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装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679发布日期:2018-08-28 22:5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装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通常应用于电厂、化工厂、天然气输送等工况条件下,一般安装于泵的出口并用于防止流通的介质回流造成生产事故,止回阀包括阀体、用于管道和设于管道内部的导流罩,导流罩包括用于密封和开启管道的阀瓣和用于带动阀瓣沿着管路延伸方向做阻尼运动的弹簧,当流通介质的压力超过阀瓣和弹簧的预紧力时,止回阀开启且介质流通,当流通介质的压力小于阀瓣和弹簧的预紧力或者介质回流时,止回阀关闭。

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为一体式结构设计,通常将导流罩焊接在管道内,在止回阀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通常出现介质杂质沉积的现象,由于止回阀各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紧密,当介质杂质沉积到一定程度时,止回阀的启闭就会产生卡堵现象,影响止回阀的密封性,由于阀体的使用寿命要远远高于导流罩以及导流罩内部零件,因此会对各内部零件进行维护或者更换,但是止回阀为一体式设计,在维修或者更换时必须将止回阀从管道上整体拆除,维护和更换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装式止回阀,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止回阀维护或者更换时需要止回阀从管道上整体拆除而带来的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装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道、导流罩和阀盖,所述导流罩设于所述阀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导流罩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阀盖,所述阀盖包括阀盖口、盖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盖板具有第一紧固孔,所述阀体包括第二紧固件和第二紧固孔,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阀盖口上,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孔与所述导流罩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孔与所述导流罩连接。

可选的,所述阀盖还包括支撑板和第三紧固件,且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阀盖口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盖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阀盖还包括密封盖,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导流罩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依次贯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并与所述密封盖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调整第一紧固件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匹配,所述第二紧固孔上设有第二密封圈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导流罩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导流罩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流罩的结构为水滴型。

可选的,所述导流罩靠近所述第二紧固件处具有一平面,所述第二紧固孔靠近所述导流罩一端与所述平面相匹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装式止回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阀体与导流罩对应的位置设有阀盖,可以打开阀盖将所述导流罩从阀道中拆卸下来进行维护或者更换;

2、导流罩采用分体式设计,在需要对导流罩内部的零件进行维护时,可将导流罩进行拆卸;

3、可在阀体或者阀道的寿命周期内,进行各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更换,避免了所述上装式止回阀的提前报废,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阀体

11 第二紧固件

111 第二密封圈

2 阀道

3 导流罩

31 第一本体

32 第二本体

33 平面

4 阀盖

41 阀盖口

42 盖板

43 第一紧固件

431 第一密封圈

44 密封盖

45 支撑板

451 开口

46 第三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阀门控制中,特别是应用于止回阀法维护和更换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止回阀中,导流罩与止回阀是一体式设计的,即导流罩固定连接在所述止回阀内,当进行维护或更换时,需要将整个止回阀从管道上拆卸下来,大大降低了维护效率和生产效率,而且止回阀中阀体的寿命远远高于所述各内部零件的寿命,整体更换止回阀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为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上装式止回阀,用于解决现有止回阀中维护和维护不方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装式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道2、导流罩3和阀盖4,所述导流罩3设于所述阀道2内,所述阀体1与导流罩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阀盖4,所述阀盖4包括阀盖口41、盖板42和第一紧固件43,所述盖板42具有第一紧固孔(图中未标出),所述阀体1包括第二紧固件11和第二紧固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盖板42固定于所述阀盖口41上,所述第一紧固件43的一端与盖板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4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孔与所述导流罩3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11通过所述第二紧固孔与所述导流罩3连接;通过第一紧固件43与导流罩3紧固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紧固件11调整导流罩3的位置,将导流罩3固定于阀道内,由于阀体1和阀道2的寿命远远高于所述导流罩3,因此需要维护或者更换导流罩3以满足止回阀和管路的正常使用,在进行维护或更换导流罩3时,首先将第一紧固件43和第二紧固件11拆卸,因此导流罩3可以活动,然后再将导流罩3从盖板口41中取出完成维护或者更换,不用将整个止回阀从管路上拆卸下来进行维护或更换,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维护或者更换导流罩的便捷性。

详细的,所述阀盖4还包括支撑板45和第三紧固件46,且所述支撑板45设于所述阀盖口41上,所述阀盖4还包括密封盖44,所述第一紧固件43贯穿所述密封盖44与所述导流罩3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46依次贯穿所述支撑板45和所述盖板42并与所述密封盖44固定连接,密封盖44用于防止介质泄漏。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45具有用于调整第一紧固件43的开口451,在进行日常维护时,可以通过开口451转动第一紧固件43,并通过第一紧固件43来调整导流罩3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件43与所述导流罩3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11与所述导流罩3螺纹连接,提高了所述上装式止回阀的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紧固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431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43相匹配,所述第二紧固孔上设有第二密封圈111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11相匹配,第一密封圈431和第二密封圈111用于防止介质从第一紧固件43和第二紧固件11处发生介质泄漏。

优选地,所述导流罩3的结构为水滴型,所述导流罩3包括第一本体31和第二本体32,所述第一本体31和第二本体32之间可拆卸连接,将导流罩3设计成分体设计,当导流罩3内部发生介质杂质沉积时,可将第一本体31和第二本体32进行拆分,方便维护和检修导流罩3内的零部件;所述导流罩3靠近所述第二紧固件11处具有一平面33,所述第二紧固孔靠近所述导流罩3一端与所述平面33相匹配,便于将导流罩3固定在阀道2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装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道、导流罩和阀盖,所述导流罩设于所述阀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导流罩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阀盖,所述导流罩采用可拆卸的分体式设计,在进行维护或者更换所述导流罩及其内部零件时,不需要将止回阀从管道上整体拆卸,只需要打开阀盖并拆卸导流罩,即可将导流罩从阀道内拆除进行维护或者更换,提高了所述上装式止回阀的维护效率,且提高了所述上装式止回阀的适用性和便捷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