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片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381发布日期:2018-11-13 20:3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片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手动挡汽车发动机怠速工作且挂空挡时,在动力传递瞬间 (松离合踏板时),发出异响,通常为很短促的一声“哒”或“咣”。这种异响虽然不会造成汽车传动系统异常,但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会影响用户驾驶体验,用户抱怨,需要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异响声音。

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离合器总成带有怠速减振机构,其由周布弹簧和阻尼机构构成。为了避免与发动机怠速转速共振,周布弹簧的刚度一般选取较小,这样怠速减振弹簧能够传递的转矩比较小。

在离合器怠速工作时,在动力传递瞬间(松离合踏板时),发动机怠速转矩和飞轮惯性的冲击作用力,常超过怠速减振弹簧能够传递的最大转矩。如果怠速减振弹簧未完全缓解冲击转矩,冲击转矩将通过离合器传至变速箱输入轴,会导致变速箱内部常啮合主动齿轮敲击从动齿轮。

常啮合主从动齿轮的敲击声音大到一定程度,在离合器结合瞬间会听到变速箱发出的异响,通常为很短促的一声“哒”或“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片总成,能够实现两级减震,以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片总成,在离合器从动盘上设有怠速承载机构,从动盘盘芯的外缘处设有第一缺口,从动盘盘毂内缘处设有与第一缺口位置对应、宽度相同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形成用于设置怠速承载机构的安装槽;怠速承载机构包括两级承载结构,第一级承载结构包括外层弹性结构,第二级承载结构包括套设在外层弹性结构中空部位的内芯弹性结构。

较佳地,外层弹性结构包括承载弹簧。

较佳地,内芯弹性结构包括橡胶垫。

较佳地,内芯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承载弹簧两端的两个橡胶垫,两个橡胶垫的外端部的边缘处分别与承载弹簧两端的内缘处连接。

较佳地,包括沿从动盘盘芯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槽,各个安装槽内分别设有一个怠速承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级怠速承载机构,增加了怠速减震性能,两级怠速包括承载弹簧和橡胶垫,橡胶垫被压缩时刚度非线性增加特性,实现两级怠速承载和减振机构,其承载能力大大提升。这样,弹簧承载怠速转矩,受到惯性冲击转矩时进行第一级减震,橡胶软垫构成的第二级减振起作用。橡胶刚度非线性特性,始终不会与发动机怠速转速共振,从而兼顾怠速和怠速惯性冲击转矩。由于橡胶垫弹性特性是随着压缩量增加刚度非线性增加,刚度会比怠速减振弹簧刚度大很多,怠速减振弹簧和橡胶减振垫构成双级怠速减振机构,从而实现怠速减振和消除离合结合冲击异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怠速承载机构设置位置的剖面图,

图4为传统离合器从动盘怠速减震和主减震曲线图,

图5为传统离合器从动盘怠速减震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合器从动盘怠速减振和主减振曲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合器从动盘怠速减振放大图。

图中:1-从动盘盘芯2-外层弹性结构3-从动盘盘毂4-内芯弹性结构,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有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片总成,在离合器从动盘上设有怠速承载机构,从动盘盘芯1的外缘处设有第一缺口,从动盘盘毂3内缘处设有与第一缺口位置对应、宽度相同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形成用于设置怠速承载机构的安装槽5;怠速承载机构包括两级承载结构,第一级承载结构包括外层弹性结构2,第二级承载结构包括套设在外层弹性结构2中空部位的内芯弹性结构4。

外层弹性结构2包括承载弹簧。

内芯弹性结构4包括橡胶垫。

内芯弹性结构4包括设置在承载弹簧两端的两个橡胶垫,两个橡胶垫的外端部的边缘处分别与承载弹簧两端的内缘处连接。

包括沿从动盘盘芯1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槽5,各个安装槽 5内分别设有一个怠速承载机构。

普通离合器从动盘怠速减振机构的怠速减振曲线如图4和图5所述,而使用本实施例所示方法设置两级怠速承载机构的离合器从动盘的承载和减振性能如图6和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减振弹簧和橡胶软垫,橡胶垫被压缩时刚度非线性增加特性,实现两级怠速承载和减振机构,其承载能力大大提升。这样,弹簧承载怠速转矩,受到惯性冲击转矩时,橡胶软垫构成的第二级减振起作用。橡胶刚度非线性特性,始终不会与发动机怠速转速共振,从而兼顾怠速和怠速惯性冲击转矩。

在怠速扭转弹簧两端增加合适的橡胶垫,橡胶垫弹性特性是随着压缩量增加刚度非线性增加,刚度会比怠速减振弹簧刚度大很多,怠速减振弹簧和橡胶减振垫构成双级怠速减振机构,从而实现怠速减振和消除离合结合冲击异响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部分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