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双级密封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835发布日期:2018-07-24 22:3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软硬双级密封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末,经过近180年的发展,闸阀的设计在现阶段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满足大部分工况要求,目前传统闸阀存在密封性能差,易泄露,操作力矩大,导致闸阀的使用寿命短,管道运行的安全性低。

现阶段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提高阀门的密封性能、降低阀门的操作力矩、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研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综合成本低,管道安全性高。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硬双级密封闸阀,包括阀体、闸板、阀杆、阀盖、阀杆螺母、手轮、锁紧螺母,闸板为楔式单闸板,阀体中部设置有与闸板匹配的楔型通道,楔型通道与进出口流道相通,闸板与楔型腔配合形成闸板密封面和阀体密封面,闸板密封面设置闸板硬密封件,阀体密封面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闸板通过T型槽与阀杆下端连接,阀杆与阀盖之间采用填料密封连接,阀杆上部与阀杆螺母螺纹连接,阀杆螺母上安装有手轮,手轮上设置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硬密封件位于软密封件靠近进出口流道轴心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软密封件为开在阀体密封面内的燕尾槽和固定填充在燕尾槽内的密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为PTFE,PTFE整体烧结固定在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为橡胶,橡胶整体硫化固定在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软密封件的软密封面呈圆冠形密封面。

进一步地,所述硬密封件采用在阀体密封面上堆焊不锈钢、硬质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软密封件的软密封面比阀体密封面凸起,硬密封件的硬密封面与阀体密封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闸板硬密封件为在闸板密封面上堆焊不锈钢、硬质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螺母内配置安装有滚针轴承和油杯,油杯内注润滑油脂。

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闸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介质从阀体的进口流向出口,闸板与阀体的楔型通道处于分离状态。当需要完全关闭闸阀时,通过转动手轮驱动阀杆螺母转动从而带动阀杆向下运动,阀杆向下运动楔形单闸板逐渐与楔形通道匹配,闸板硬密封件与阀体的软密封件相贴合并挤压到圆冠形的软密封面,圆冠形软密封面与闸板硬密封件相互之间有一个压缩力,使闸板与阀体硬密封面密封,从而实现切断介质的流动功能。

阀体密封面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软密封件为开在阀体密封面内的燕尾槽和固定填充在燕尾槽内的密封材料。通过软硬密封的结合使用保证了密封面的零泄露,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等渗透性比较强的场合,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行安全性。

软密封件的密封材料采用PTFE、橡胶等软质材料,采用PTFE时,PTFE密封材料整体烧结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的软密封面;采用橡胶时,橡胶密封材料整体硫化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的软密封面。通过燕尾槽和整体烧结、硫化工艺可保证软密封件和阀体的牢固结合、不易脱落。

硬密封件位于软密封件靠近进出口流道轴心线的一侧,软密封件的软密封面呈圆冠形密封面。圆弧冠形密封面可保证在闸板关闭压缩软密封件时,其压缩力主要集中在圆弧冠部位不会进而影响到燕尾槽部位,同时圆弧冠形密封面不会再受压缩变形后而挤入硬密封面之上,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能。

阀杆驱动螺母采用上装式阀杆螺母,并增加滚针轴承,替代常规的推力球轴承和无轴承的设计,增加油脂润滑,大大降低阀门的驱动力矩,减小了驱动螺母部位的结构尺寸,节省了材料和空间,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适用于温度不高于200摄氏度、无颗粒介质的场合,对闸阀密封性能要求严格的场合,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阀体密封面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通过软硬密封的结合使用保证了密封面的零泄露,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等渗透性比较强的场合,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软密封件的密封材料采用PTFE、橡胶等软质材料。采用PTFE时,PTFE密封材料整体烧结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的软密封面;采用橡胶时,橡胶密封材料整体硫化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的软密封面。通过燕尾槽和整体烧结、硫化工艺可保证软密封件和阀体的牢固结合、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软密封面为圆弧冠形密封面可保证在闸板关闭压缩软密封件时,其压缩力主要集中在圆弧冠部位不会进而影响到燕尾槽部位,同时圆弧冠形密封面不会再受压缩变形后而挤入硬密封面之上,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阀杆驱动螺母采用上装式阀杆螺母,并增加滚针轴承,替代常规的推力球轴承和无轴承的设计,增加油脂润滑,大大降低阀门的驱动力矩,减小了驱动螺母部位的结构尺寸,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综合成本低,管道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闸板与阀体密封前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位闸板与阀体密封后的放大示意图。

在图中:1、阀体;11、楔型通道;12、阀体密封面;13、硬密封件;131、硬密封面;14、软密封件;141、燕尾槽;142、密封材料;143、软密封面;2、闸板;21、闸板密封面;22、闸板硬密封件;3、阀杆;4、阀盖;5、阀杆螺母;6、手轮;7、锁紧螺母;8、滚针轴承;9、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硬双级密封闸阀,包括阀体1、闸板2、阀杆3、阀盖4、阀杆螺母5、手轮6、锁紧螺母7,闸板2为楔式单闸板,阀体1中部设置有与闸板2匹配的楔型通道11,楔型通道11与进出口流道相通,闸板2与楔型腔11配合形成闸板密封面21和阀体密封面12,闸板密封面21设置闸板硬密封件22,阀体密封面12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13,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14,闸板2通过T型槽与阀杆3下端连接,阀杆3与阀盖4之间采用填料密封连接,阀杆3上部与阀杆螺母5螺纹连接,阀杆螺母5上安装有手轮6,手轮6上设置有锁紧螺母7。

所述硬密封件13位于软密封件14靠近进出口流道轴心线的一侧。

所述软密封件14为开在阀体密封面12内的燕尾槽141和固定填充在燕尾槽141内的密封材料142。

所述密封材料142为PTFE,PTFE整体烧结固定在燕尾槽141内。

所述密封材料142为橡胶,橡胶整体硫化固定在燕尾槽141内。

所述软密封件14的软密封面143呈圆冠形密封面。

所述硬密封件13采用在阀体密封面12上堆焊不锈钢、硬质合金。

所述软密封件14的软密封面143比阀体密封面12凸起,硬密封件13的硬密封面131与阀体密封面12平齐。

所述闸板硬密封件22为在闸板密封面21上堆焊不锈钢、硬质合金。

所述阀杆螺母5内配置安装有滚针轴承8和油杯9,油杯9内注润滑油脂。

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闸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介质从阀体1的进口流向出口,闸板2与阀体1的楔型通道11处于分离状态。当需要完全关闭闸阀时,通过转动手轮6驱动阀杆螺母5转动从而带动阀杆3向下运动,阀杆3向下运动楔形单闸板1逐渐与楔形通道11匹配,闸板硬密封件22与阀体2的软密封件14相贴合并挤压到圆冠形的软密封面143,圆冠形软密封面143与闸板硬密封件22相互之间有一个压缩力,使闸板2与阀体1硬密封面131密封,从而实现切断介质的流动功能。

阀体密封面12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13,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14,软密封件14为开在阀体密封面12内的燕尾槽141和固定填充在燕尾槽141内的密封材料142。通过软硬密封的结合使用保证了密封面的零泄露,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等渗透性比较强的场合,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行安全性。

软密封件的密封材料采用PTFE、橡胶等软质材料,采用PTFE时,PTFE密封材料整体烧结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1的软密封面143;采用橡胶时,橡胶密封材料整体硫化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1的软密封面143。通过燕尾槽141和整体烧结、硫化工艺可保证软密封件14和阀体1的牢固结合、不易脱落。

硬密封件13位于软密封件14靠近进出口流道轴心线的一侧,软密封件14的软密封面143呈圆冠形密封面。圆弧冠形密封面可保证在闸板2关闭压缩软密封件14时,其压缩力主要集中在圆弧冠部位不会进而影响到燕尾槽141部位,同时圆弧冠形密封面不会再受压缩变形后而挤入硬密封面131之上,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能。

阀杆3驱动螺母采用上装式阀杆螺母5,并增加滚针轴承8,替代常规的推力球轴承和无轴承的设计,增加油脂润滑,大大降低阀门的驱动力矩,减小了驱动螺母部位的结构尺寸,节省了材料和空间,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适用于温度不高于200摄氏度、无颗粒介质的场合,对闸阀密封性能要求严格的场合,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阀体密封面12设置软硬两级密封件,初级密封件为硬密封件13,次级密封件为软密封件14,通过软硬密封的结合使用保证了密封面的零泄露,特别适用于气体介质等渗透性比较强的场合,大大提高了管道运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软密封件的密封材料采用PTFE、橡胶等软质材料。采用PTFE时,PTFE密封材料整体烧结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1的软密封面143;采用橡胶时,橡胶密封材料整体硫化在燕尾槽内并形成阀体1的软密封面143。通过燕尾槽141和整体烧结、硫化工艺可保证软密封件14和阀体1的牢固结合、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软密封面为圆弧冠形密封面可保证在闸板2关闭压缩软密封件14时,其压缩力主要集中在圆弧冠部位不会进而影响到燕尾槽141部位,同时圆弧冠形密封面不会再受压缩变形后而挤入硬密封面131之上,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阀杆驱动螺母采用上装式阀杆螺母,并增加滚针轴承,替代常规的推力球轴承和无轴承的设计,增加油脂润滑,大大降低阀门的驱动力矩,减小了驱动螺母部位的结构尺寸,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软硬双级密封闸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综合成本低,管道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