔膜16分隔,进水口11与第一腔室13连通,隔膜16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的第一水孔161,第二腔室14与第三腔室13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二水孔141,隔膜16和第二腔室14上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封闭盘142,该封闭盘142使隔膜16上升时将第二水孔141封闭,出水口12通过第三水孔151与第三腔室13连通,电磁部件2用于封闭和开启第三水孔151,第二腔室14内设有第一弹簧143,所述第一弹簧143为压缩弹簧用于将隔膜16往第一腔室13方向挤压。

电磁部件2包括电磁铁21、设于电磁铁21内的磁柱22,电磁铁21与感应器电连接并由感应器控制,电磁铁21控制磁柱22下压将第三水孔151封闭,磁柱22下部设有橡胶垫221,用于保证磁柱221封闭第三水孔151时的可靠性。

参照图3至图5所示,一种延时电磁冲水阀,包括冲水阀本体3、所述冲水阀本体3上开设有主进水口31和主出水口32、电磁水路控制器。

冲水阀本体3内设有第四腔室4、第五腔室5,第四腔室4与第五腔室5间设有浮动阀芯6,浮动阀芯6上开设有连通第四腔室4和主进水口31的第四水孔61,第五腔室5与主出水口31连通,第五腔室5上开设有与主进水口31连通的主连通孔51,该主连通孔51由浮动阀芯6控制其开闭,第四腔室4与通过引水通道41与电磁水路控制器的进水口11连接,第五腔室5开设有引水孔52与电磁水路控制器的出水口12连接。

浮动阀芯6内设有过滤网62,水经过该过滤网62过滤后从第四水孔61流出,以防堵塞第四水孔61及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各水孔。

第四腔室4内设有第二弹簧体42,所述第二弹簧体42为压缩弹簧,该第二弹簧体42将浮动阀芯6向第五腔室5方向按压以封闭第四腔室4与第五腔室5间主连通孔51。

主进水口31与主出水口32分别设于冲水阀本体3对应的两侧,所述主进水口31下截面封闭、所述主出水口32上截面封闭。

该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工作原理:

电磁部件为常闭式,感应器未给信号时,磁柱22向下压紧第三水孔151;进水口11的水进入第一腔室13内,此时,第一腔室13内的水压大于第二腔室14内水压与第一弹簧143所提供弹力之和,隔膜16上升使封闭盘142闭合,将第二水孔141封闭,水流无法通过;因此电磁铁21仅需提供很小的压力即可将第三水孔151封闭。

当感应器给出信号时,电磁铁21控制磁柱22上升,第三水孔151开启,由于水流开始流动,第一腔室13内的水通过第一水孔161进入第二腔室14内,由于第一水孔161为小孔,第一水孔161向第二腔室14内输出较大的水压,使得第二腔室14的水压与第一弹簧143所提供的弹力之和大于第一腔室13内水压,隔膜16下降使封闭盘142开启,第二水孔141开启,水道打通;即水流从进水口11进入,依次通过第一腔室13、第一水孔161、第二腔室14、第二水孔141、第三腔室15、第三水孔151,最后由出水口12流出。

当感应器停止给出信号时,电磁铁21控制磁柱22下降,将第三水孔151关闭,水流停止流动,第一水孔161不再向第二腔室14内提供水压,第一腔室13内的水压大于第二腔室14内水压与第一弹簧143所提供弹力之和,隔膜16上升使封闭盘142闭合,将第二水孔141封闭,水流无法通过,回到了初始的水流封闭状态。

该种延时电磁冲水阀工作原理:

电磁水路控制器为常闭状态,第四腔室4内充满水,由于电磁水路控制器关闭,第四腔室4内的水无法排出,进而第四腔室4内的水压将浮动阀芯6向下压将第五腔室5与主进水口31连通的主连通孔51关闭。

感应器给电磁水路控制器信号后,电磁水路控制器开启水路,即第四腔室4内的水通过引水通道41送出并从引水孔52进入第五腔室5内,由于水路被打通,第四腔室4内的水压急剧减小,主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将浮动阀芯6抬起,使得主连通孔51打开,主水流通道打通,即主进水口31的水流通过主连通孔51进入第五腔室5内,最后从主出水口32排出。

感应器停止给电磁水路控制器信号,电磁水路控制器关闭水路,主进水口31进入的水由第四水孔61送入第四腔室4内,由于第四腔室4已被封闭,进而水在第四腔室4内逐渐积累,浮动阀芯6逐渐下降,第二弹簧42辅助对浮动阀芯6施压;主进水口31通过主连通孔51的水流截面逐渐减小,直至浮动阀芯6下降至将主连通孔51封闭。实现了水阀的通过水量逐渐减小的延时关闭。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上述一种电磁水路控制器及延时电磁冲水阀,该延时电磁冲水阀以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小水路来控制冲水阀的大水路,减少了所需的电磁铁功率,电磁水路控制器内的多腔室及多水孔设计再一次减少了所需的电磁铁功率,极小的所需功率可实现电池驱动并多年无需更换,减少了布线成本及方便使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