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2284发布日期:2018-08-04 16:02阅读:27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管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管道已经成为输送水、石油、天然气等介质的最快捷、经济且可靠的方法,而目前管道的主要管材有塑料管、水泥管及钢管等,且由于钢管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重量轻、耐压能力高等优点成为首选的管材。

由于输送长度的要求,在钢管与钢管之间需要连接,目前钢管接口的形式主要有螺纹连接、焊接和设置承插式接口等多种,现有技术中承插式接口在设置上多采用锥形插口,通过将插口插入到承口中,实现钢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承插式接口为锥形插口,且承口的内径大于插口的外径,使得插口插入到承口中,在管道受到轴向力时,易产生轴向窜动,降低了密封圈的压缩比,容易产生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用于确保钢管的密封性。

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所述钢管包括管体,其中,

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插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承口;

所述插口设置有承力台肩,所述承力台肩适于插入到其对接的承口内;

所述插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和/或,所述承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

可选择地,所述承口包括相连的导入段和密封段,所述导入段的管径大于所述插口的管径。

可选择地,所述密封段为平直段。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或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为模具压制成型凹槽。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或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0~20mm。

可选择地,所述管体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1~12m。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密封圈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20~30mm。

可选择地,所述插口和所述承口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0~300mm。

可选择地,所述钢管的材质为Q235钢或Q345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通过在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插口,在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承口,插口设置有承力台肩,承力台肩适于插入到对接的承口内,插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当钢管彼此配合使用且有外界压力作用在承力台肩上,保证第一密封圈处的压缩量不会发生变化,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连接使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中第一环形凹槽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制作模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管体;

2、插口;

201、承力台肩;

202、第一环形凹槽;

3、承口;

301、导入段;

302、密封段;

4、第一密封圈;

5、第一模具;

6、第二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且该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需要若干段两两连接在一起,形成管道进行使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三个彼此对接相连的钢管段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其在连接使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具体地,该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包括管体1。

在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插口2,在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承口3。

插口2设置有承力台肩201,承力台肩201适于插入到其对接的承口3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插口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02,第一环形凹槽202中套设有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的厚度大于第一环形凹槽202的深度;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承口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中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利用管体1,通过在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插口2,在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承口3,插口2设置有承力台肩201,承力台肩201适于插入到其对接的承口3内,插口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02,第一环形凹槽202套设有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的厚度大于第一环形凹槽202的深度,当钢管彼此配合使用且有外界压力作用在承力台肩201上,保证第一密封圈4处的压缩量不会发生变化,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基于上述装置,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的具体结构设置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承口3而言,承口3包括相连的导入段301和密封段302,导入段301的管径大于插口2的管径,如图1所示。

其中,导入段301的作用是为了导入插口2,便于承口3与插口2之间的配合;密封段302的作用是辅助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使得插口2在其上有限距离内移动时,也可以保持插口2与对接的承口3之间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段302为平直段,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当钢管受到轴向外力时,密封段30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轴向移动,而不影响插口2与对接的承口3之间的密封效果,确保插口2与对接的承口3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承口3与对接的插口2之间设置有间隙,如图1所示,实现了承口3与对接的插口2之间的间隙配合,一方面,可以确保承口3与对接的插口2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承口3与对接的插口2之间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转角,以适应施工、地质等情况的变化。

对于第一环形凹槽202和/或第二环形凹槽而言,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为模具压制成型凹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制作模具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需要形成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时,将钢管的插口2或承口3放入到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之间,根据预设的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尺寸,通过压力机对第一模具5进行压力的施加,形成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

举例来说,通过第二模具6承载插口2的外壁,第一模具5抵靠在插口2的内壁,然后利用压力机对第一模具5施加压力,使得第一模具5挤压插口2的内壁,形成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

利用该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制作模具设备,使得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成型尺寸的精度更高,公差范围更小,同时,该制作模具设备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经济性好,适于批量制成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0~20mm,且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设置值取决于钢管的厚度和管径的大小。

相对应的,根据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设置,选取合适宽度的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保证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可以充盈在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内。

同时,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20~30mm,根据钢管的厚度、第一环形凹槽202或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和钢管管径的大小来确定实际使用的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的高度。

举例来说,第一环形凹槽202的宽度可以为15mm,第一密封圈4的宽度可以为16mm,第一密封圈4的高度可以为22mm。

基于上述,为了便于接口的使用,插口2和承口3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0~300mm,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选择性地设置插口2和承口3的长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长距离管道的铺设需要交通工具将搭建管道的钢管运输到铺设地。例如,在实际的运输工作中,钢管一般依靠铁路交通进行运输,以节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管体1而言,由于运输钢管的火车车箱的长度为12.5m,为了确保钢管的无损运输,一般管体1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1~12m,优选为12m,用以增加运输的钢管的总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钢管的材质可以为Q235钢或Q345钢。由于Q235钢或Q345钢为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型能力好,并具有一定的强度,适合于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实用性能好,价格也相对便宜,性价比高,适于用来制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适用于市政供水管道建设中,可以利用若干个该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形成管道,管道内可以供予水流的通过。

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首先,运输钢管。通过施工人员将若干段等长度等管径的该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运输到铺设地点;

其次,连接钢管。具体地,将某段钢管的承口3插入到对接的钢管的插口2中,确保该段承口3的外壁与对接的钢管的插口2内的第一密封圈4相接触以实现密封;另一对接的钢管的承口3插入到某段钢管的插口2中,第一密封圈4与另一对接的钢管的承口3的外壁相接触以实现密封。

最后,重复上一步的操作过程,直到将所有钢管连接成预设长度的管道。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