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电热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2181发布日期:2018-07-24 22:4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管路提供保温作用的装置,特别是可以控制被包覆的输送管路保持于一定工作温度范围,并且较现有的同类装置更能提升保温效果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制造药品、化学制品、…等工厂内常有许多输送液体、气体的管路,为求液体或气体输送顺利,以及防止管路内液体温度过高而气化,或因温度过低而凝固,输送管路的工作温度的控制与保持至为重要。

现有的方式只是在输送管路的表面包覆一层泡棉,但仅能消极地防止输送管路散热过快,并不能有效控制输送管路保持于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尽管该现有的包覆泡棉有避免工作人员误触高温管路受伤的作用。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中国台湾省专利第M240507号提供了一种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一面状加热体,一泡棉、一胶皮、一发光二极管(LED)、一温度控制器与一温度控制开关。该面状加热体内含一电热线,并与一发光二极管(LED)、一温度控制器、一温度控制开关、一电线、一公电线接头及一母电线接头相连接。胶合为一体的泡棉、面状加热体与胶皮可依照所包覆的输送管路的形状,而被设计弯曲成数种形状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该面状加热体位于所述管路电热保温装置的内缘,与输送管路表面紧贴接触;胶皮则以其表面的公扣与母扣,相且扣合于管路电热保温装置的外缘。该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可控制被包覆的输送管路保持于一定工作温度范围,防止输送管路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同时可避免工作人员误触高温管路而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在中国台湾省专利第M240507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管路电热保温装置进一步提升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有:一加热板片,其内设有电热线,该电热线电性连接地延伸有至少一电源线;一气凝胶毡,结合于该加热板片的一侧面;一外蒙皮,包覆于该加热板片与该气凝胶毡的外部,并使该电源线穿出该外蒙皮,该外蒙皮的相对两端的相反侧面分别设置一第一固定件与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可以相互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可以分别为粘扣钩毡与粘扣毛毡,使其更方便包覆固定于管路。

较佳者,本实用新型将气凝胶毡与该外蒙皮的内侧面,以及该气凝胶毡与该加热板片的接触面以胶合方式结合。

在实际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胶合为一体的外蒙皮、气凝胶毡与加热板片形成为对应所要包覆的输送管路的形状。

相较于现有同类保温装置及中国台湾省专利第M240507号,本实用新型以气凝胶毡取代传统的泡棉,可以有效提升保温效果约28%~35%,从而可以节省电力消耗,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管路电热保温装置的外观结构与配合管路使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2-2方向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3A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板片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板片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包覆弧形管路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包覆T形管路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包覆L形管路的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管路电热保温装置

11加热板片

111耐热树脂板

112电热线

12外蒙皮

13气凝胶毡

14电源线

141接头

142电源接头

151A第一固定件

151B第二固定件

2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良,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均为不同的较佳实施例,这些较佳实施例的间可以理解成互为变化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中内容物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调整,可以增加厚度或者减小厚度,例如为了使得包覆装置更软,则可以减小厚度,使包覆在包覆受力时获得更大的变形缓冲,或者为了增加保温效果而增大内容物的厚度。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1,其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加热板片11、一气凝胶毡13与一外蒙皮12。其中,如图3A与图3B所示,加热板片11内设有电热线112,该电热线112电性连接地延伸有至少一电源线14;更明确地说,加热板片11系由两热熔着耐热树脂板111(硅橡胶)内含一电热线112制成,其中加热板片11以一接头141连接电源线14,电源线14延伸出外蒙皮12外部并且设置一电源接头14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在电源线14上设置温度控制器(图中未显示)、温度控制开关(图中未显示)等元件。

该气凝胶毡13由先进隔热材料的一的“气凝胶”制造而成的毡体,其本身具备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质轻及低热传导率的材料特性,同时也因具有复合其他有机材料的变异性,可有效抑制热传损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详细地说,气凝胶中主要组成成分98%皆为空气,外表近似透明,为现存固体中具有最佳隔热性质的材料;气凝胶是一种低密度、高孔隙率的轻质奈米非晶固态材料,其孔隙率可高达99.8%以上,材质本身具有许多微米尺度的微孔隙,其相关特性分别为:孔隙尺寸1~100nm、比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密度仅有3~500kg╱m3,同时在可见光范围下具高透明度(光传输于700nm时>90%),并且重量为空气的3倍,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之一。

气凝胶于应用上的功能需求,可依据凝胶体制备程序设计不同,而达到不同的材料物性与机械强度。一般气凝胶主要制程方式,是藉由化学液相法的溶胶凝胶方式制备而成,经由不同的制备参数及程序控制,可获得不同型体的胶体,而胶体中的合成物种则可经由不同的化学药剂形成,其所形成的合成物种将决定其材料特性。其中,溶胶经由凝胶化(Gelling)取得湿凝胶,再利用不同干燥方式,制成干凝胶或气凝胶。在后段的改质与干燥程序中,为决定材料物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藉由气凝胶的特征,本实用新型可以依据所要包覆的管路形状将其成型制成为对应的形状,例如:图4所示的弧形弯管、图5所示的T形管形状、或6所示的L形状管形状。

气凝胶藉由固体粒子间非常微细的接触,于热量透过固体进行热传导行为时,热传导路径将会受到局限,达到隔热功能目的。同样的情形对于气体热传导时,孔洞大小小于分子碰撞的平均自由路径,导致气体热传导受到抑制。表示气体分子对固态网状结构碰撞比自己本身碰撞频率来的高。

另外,气凝胶本身也具有相当抗辐射热传导,主要因为本身具有低的物质比例及非常高表面积。为提高气凝胶的隔热效能,以及降低热传导系数的要求,可采用较低的本质固态热传导系数材料,并降低气凝胶的平均孔径大小,或以增加气凝胶的红外线辐射消光系数等方式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外蒙皮12可以采用塑胶皮,该外蒙皮12用以包覆于重叠设置的加热板片11与气凝胶毡13的外部,并使电源线14穿出外蒙皮12,该外蒙皮12的相对两端的相反侧面分别设置一第一固定件15A与一第二固定件15B,该第一固定件15A与该第二固定件15B可以相互固定。其中,该第一固定件15A与第二固定件15B可以分别为粘扣钩毡与粘扣毛毡,使第一固定件15A与第二固定件15B可以很容易地相互粘贴而固定。

再者,该气凝胶毡13与外蒙皮12的内侧面,以及气凝胶毡13与加热板片11的接触面可以以胶合方式相互结合固定。

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直接将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1展开后,将其包覆于管路2外,使具有加热板片11的一侧面的外蒙皮12与管路2接触,然后将第一固定件15A(粘扣钩毡)与第二固定件15B(粘扣毛毡)相互结合(黏合)而固定。当需要使管路维持一定温度时,可以经由电源接头142连接至电源后控制其通电状态与控制设定温度,使加热板片11中的电热线112因通电而发热,所产生的热量即会辐射至管路2对管路加温,让管路内的化学液体或其他液体维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并且在加热后,藉由气凝胶毡13的优异隔热效果,使得管路内的温度得以有效维持长时间,从而节约用电。经本案申请人的测试结果,与同类型的管路电热保温装置相较之下,本案以气凝胶毡13取代传统的泡棉可以省电28%~35%,不仅可以节能减碳,而且可以降低作业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申请专利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